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彬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育階段,學生的音樂感覺統合失調成為現代社會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時代病”,而音樂感覺統合失調更導致青少年難以快速接受器樂知識,無法將感覺信息快速組織與傳遞,不及時對青少年進行校正,有可能影響其正常的發育與成長。下面以小學階段音樂教育為重點,全面分析音樂感覺統合失調的特點與危害。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感覺統合失調;特點;危害
一、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感覺統合失調的概念與特點
感覺統合失調,又被稱為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癥,作為一個中樞神經的系統障礙問題,其導致了外部信息難以在大腦產生刺激,進而不能夠在腦組織內有效結合運作。一般來說,正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所以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個體在認知、學習、活動等多項生活中的情緒出現異常,其舉動不同于常人,運動神經、視覺神經、聽覺神經都有可能受到破壞。根據我國當前的統計數據來看,感覺統合失調問題在青少年中較為嚴重,音樂感覺失調作為感覺失調中重要的一個部分,直接由聽覺感覺失調引起,對于青少年未來的發展與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感覺統合失調的危害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從音樂感覺統合的基本概念上來看,其失調系統屬于聽覺失調,直接導致小學學生對于聲音環境不敏感,不能夠有效、快速地在大腦中完成自我認知與處理。在這樣的失調能力之下,學生想要認真聆聽周圍環境的教誨,保證以集中的注意力來進行聲音的識別與判斷較為困難,其學習與判斷能力不僅會隨著音樂感覺失調而逐漸降低,甚至有可能致使自我聽力能力受到影響,在未來的生活以及學習中難以正常進行。
音樂作為情緒藝術的一種,能夠利用不同的器樂以及聲樂來幫助人類調節自我心理情緒,安撫暴躁情感,保證能夠以積極、樂觀、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周圍的環境。但是一旦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的音樂感覺統合失調,青少年時期的情緒輔助手段將會徹底喪失,在這樣的環境中,青少年的不合理情緒不能得到安撫和平復,不利于其未來的身心發展以及心理健康。
總之,以此文章為基礎,我們可以逐漸認識到設置有效的音樂感覺體統調節方式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生感覺統合失調的巨大危害,促進我國的小學教育乃至高等音樂事業在此理論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董婷婷.淺談音樂感覺統合訓練的特色[J].音樂大觀,2014(01).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