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秉承新課標理念,兼顧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點,對發展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英語課堂氛圍,用生動的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可以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可以用積極的評價方式、有效的提問方式、科學的學習策略,創建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課程理念 注重聽說 改變方式 訓練思維
注重聽說,培養英語素養
課堂氛圍“英語化”。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缺乏社會語言環境,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創設“英語化”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接觸英語的第一節課起,教師就應該用英語組織教學。首先從簡單的課堂用語開始: Hello! Hi! Stand up. Sit down.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 Read by yourselves. Who wants to try? 等等。每節課堅持循環使用,并逐漸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就能夠聽懂老師的指令并做出正確的響應了。老師激勵的語言:Good! Great! You did a good job!更讓學生信心百倍。用英語交流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敢于說英語,為以后的學習打好了基礎。如果因為學生聽不懂、沒反應就放棄用英語組織教學,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教學行為“生動化”。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豐富的“體態語”來組織教學。體態語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體態語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用微笑給予肯定、用擊掌表示祝賀、用點頭給予鼓勵、用凝視表示提醒等等。如果教師在提供信息或發出指令時伴隨姿勢、動作、表情,那更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傳達給學生。例如教動作類單詞eat、drink、jump、run、等,可以設計猜一猜的游戲,教師做不同的動作,學生猜單詞,大聲喊出來,看誰反應最快,避免了機械操練的枯燥,學生興趣高漲。
知識積累“漸進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讓學生具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聽說英語的訓練。例如,dog這個詞,在低年級階段可以“擴詞”:a big dog/ a black dog;中年級階段可以“擴句”:This is my dog./ Look at that dog. Its cute.而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成段”了:I have an animal friend. Its a lovely dog. Its black and white. It likes playing with me. We are good friends.
改變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Game time”(游戲法)、“Show time”(表演法)、“Lets PK”(競賽法)等。例如我經常用表演法讓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合作表演課文內容,生動活潑,不僅復習了舊知,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另外,在新課的鞏固環節,我經常采用競賽法,一般有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等形式,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大部分學生都想獲勝,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他們躍躍欲試;少數能力稍弱的學生,在同伴的鼓勵、幫助下,也能積極參與。此外,我還經常找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歌曲、繪本等,讓學生體驗地道的英語。由于教學方法的多姿多彩,英語課堂生機勃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訓練思維,發展學習能力
用積極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喜歡用“Excellent”、“Good”、“Very good”等激勵性的評價來鼓勵學生。其實積極的評價方式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的評價,更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我們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重視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的體驗。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起指導作用,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不斷激發和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上Unit7 Protect the Earth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一張圖文結合的海報,上課時匯報交流。同組的學生有的擅長繪畫,有的英語書寫很漂亮,還有的熟悉上網搜集資料,大家積極參與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了海報作品。
用有效的提問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教師應該用好這一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應該以談話式的態度來提問,學生回答不出來時也不要責備或強迫他回答,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要把握提問的時機,提出問題之后,要讓全體學生都有思考的時間,然后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要保護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提問要有啟發性,少問直接用“Yes”或“No”來回答的問題。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深度,多問一些發散性的問題。例如我在出示新課標題時,一般會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What do you want to know?”讓學生自己思考想要了解什么,學會在思考中自己提問,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種認知過程,更是一種探究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貫徹新課標理念,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