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慕娣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展開了探討,詳細闡述和系統分析了如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并給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教育對策,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增長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相應的心理特點也有了新的變化。因此,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是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必要措施。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幫助。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點
1.缺乏自信,目標盲目
初中生相當一部分是對學習有一定的障礙,自己的選擇或聽從家長的安排或迫不得已,實為無奈之舉。他們對專業學習缺乏應有興趣,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更缺乏必要的自信。
2.家庭教育缺失,思想狀況復雜
部分學生缺少父母關愛、家庭關愛,得不到有效的家庭教育,甚至幼小的心靈過早地遭受著創傷。這部分學生思想狀況復雜,心理問題較多。具體表現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喜歡投機取巧。生活上懶散缺乏目標,對人對事缺乏熱情,內心世界封閉,遇事對自己沒有信心,虛榮心、妒忌心重等。
3.學習習慣差,自制力弱
進入業余體校這讓他們感覺一下子減輕了學習的負擔。因此,大部分學生容易出現放松心理。再加上這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老師家長的過多的干涉與束縛,于是終日玩樂,不思進取。任自己業余體校時光荒廢過去。最終導致學業上的挫折,帶來苦惱及自我否認等心理問題。
4.主體意識增強但辨別能力差
進入業余體校,學生的自我意識覺醒與自我控制能力與辨別能力不協調,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及辨別事物能力遠不及學生的自我意識的增加程度,導致很多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而不考慮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易受社會上一些不良習氣的影響,從而進行盲目的模仿或崇拜。具體表現為逆反心理嚴重,不服從老師的教育,和同學之間矛盾重重。自以為是,我行我素,挑戰權威,頂撞父母和老師,挑戰學校的規章制度,喜歡穿奇裝異服留怪異發型等。這些現象在初中生中表現尤為明顯。
二、針對初中生的以上心理特點進行德育教育
1.加強班主任自身修養,用健康的心理影響學生
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他的價值觀、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所以班主任應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融洽的人際關系、堅定的信心、強大的責任心、誠摯的愛心、民主的工作作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創建平等師生關系,創設寬松的心理氛圍。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2.引導學生正確定位
初中生對自己的選擇往往有偏見,部分同學認為只有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才選擇業余體校。加上社會上普遍認為初中生出路少,就業難。這就造成初中生自輕自賤、缺乏目標和信心。因此,對于初中生而言,心態的端正是一個新的起點。只有端正心態了才能獲得對自己的認同。消除心理障礙,引導學生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對業余體校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從思想上徹底改變印象,端正積極的態度。
3.營造民主、和諧的班集體氛圍
每個人都渴望尊重、渴望獨立,渴望平等。學生也一樣,所以建立民主、和諧的班集體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班主任在班級的管理和建設中起著主導作用。班主任尊重學生的正確意見,引導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規則,建設班級文化,為班級的建設出謀劃策,讓人人都能參與班級的管理做班級的主人,人人都為班集體操心,維護班集體的聲譽。從一點一滴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增強班級凝聚力,注重學生情操的陶冶,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
4.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結合社會實踐,聯系初中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正反兩方面施加影響,對青少年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覺調節情緒、堅強意志、性格良好等。這就需要班主任多組織有意義的班級活動,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召開不同主題的班會,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意識,建立正常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等。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電影及書籍,針對其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引導。通過主體討論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各種活動,如:初中生全能比賽、社會實踐、運動會及才藝展示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增強集體觀念、接受挫折教育,并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挫折,認識到挫折和磨難并不可怕,要振奮精神,用堅定的信心和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
5.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每一個人都是不同質的生命體,尊重人、發展人就是要促進個體的個性化發展、差異化發展。教育必須從同質化向多元化發展,初中生多才多藝,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挖掘學生的這些潛能,促進他們多元化發展。這就要求教育者在平常的教學中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從而促進其信心的增強及潛能的發揮。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促進其往后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需要認真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并采取相應有效的教育對策進行心理輔導,以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侯喜梅.淺談中學生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7).
[2]何昌勝.當代中學生挫折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