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仁孝
摘 要: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很快,為我國眾多領域的發展都輸入了新的生命力,我國的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如何巧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是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需要著重思考的內容,對于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對此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對相關教育人員有所啟示。
關鍵詞: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時代在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領域也需要不斷的進步,需要不斷地找尋新的內容融入教學課堂中去,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數學課程是小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融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為直觀化的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一、應用信息技術,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一名數學教師都希望自己的數學課堂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學生的全力配合。但是在對于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調查后發現,教師在課堂上死板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述,機械式的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但是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使得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創建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從而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圖形的轉換和平移的教學中,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俄羅斯方塊的游戲畫面,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回憶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圖形旋轉和平移的畫面,加強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應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
數學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化,學生的邏輯思維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難度。信息技術具有的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對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呈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述“圓形的面積”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對圓形進行切割,將圓形依次切割成4、8、16、32份,并且將切割成的圖形進行拼接,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切割的份數越多,最后拼接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通過多媒體的演示,使得學生逐漸推導出圓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使得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起來,對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可以在實際探索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加強學生對于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劉金海.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08).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