曹中萍
經過幾年語文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科學處理教學中的幾種關系。
正確處理文道關系,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但要以形象感染為主。文道辯證統一,但文道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面還是文,聽說讀寫訓練還應占據語文教學主導位置。
讀寫好比蜜蜂采花釀蜜,關鍵是要把二者結合起來。由于課文都是名家精品,內容較深,和學生實際水平不相符,再加上一些教師理解片面,認為讀寫結合就是寫什么,讀什么,甚至認為讀寫結合就是仿寫,反把路子搞窄了。我認為讀中專心識字,減少寫中錯別字是讀寫結合,在讀中學習別人遣詞造句的經驗,也同樣是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兒時閱讀積累的佳句可能在成年后用到,所以讀寫結合時間長、路子寬。
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關鍵是要精講多練。精講要抓住課文精要之處,講得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多練就是要讓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習。多練不是蠻練,要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同時要做好精細指導。
語文學科具有社會實踐性,課內訓練必須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只靠每年讀幾十篇文章,寫十幾篇作文是辦不到的,必須開展課外閱讀。教師要選擇文質兼美、形式多樣、適合自學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同時要把課內外閱讀訓練結合起來,講求實效。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就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語文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還要改進教學方法,語文本身豐富多彩,可是傳統教學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索然無味。作文指導課不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和想象,而是給學生定調子、畫框框,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審美思維發展。作文批改不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而是順師者昌,對逆師者作文大刪大改,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作文評講課不是挖掘每篇作文的優缺點,而是吹捧和貶低一部分作文,使很多學生怕上作文課,更怕寫作文。不改變這種注入式的教法,很難實現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協調發展。教師必須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通過實踐把知識轉化成能力。上閱讀課,教師要啟發學生在課文適當的地方開口子,并引導學生思維“流”進去,思維的小河遇到阻礙時,教師要疏通一下,流到通暢的地方,教師要設點障礙,激起思維的浪花。作文訓練教在課堂,功在課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用我手寫我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