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明
新《綱要》明確要求:“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教育情境的創設就是努力為幼兒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物質與心理的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可見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幼兒語言教學中非常重要。那么,作為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語言情景 發展幼兒潛能。
一、角色扮演,趣味交流
“體驗情境,扮演角色,發展對話語言。”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游戲化,就是通過角色的扮演來進行的。比如語言游戲“買果子”,教師與幼兒共同準備扎頭的頭巾、各種水果、水果籃子等物品來創設情境,幼兒分別扮演買水果的顧客和賣水果的營業員。營業員吆喝“蘋果、桃子、柿子、李子、栗子、梨,好吃的水果,大家來買呀!”顧客則問“**水果多少錢一個?”“**水果2元錢”、“我買**水果”、“給你,歡迎下次再來。”通過這種游戲情境的體驗,角色的扮演,在不經意間發展了幼兒的對話語言。
創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幼兒特點,給幼兒提供聽的條件,創造一個良好的講的環境。有了語言情境,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角色,有了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內容;而且這種形式,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例如在教學《太陽和小雨》一課時,我出示小魚圖片,提問:小魚這么小,沒有繩子、網兜這么大的力氣,也沒有炸藥這么大的威力,它怎么幫助人們去救太陽呢?在幼兒思考、回答后,我組織幼兒做游戲:找太陽。玩法是:一位幼兒扮演小魚,戴上眼罩尋找太陽,其他幼兒為小魚指引方向,要求使用方位詞來說明。繪本中的小魚為了給世界帶來光明,勇敢地去拯救太陽,但是由于周圍到處都是黑暗的,小魚只能根據幼兒指引的方向來一步步地接近太陽。這是整個活動的難點環節,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詞幫助小黑魚指引方向去尋找太陽。那么如何讓幼兒正確地使用這些方位詞呢?我們要引導孩子觀察、激發孩子思考,因此,活動中教師在扮演小魚的幼兒某一個手上拿了一個物品作為參照物,提醒幼兒這是小魚的右邊,讓幼兒在使用方位詞的時候,以小魚為主體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設計提問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考慮到問題的開放性,還要考慮問題的層次性。既要讓孩子能說,還要讓孩子說好。當然,要想讓孩子有話說,還得注意要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
二、情景捕捉,體驗交流
2-5歲是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期,充分利用關鍵期,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幼兒與同伴或老師交談,體驗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文明的語言交往。”在這一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不失時機的為幼兒創設語言交往的環境,讓幼兒在情境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交往語言,進而會去運用語言交往。
根據生活情境法隨機、突發的特點,教師應注重自身教學的機智性,要善于觀察。其中,及時捕捉生活的契機進行適時的情境引導是關鍵。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自然情境——幼兒一窩蜂地擁向活動室門口,適時引導幼兒學講“開火車穿山洞,一個一個挨著走”。幼兒在開火車的情境中,自然地體驗并感受到一個跟著一個走的方法又快又安全,同時又自然地練習了語言。
如在數學活動3以內數與量的匹配時我為幼兒設計了“我和你做朋友”情景。我為孩子們準備了人手一張的數字卡和實物卡,請拿著實物卡的幼兒去找拿著相同數量卡的幼兒,找到了還要說:“我有3個蘋果,我們都是3,我和你做朋友。”閆呂祎拿著兩條魚的卡片,找到了聶可欣,聶可欣拿著數字2,閆呂祎對聶可欣說:“我是2個魚,我們做朋友吧。”聶可欣說:“不對,你是2條魚,我是數字2,我們是朋友。”然后手拉手走到我面前,讓我看看對不對。
情境是指對學習新知識和新能力產生影響的各種情況。本學期我的研究重點就是創設情境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以往的數學活動,基本上都是教師先組織集體活動,然后幼兒操作材料或完成作業單。我打破了以往的慣例,讓孩子們在游戲情境中學習,同時鼓勵他們用語言進行交流,這樣的活動使得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在游戲情境中運用了數學知識,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三、貼近生活,愉快交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了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喜歡上幼兒園的生活,根據我班幼兒情況我設計了“我愛幼兒園”這個活動。本次活動就是通過兒歌的記憶幫助幼兒喜歡上幼兒園,也通過看、聽、說、跳等形式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從而也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等。
一開始,我以音樂烘托氣氛,讓幼兒在歡快的氣氛中使自己的心情愉快起來,能夠以最好的狀態來準備以后的環節。通過和幼兒談話的形式讓幼兒對話題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我以課件形式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課件播放對于幼兒來說就像在觀看動畫片,而動畫片正是幼兒最喜歡的內容之一,因此,在觀看的過程中,幼兒是全神貫注的,這樣就能夠更好的去初步理解課件內容(即兒歌內容)。接著我還是以談話形式引導幼兒去理解兒歌內容。但是一味的談話形式時間一長也會導致幼兒的興趣減少、注意力分散,因此在這個較長的談話過程中,我還穿插了表演形式。如,“小魚愛在水里游”,我問到:“小魚在水里是怎樣游的?誰來做動作呢?”幼兒表演了起來,有用兩只手合在一起表示小魚在水里游;“小鳥愛在樹上跳”,幼兒就雙手張開、跳來跳去……有了表演形式的加入,幼兒不僅興趣更加提高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尤其是幫助了幼兒更好地記憶兒歌。在后來的環節中,我以朗誦形式、邊表演邊朗誦形式等帶領幼兒鞏固了對兒歌的記憶。
在語言教學中為幼兒創造適宜情境,能使教師教的更輕松,使幼兒學得更愉悅,使語言活動的組織更實效。創設語言情景 發展幼兒潛能。還需要不斷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我們的語言教學真正達到《綱要》提出的:“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