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娟
長久以來,假大空的現象一直充斥著中學生的作文,很少聽到他們發自內心的聲音!學生怕寫,老師怕改,學生的寫作水平徘徊不前,寫作熱情有減無增。還學生以真誠,還作文以真實,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廣大語文教師的心聲,因為真實是文章的生命。
誰都知道,虛假的作文面目可憎,缺乏生命力。好文章固然有很多標準,好作文也有很多寫法。但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好的文章都做到了材料、情感和語言的真實,否則的話,就猶如剪彩為花,刻紙為葉,不可能具有生命力。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才一直把培養學生能寫、會寫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作為追求的重要目標。實施素質教育以來,這一點更是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視。翻開新頒布的《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搞)》也不難看出,課標中多處強調中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感受獨特、體會真切①。這對于提高廣大中學生的人文素質,語文素養,對于提高中學生的交際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一、選材真
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但我們的學生卻經常抱怨作文中找不到好的寫作素材,寫作時無話可說,因此,作文中出現假大空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其實,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只需留意,便會精彩紛呈:家庭生活,溫馨與煩悶同在,只要留意,便成精彩;校園生活,快樂與憂愁同存,只要會意,便有精彩;社會生活,亮麗與灰暗同在,只要留意,便常精彩!其實,生活處處,精彩常在,只要用心,便常精彩!體驗生活,品味人生,留住美麗,用心為文,作文的世界必會無比廣闊,煥然一新!一沙一世界,一鳥一天堂,城市農村,各呈異彩,風花雪月,一蟲一草,皆可入文。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寫作的“材源”是不會斷絕的。因此作文時根本不必舍近求遠,存偽去真!
當然,來自生活的原材料可能不會很典型,甚至是雜亂無章的,可經過處理、篩選后,也能化腐朽為神奇!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欄目夠真實了吧?可它同樣要經過剪輯加工。學生的作文更應如此,它并非生活的簡單實錄,也并非機械地反映生活,它完全應該進行加工處理,使來自生活的素材更典型,更有說服力。須知,藝術的真實來源于生活的真實,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中學生的寫作要求中第三條就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②”
總之,生活猶如萬花筒,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你能用心去觀察、感悟,相信你的作文會“材源滾滾”,會有別樣的洞天。
二、情感真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錯,君請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道出了壯志難酬者的孤獨寂寞,令人黯然神傷;李賀的《南園》抒發了懷才不遇者的義憤填膺,令人憤慨難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抒寫了千古羈旅之思,令人回腸蕩氣;朱自清的《背景》道出了千古父子情深,令人熱淚盈眶;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令人慷慨激昂;魯迅的雜文如匕首如投槍,毫不留情地刺向敵人的心臟,令人熱血沸騰。試問,這些作品哪一部不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哪一部不浸透著作者喜怒哀樂?哪一部又不是他們心血和情感的結晶?
誠然,我們中學生的作文達不到作家們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學生們的情感世界同樣是多姿多彩的,他們同樣也可以寫出感人至深的美文,同樣可以在學習生涯中寫出優秀作文。《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中學生的寫作要求中第二條就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③”可事實上,很多學生在作文時,缺少真情實感,缺乏激情的投入,大多是在無病呻吟,東施效顰。很難想象,一篇連自己也感動不了的文章能打動別人?一篇連自己寫好后都不愿多看幾遍的文章能讓別人頷首贊許?
因此,天下美文,美在至誠。只的情感絕對真實的文章,才能打動人,只有真情投入的寫作,才會寫出神來之筆。
三、語言真
語言是情感的外衣,情動于衷而發之于外;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承載著表情達意的重大使命。作文的語言應忠實于生活,應盡量生活化,盡量與文中的語境相吻合。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故此《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寫作的總體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要求。請看“多乎哉,不多也”、“竊書不能算偷”、“君子固窮④”。讀到這些半文不白的話,我們面前仿佛就浮現了魯迅筆下孔乙己這個自命清高、遷腐落魄的書生形象。盡管我們離孔乙己生活的時代很遠,但讀起來卻感到是多么的逼真形象。
當然,作為作文語言不可能只是生活的簡單實錄,它同樣需要經過藝術的加工處理,使之更典型,更能表情達意。這就務必做到以下兩點:第一,詞語要錘煉。唐代文學家韓愈說:“詞必已出”、“務去陳言”,翻開中國文學史,古人錘煉語言的典范可謂比比皆是: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盧延讓的“呤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王安石和宋祁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綠”和“鬧”也是經過多次更易的。在作文中,我們要為自己的思想找到一個最好的代言人,要選擇最為恰當,最符合語境的詞語,只有找到那最準確的一句或最準確的一個詞語,才能較好表達自己的意思。第二,語言可經過包裝。為了給作者的思想找到一個更好的歸宿,根據表達需要,我們可以采取“拿來主義”,化用詩句,仿擬名言,匠心獨具,妙筆生花!豐田汽車公司的廣告不就是一則很成功的仿擬嗎?“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臺灣歌手趙傳的一句富有哲理的歌詞不也常被人仿擬嗎?“我很嫩,但我很精神”、“我很笨,但我很執著”……
總之,選擇了正確的的詞語,你的文章會恰到好處;選擇了高雅的詞語,你的文章會超凡脫俗;選擇了經典的詞語,你的文章會光彩照人。語言的表達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這應該是我們表達自己思想上的一個終極目標。
記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⑤”我想我們學生的作文應該是回歸真實的時候了,因為真實的才是最美的,真實才是文章的生命,真實才是文章的第一要義。
參考文獻:
[1]《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中學語文教材教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