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怡橙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改理念深入人心,課堂上大家都在嘗試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以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我所授課年級為小學低段,在嘗試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效果不大,甚至出現了很多問題:1.學生沒有合作意識,不會傾聽,爭先恐后只顧自己發言。2.學生知識儲備不夠,討論經常離題,影響教學進度。3.學生合作能力與技巧缺乏,合作學習方法單一,導致合作難度大。如何在低段課堂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避免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入思考,在這里簡單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優化組建合作小組
在組織形式上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把學生按照學習水平、性格特點、能力差異等合理組建。在低段合作初期,教師要通過直觀示范作用,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活動模式,讓學生明白如何合作。培訓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組長,由組長對小組活動展開組織與分工,在學生都養成了合作學習的習慣后,小組成員輪流當小組長,使組內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滿足學生自我表現心理需要。
二、精選學習討論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合作討論問題,如,在教學重、難點處設置合作學習,把具有開放性與探究性的問題拋給學生合作學習,并且內容不能過多,否則學生難以消化吸收,影響教學進度。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時不能以旁觀者的身份“監督”學生學習,而應該努力參與其中,給學生加以引導,把握航向,提高合作效率。
三、重視積極評價作用
低段學生最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小組合作匯報后,各小組互相點評,提出建議與補充,教師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多用正面積極語言評價。
合作學習是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在認識中實踐,在實踐中改進,將這一教學模式日趨完善,使我們的課堂更高效。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