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全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和在實際生活中,主動地、獨立 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問題的一種新思維。集中表現在善于獨立思考,其思維模式不同常規,勇于創新。然而,在平凡的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有限,他們的創新常因知識、經驗不足而受阻。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正確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對數學問題產生廣泛的聯想,激勵學生廣開思路,作出與眾不同,富有創見的設想。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求教師更新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破課堂常規,活課堂氛圍
長期以來,教師對自己的學生要求嚴格,讓學生在課堂上挺直腰板,雙手平放在課桌上,發言先舉手,得到老師的批準后方可發表意見。如果學生隨便發言,就被老師批評為“亂插嘴、不守規矩”,筆者認為,老師這樣做不知不覺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近幾年來,筆者對學生進行開放式的教學,課堂上允許學生七嘴八舌自由地發表意見,允許學生說錯,說對的給予充分肯定,說錯了的教師同他交換意見,給予糾正,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敢于發表不同見解,在教師的微笑下,學生在輕松、愉快、安全、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普通提高。
二、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若能采用童話、故事、游戲、操作、實驗、競賽等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從小對學習教學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增強其學習教學的勇氣和信心,八九不離十就一定能夠學好數學。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是呵護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對事物好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是一種可貴的品質,這種品質在學前和低年級階段是司空見貫的。但到了五六年級就逐漸消失,其原因往往是教師及家長給扼殺了,當學生在課堂上或對某一事物發表意見時,說錯了遭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從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三、培養學生想象力,發揮學生主體性
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源泉,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就能異想天開,想前人所未想,創前人所未創,學生學習數學時,不僅依賴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同時要具備豐富而又靈活的空間,時間和事物數量變化關系的想象能力,創新的思維才會不斷地涌現出來,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參與者,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使所有知識從學生自己口里說出,從學生自己手里得出。
當然,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必須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大膽地改革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老師不要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不要暗示,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學會獨立思考,深入探索,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創新意識,這正是全面實施教育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