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蕓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重污染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最后結合我國重污染行業的具體情況,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期望對我國建立綠色會計體系提供借鑒。
關鍵詞 重污染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
一、重污染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不健全
在中國,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從目前情況來看,此種披露基本上是被動披露,因而與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會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目前,我國關于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有《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和《上交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綠色會計,但其中較多為指導性意見,而強制性規定較少,且沒有規范應披露信息的內容、形式、要求,造成企業披露綠色會計信息隨意性較強。
總之,我國有關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規范目前還處于試運行階段,內容過于寬泛且缺乏行業針對性。因為沒有相關法律的制約,所以出具獨立報告的公司比例不高,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形式具有較強的隨意性,信息直接缺乏可比性。
(二)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外部監管不完善
首先,政府有關部門對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管較松散,證監會、環保局沒有對重污染上市公司提出強制性要求,也沒有成立專門監督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狀況和質量的政府部門。
其次,環境執法方面出現的許多問題也會影響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近年來環境部門執法活動總體上顯得相當薄弱,執法力度不夠,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甚至出現袒護包庇違法犯罪企業的情況。
最后,社會上一些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也不大。由于債權人、消費者、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過分追求企業的短期利益,或者還沒有認識到環境信息對自身的益處及重要性,使得很少有人會向公司要求披露綠色會計信息。在此種情況下,企業公布的綠色會計信息日益萎縮,披露不全面、不規范。
(三)企業基于自身利益考慮,進行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時缺乏積極主動性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環境資源,就必須對破壞了的生態環境和所耗用的自然資源付出一定代價,積極進行環境信息的及時有效披露,但又考慮到自身利益,因而企業在披露環境信息方面缺乏積極主動性。
(四)綠色會計理論體系尚不完善
目前重污染企業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綠色會計理論體系,也沒有專門設置會計科目進行對照使用,而與環境有關的項目也只是分散地計入各會計科目,披露時對環境信息也只作簡單說明,未能于獨立環境項目中進行反映,如排污費計入管理費用,環境罰款支出與賠償支出計入營業外支出。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均處于理論研究階段,目前還沒有形成規范統一、操作性強的綠色會計計量方法。由于綠色會計理論體系不完善,導致披露環境信息時,文字性描述較多,涉及金額的貨幣性信息太少,而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則無法進行計量和披露。
二、我國重污染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優化建議
針對上文所述問題,結合本人的調研,本文認為,應該從加強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發揮各方面的監督作用、促進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理論與實務的融合、為重污染企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等四個層面提出有效對策,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水平。
(一)加強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
目前,我國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淡薄,要使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取得長足發展,不可忽視法律法規的強制作用。
1.法律法規層面的對策
中國政府應盡早出臺與綠色會計環境信息披露有關的法律法規,以法律方式來確定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地位,進一步完善會計法,將綠色會計披露納入會計法。盡快出臺相關法規,使得會計要素必須包含環境信息,并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披露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
2.會計制度層面的對策
眾所周知,企業作為經濟利益主體,其目標就是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這就決定了企業不可能出于自愿披露某些影響自身的環境信息。
對此政府必須頒布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準則與制度,如此才能既使政府監管有理有據,也使企業披露有據可依。政府可還以實施相關細則,以便促進綠色會計制度走向實踐。
(二)發揮各方面的監督作用
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一般不會主動披露環境信息,即使披露,給出的信息也較少且可比性不強,這就需要發揮政府、環保組織、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1.發揮政府監督作用
政府監督作用可通過如下幾方面實現:
第一,應當加大環境執法力度,進行監督管理,嚴厲打擊不法排污企業。企業做出違法行為時,各級政府應嚴格執法,按標準處罰,對于某些多次違法、屢教不改的行為,應嚴懲、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第二,應定期舉行評選活動,獎勵表彰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的企業,增強此類企業的影響力,從而有利于促進其他企業保護環境和綠色會計信息披露。
第三,采用現代科技,建立企業內部環境信息數據庫,針對重污染行業更要及時更新相關信息,更準確地進行政府監控。
2.發揮環保組織監督作用
民間環保組織可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憑借群眾和輿論的力量,解決政府和市場未能監管到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從而保護公共利益,并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還可以專業的眼光,強大的社會號召力幫助公眾獲得環境知情權,有效地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民間環保組織作為公眾表達自我意見的場所、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可以實現公眾與政府的雙向信息傳送、交流與反饋,及時化解兩者之間的矛盾,有利于社會穩定。
3.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假如公眾較關注企業環境方面的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企業披露綠色會計信息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應對廣大民眾進行環保宣傳和教育,使得社會對環境事件的關注度提高,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積極倡導可持續發展。借用公眾及輿論的力量,促進重污染行業保護環境,推動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
(三)促進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理論與實務的融合
會計操作中,重污染行業企業應設立相應職能部門,重視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人員的培養,即在工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培訓現有會計人員。當然也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使得財會人員和環境技術人員共同參與進來。
在系統應用初期,可以考慮以原有會計系統為基礎,開發綠色會計披露新體系,使原來系統與新系統并行運轉,若運轉效果良好,還可以考慮新舊兩套系統合二為一或長期并行運轉,相信所有會計人員都不能接受在一開始就修改甚至完全顛覆原有會計系統。
(四)為重污染企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
實行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后,工作量增大,實施環保措施、采用環保設備等事項,肯定會加大企業運行成本,加重企業財務負擔,有可能挫傷會計的積極性,導致綠色會計發展停滯。
因此,國家應支持和鼓勵企業的環境活動和事項,為其提供特定優惠政策,比如可以減免實施環保項目的企業所得稅、對企業的環保項目進行補助、環保管理部門為企業提供低息甚至免息的優惠貸款等,使得企業施行綠色會計的成本和負擔大大減輕。當然,從短期看,這些做法可能對國家財政施加一定壓力,然而從長遠角度看,會對我國資源和環境狀況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實現經濟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毛雅晴.構建民營企業綠色會計理論體系的思考.經濟研究導刊[J],2013年第8期
[2]孫玉娟.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第7期
[3]張彎彎.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實施綠色會計[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