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剛 呂穎輝 楊敏 趙丹 姜凱月
【摘要】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翻譯人才,不適合不斷發展的翻譯市場的需求。因此必須對以往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對傳統的翻譯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而培養出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翻譯人才。本文從職業化的角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就如何培養應用型口譯人才進行一番探討。
【關鍵詞】市場需求 口譯 人才培養模式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翻譯在我國乃至整個世界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對翻譯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內的翻譯教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受到了教育界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關翻譯教學的論文和論著大量問世,這些都體現了教學界人士在翻譯教學領域的努力。很多文獻資料都指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目前中國的翻譯產業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翻譯人才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導致該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翻譯人才。
近些年來,中國口譯學術界出現了“口譯職業化” 和“職業化發展” 的強烈呼聲。2004 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的“國際口譯大會暨第五屆全國口譯實踐、教學與探究會議” 上首次將“口譯專業化:國際經驗和中國的發展” 作為會議主題,對中國口譯職業化和職業化發展的問題進行了討論;2006年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第六屆口譯大會以“進入21世紀的高質量口譯” 為議題,對中國職業口譯的市場要求與質量評估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2008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第七屆口譯大會則以“口譯在中國——新趨勢與新挑戰” 為主題,對口譯職業化培訓與專業化教學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
口譯人才培養要致力于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翻譯人才;課程設置上強調主動貼近和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本地及周邊地區工農業特產推介、本地特色文化輸出、旅游景點對外宣傳、服務于本地大中小型企業建設等掛鉤,把課程和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力求實現與其他高校同類專業的錯位發展;實現教學條件現代化,充分利用數字化、功能齊全的語言實訓中心對學生進行課內語言教學、語言技能訓練、校內口筆譯職業技能實訓,使之真正成為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平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一、培養目標
要培養適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比較扎實的英漢雙語基礎知識,熟悉翻譯基礎理論,具有較為流利的雙語表達能力、系統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具有較寬闊的國際視野,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跨文化交際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翻譯及相關行業的運作流程,熟練運用翻譯工具,具有較強的口、筆譯實踐能力,并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能在外事、經貿、旅游、文化等領域中從事一般難度的口譯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1.知識結構。(1)了解英語國家歷史、社會與文化,我國的歷史、社會與文化和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方面的相關知識。(2)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語言基礎知識,漢語寫作基礎知識。(3)掌握一定的翻譯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4)掌握翻譯需要的相關知識,包括中外社會文化知識,語言學與文學知識,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翻譯工具的知識,國際商務知識,公共外交知識。(5)了解翻譯學的理論前沿和應用前景,了解翻譯專業的行業需求和發展動態。
2.能力結構。(1)具有較強的思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2)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3)具有扎實的英、漢語語言基礎,較強的英漢語口頭表達能力。(4)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5)具有較強的從事英漢口、筆譯實踐能力(獲取相應的口、筆譯資格證書)。(6)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熟練運用翻譯工具進行翻譯實踐的能力。(7)掌握一門第二外語并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專業核心課程
基礎英語系列課程、英語口語系列課程、英語語音、英語閱讀系列課程、英語語法、英語聽力系列課程、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中國文化概論、英語寫作系列課程、基礎筆譯、基礎口譯、漢語修辭與寫作、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
四、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翻譯基本技能訓練、筆譯綜合技能實訓、翻譯流程認知實習、口譯綜合技能實訓、翻譯工作坊、翻譯綜合技能實踐、同聲傳譯實訓。
五、結語
高校必須從人才培養的實際和目前市場的需要出發,努力建設和形成一套較為完整和科學的口譯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新的較為科學合理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如何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為地方輸送能勝任的應用型復合翻譯人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中小城市必須將翻譯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有效結合,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翻譯產業職業化以及本地化的途徑,才能為地方經濟、文化繁榮及科學技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葛岱克.職業翻譯與翻譯職業[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本文系衡水學院2016年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地方高校應用型口譯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課題編號:jg20160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