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韓禮德的功能語法,本文從小句語義邏輯關系中的投射關系入手,以奧巴馬2009年就職演說為文本,研究了其中的小句。研究發現,文本信息是由從屬投射小句來傳遞意義的,限制小句中的成分是由小句級階轉移形成的嵌入機制來修飾。
【關鍵詞】投射 演說 文本信息
一、投射理論
1.概述。“投射”指的是一種邏輯語義關系,它存在于小句復合體和嵌入等結構中。Halliday從七大方面對“投射”的功能與語義進行了論述:(1)引語:言語過程,并列;(2)報道語:心理過程,主從;(3)報道言語,引語思維;(4)投射提供和命令;(5)自由間接引語;(6)嵌入述說和觀點;(7)事實。并列結構與言語投射相聯系,而主從結構與心理投射相聯系。
2.“投射”小句復合體。“投射”這種邏輯語義關系在小句復合體中表現得比較明顯、典型。Halliday指出小句與小句之間可呈現出各種功能語義關系,概括起來有兩種,一種是相互依存關系,另一種是邏輯—語義關系。相互依存關系包括并列關系和主從關系;邏輯—語義關系包括擴展關系和投射關系,投射關系類型有述說和觀點兩種。
3.嵌入。嵌入包括級轉移和從屬關系(經過級轉移后的相關單位從屬于另一個,但不構成成分)。該文以小句為單位分析文本,在分析理論上增加嵌入投射,在投射關系的子集中增加事實投射關系。事實指被投射的小句不是由帶言說者或感知者的言語或心理過程投射的。
二、奧巴馬就職演說(2009)的分析
奧巴馬就職演說中有108個簡單小句和小句復合體。在108個句子中,簡單小句為40個,小句復合體為68個,其中投射關系的12個,2個并列和投射的結合。
1.嵌入小句的投射。整個演講詞中,含有嵌入關系的小句共68個,其中嵌入投射14個。被嵌入的14個投射小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言語過程名詞或心理過程名詞投射的嵌入小句7個,這些嵌入投射包括投射思想(5個)和投射言辭(2個)。如句子24(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中言語過程名詞promise后的表示提供的限定小句。另一類是一種打包預制的被投射形式即事實。事實小句有兩種形式,一是事實類名詞的定性語(1個),二是事實小句自身的名物化(6個),來表征意義。如句子10(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中的that引導的小句表示事實。
2.投射。韓禮德認為從投射的層次看,被投射的是言辭和思想,從投射的方式看,有引述(并列關系)和報道(從屬關系)。據此,形成投射的4種組合,引述的言辭(1 “2),引述的思想(1 ‘2),報道的言辭(α “β),報道的思想(α ‘β)。文本沒有出現引述的言辭和引述的思想,采用的是報道的言辭(4個句子)報道的思想(8個句子)。還有2個句子是并列(延伸)+并列(延伸)+并列(投射一言辭/思想)的結構。下面以句子108為例進行分析:
第108句子(Let it be said by our childrens children that when we were tested we refused to let this journey end, that we did not turn back nor did we falter; and with eyes fixed on the horizon and Gods grace upon us, we carried forth that great gift of freedom and delivered it safely to future generations.)可以用符號表示成 α“(β1(×βα)+β2(1+2)+β3+β4),α表示投射句,βl,β2,β3,β4表示四個以報道的方式被投射為表示言辭的被投射句,其中β1中嵌套表示從屬增強的小句組連,β2中嵌套1個并列延伸的小句組連,小句復合體由7個小句構成。
文本采用的是從屬結構的投射報道的模式,被投射的是被表述為意義的措辭和意義。這種模式的選擇體現了公共演講的目的之一:信息性。投射在文本中的特點一是自身結構的重復,二是投射句中并列延伸關系的重復,這一方面使演講易于理解,同時又能傳遞更多的信息。
三、總結
和許多政治演講一樣,奧巴馬的就職演說極富信息性和極具說服性。該文在韓禮德邏輯功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投射理論分析了文本語義層面上小句間的意義關聯。從屬投射小句體現著向聽眾傳遞信息和意義的功能;通過嵌入機制形成的級轉移的小句或修飾或限定小句中的成分;從屬關系小句來修飾限定主句。這些機制促成了奧巴馬就職演說極富信息性的特征。
參考文獻:
[1]George Rodman.Public Speaking[M].3rd ed.New York:CBS Cohege Publishing,2005.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3rd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Edward Arnold Limited,l996.
[4]札金榜.論語篇中的信息流動[J].外國語,2009(3).
[5]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王瑞澤.奧巴馬演說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杜璇(1991-),女,山東諸城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