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民
21世紀呼喚創造性人才?,F代教育學理論也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以兒童發展為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學生主動發展。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呢?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幾點嘗試教學。
一、師生間創設平等、民主的學習氣氛
在課堂教學上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學習氣氛,首先需要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帶著甜蜜的微笑,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愿意來解答這道題”等等,學生就會表現出異常積極的學習熱情。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對學生學習的回答進行適時、恰當的評價。用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你真棒”、“你們真聰明”等等,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在愉悅、輕松、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學習,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激活,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根據學生天性多疑、好動、好問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具以及多媒體電教手段的直觀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一些“擺一擺”、“畫一畫”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通過操作來探索規律,引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例如講到分類時,教師可以擺出一些商品、練習本和小棒、平面圖形等,要求學生在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將同一類物品放在一起。這樣學生在親自動手的同時,輕松地掌握了分類的標準和方法。并嘗試到了學習的樂趣。
2.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把一些數學知識與游戲、故事、比賽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開火車”的形式回答。還可以經常改變游戲形式,如摘蘋果、奪紅旗、小組接力賽等,增強全體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扎實的學習效果。
3.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精講少講,騰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揮出教學效益。
三、精心設計內容,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 我們既要注意培養小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發表各自見解的品質,又要培養他們敢于“求異”的思維,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如教學“乘法估算”時,例題21×48可以看作20×50進行估算,或者21看作20后,20×48也可以口算。這時我們先讓學生集體討論,然后讓學生在質疑提問中得出估算的方法,可以根據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計算就行。
四、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生活的情境,讓學生用理解的知識去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可以模擬現實生活中“買賣”商品的實踐活動。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