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斌
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目標方向及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首先,教師必須明確德育教育的范疇,當前要著重抓好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態度和精神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然后,教師應根據初中物理教學的特色、結構從物理知識的內部發掘德育教育的潛在,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起到良好的德育功能。
一、從課題導入著手
引入課題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深刻鉆研教材,翻閱與之有關的資料,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課題引入既有趣也有益。如:八年級物理第一章《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第一節《走進神奇》,教師可以先舉例說一些在自然界中和我們在生活中的一些神奇現象。如:大地為什么有時會山崩地裂、噴吐巖漿?為什么巍巍雪山大笑一聲就有可能導致雪崩?拉鏈美觀實用,為何上下拉動就可以閉合或開啟?為什么沖浪者弓著腰、分著腿,能在驚濤駭浪中”滑翔”要讓學生們對你所說的這些神奇現象產生的疑惑,而又迫切希望得到答案。然后教師再告訴學生這些神奇現象我們將在今后的物理課上一一地為你們解答。這樣學生不僅了解到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神奇現象,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也受到了啟發和教育,認識到生活中的神奇現象是通過努力而得到的。
二、從內容中發掘
初中物理有許多知識可以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述,如:講《熱機效率和環境保護》一課時,就能這樣闡述:熱機既對人們有利也有害,熱機推動了社會工業和交通的發展進步,是有利的;但是它排出的廢氣對環境也造成了較大污染,這是有害的。除此以外還有摩擦、壓強、聲音等許多物理知識和現象都能用些觀點和方法闡述,教師要善于發掘, 善于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了學生看待事物的辯證觀點。
三、從觀察、實驗中進行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主要是尊重事、嚴肅認真、按照規律辦事的態度,而要培養學生的態度。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如:以自己認真做好演示實驗的行動教育學生做好實驗。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獨立完成課本中的小實驗、小制作,從中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培養學生的態度和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
四、從閱讀材料中提取
初中物理課本和練習冊安排了許多閱讀材料,其中有的介紹了科學家學習物理的方法;有的介紹了我國現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有的介紹了科學家熱愛祖國的事跡和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這些材料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要根據內容的安排,結合歷史資料,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從中吸取可教育的方法:可要求學生閱讀后,談感想、寫小論文或舉辦科學講座,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起他們為祖同和家鄉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志向。
以上這些是我本人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個人的教學心得,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行們不吝賜教,我將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