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鋒
摘 要: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書法教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增強文化底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將書法教學與語文教學完美融合更能體現語文的魅力和書法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書法;語文課堂;融合
目前,書法教育已經在全國各大重點中學普及,開展的是有聲有色,轟轟烈烈。農村中學也在初步嘗試。書法教學也引起了學校領導和當地主管教育部門的足夠重視。但是,書法教師的嚴重缺失,據統計,全國缺少的專業書法教師500多萬,中學文化課負擔重沒有時間的客觀問題普遍存在。特別是電腦的普遍使用,學生書寫能力嚴重低下,連最基本的書寫工整,字跡清楚都達不到。就更不用說字體優美,舒朗俊秀了,,更談不上王,歐,柳,顏,趙體了。這種嚴重缺失體現在學生作業潦草,卷面混亂不堪。特別是近幾年高考實行裸考,答案要掃描到電腦上,本來就潦草的卷面掃描之后就不堪入目了。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書法教學由語文教師承擔義不容辭,書法教學與語文教學完美融合已經是刻不容緩。
同時,我覺得,書法教學的普及也是傳統文化回歸的必然趨勢。書法課堂的開設不僅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書寫能力,長期堅持練習書法更能讓學生學會靜心觀察的習慣,精心甄別對比分析的習慣,凝神靜氣思考問題的習慣,還可以增強學生深厚的文化底蘊。高中新課改也學生的素質要求進一步加強,語文課堂融入書法教學,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完美統一。
尤為重要的是,我校具備書法教學融入語文課堂的基本條件。
1.經典誦讀、書法教學進駐農村中學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加之,專業書法教師的嚴重匱乏,所以書法教學由語文老師擔任已經是普遍現象,而書法教學的開展已經刻不容緩,我校又有一大批書寫基礎良好,有一定書法專長的語文老師,因而有一定師資保障。
2.我校重視教育科研,大力支持課題研究,屯字中學近幾年有七項省級課題立項新題,為課題研究積累了一套可供借鑒的經驗;學校能為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及時間保障。
3.學校利用“改薄”項目書法教學與語文課堂完美融合,能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提升書寫能力。通過實驗之后如果在全校推廣的話,將會使我校學生的書寫能力大有提高,進而促進教育教學的顯著提高。
4.書法教學融入語文教學,將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書法,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書法教學下的語文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細心,認真,靜心的好習慣,學會觀察,借鑒,甄別,審美。書法靜心與語文教學完美融合,可以共同提高師生文化素養和文化品位。
我們嘗試書法教學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從而走向完美統一,既體現了我校提倡的“感知------發現------互動------訓練------反思”五步語文教學模式,也可以把這種五步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到學習書法的具體方法之中。比如學生臨帖的過程就是感知書法碑帖的整體特點,發現碑帖中字的細微變化,筆法運用。互相練習,相互指正,取長補短,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總結共性問題與個性特征。最后反思。如果真正語文教學和書法教學融為一體,又以五步教學法為指導,這樣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語文課堂的豐富,書法課堂的生動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每節課抽出五分鐘的時間語文老師指導學生練字,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基本筆法和書寫順序。掌握一兩個字的基本意思,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書寫技巧,學會臨帖,碑帖,掌握一兩種字體的精髓,當這種積累有了,觀察力有了,書寫規范了,何愁寫不好字,何愁在高考的裸考中不會以優美的書寫呈現,從長遠來看,寫好字,對自己的修為,素養,內涵都是一個大大的提高。
所以,語文課堂的生動,首先從書寫開始,書法課與語文教學一定會是相得益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