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 王守安
扎實全面推進檢察工作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6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要點解讀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 王守安

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2016 年3 月13 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向近3000 名全國人大代表做了2016 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曹建明檢察長的報告實事求是地總結了檢察機關過去一年的成績,客觀冷靜地分析了現存的問題,全面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整個報告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司法為民、改革創新的要求,彰顯了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維護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義,獲得了眾多代表委員的熱議和贊許。
2016年的報告正文有1.09萬字,加上5個附件,共計63頁,除了文字的精煉簡約,通俗易懂外,報告的結構設計和內容編排也頗具匠心。
承襲了2015年工作報告的基本模式,2016年的報告主要分為“2015年主要工作”和“2016年工作安排”兩大部分。在《報告》的第一部分,曹建明檢察長從7個方面報告了全國檢察機關2015年一年來的主要工作: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訴等職能,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二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障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三是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加大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力度;四是努力增強對司法活動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公平正義的守護者;五是深化司法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六是堅持從嚴治檢,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七是自覺接受監督,確保檢察權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在第二大部分,《報告》從6個方面提出了今年的主要任務:一是堅持把防控風險、服務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二是下大力氣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切實提高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水平;三是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動搖,推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四是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五是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六是打造過硬檢察隊伍,提升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
另外,為了讓代表委員更加直觀地了解檢察工作。今年的工作報告還有5個附件,包括有關用語說明,有關案例說明,有關數據圖表,有關情況圖示,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意見建議辦理和落實情況,目的是讓人大代表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檢察工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最后的一個附件匯總了723名代表委員在不同場合對檢察工作提出的意見建議,以及檢察機關相對應的辦理和落實的情況。這在以往報告中是沒有過的,其目的是體現檢察機關對代表委員意見建議的尊重和“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的努力。
2015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做了大量扎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最高檢的工作報告在反映過去一年檢察工作的時候突出了6個方面的注重。
一是注重回應社會關切。按照社會民眾的期待和要求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是曹建明檢察長和最高檢黨組抓工作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今年的報告同樣貫徹了這一指導思想,積極響應人民群眾期待,注意從他們的關注視角出發,選取報告的重點和亮點。細讀報告就可以發現,報告內容的段落層次有明顯增加,有的一個段落就是一項工作。一個段落就是人民群眾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例如,針對民眾普遍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生態環境保護、反貪反腐等問題,報告基本都單列出來,重點闡述檢察機關在這些領域開展的相關工作,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司法為民的鮮明態度和工作力度。另外,在去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界十分關注檢察機關依法平等保護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的工作情況,工作報告就重點回應了檢察機關在辦理涉企案件中,注重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改進司法辦案方式方法的情況,概括表達為“三個平等”、“五個界限”和“三個慎重”。
二是注意回應去年承諾。去年,最高檢工作報告對做好2015年檢察工作提出了6個方面的措施。今年,曹建明檢察長的工作報告在總結2015年工作時,注意與這6項措施相呼應,特別是總結部分的標題,都是緊緊圍繞去年提出的6項措施來針對性擬定,而且對照代表委員的各種意見建議,突出匯報這些措施的落實、深化和創新情況。
三是注重用數據和案例說話。注意用數字客觀反映工作、用數據支撐觀點,是最高檢工作報告的一個好傳統。相較于2014年工作報告的90個數據,2015年工作報告的99個數據,今年的報告又有所增加,共117個數據。而且,不少核心數據都在每部分的開頭突顯出來,方便代表第一時間直觀地了解檢察工作的全貌。除了堅持用數字說話,報告還注重運用案例事項,講好法治故事。根據代表委員的要求,今年報告特別增加了許多重大典型案例,如廣西醫科大學“6?16”傷醫案,“e租寶”非法集資案,馬樂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案,騰格里沙漠污染環境案等,目的是讓代表委員從中感受到檢察機關的努力。據統計,報告全文共有29個案例,這些案例基本都是媒體廣泛報道、老百姓所熟知的。通過對這些鮮活生動案例的運用,不僅佐證了檢察工作的成效,也增強了報告的可讀性和吸引力。
四是注重體現專項工作成果。近年來,檢察機關圍繞群眾對平安穩定、打擊腐敗和司法公正的現實需求,針對群眾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組織或與有關部門一起開展了系列專項工作,有力地帶動了整個檢察工作的全面發展。作為檢察工作的一大特色,2016年的工作報告對檢察專項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集中展示,共涉及到18項專項工作,比如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懲治和預防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等,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另外,檢察機關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的嚴打暴恐活動、打擊證券期貨領域犯罪專項行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等,也都能在報告中找到身影。
五是注意展示制度機制建設成果。注重展示制度機制建設成果,是最高檢抓工作的一個特點,不僅抓重大案件、抓具體事情,而且著力健全長效機制。報告中涉及的26個規范性文件,都是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工作報告時提出需要檢察機關高度重視解決的問題。比如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8項措施、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28條意見等。
六是注重問題導向。多年來,檢察機關始終堅持從問題出發抓工作、抓隊伍,確保各項工作穩步前進。在報告起草過程中,曹建明檢察長就要求報告應當有問題意識、問題導向,要針對現實問題深入研究,探索解決之道,要注重工作總結不能就事論事,要闡明為什么。
特別是在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時,更要實事求是、坦誠務實,真正把問題找準。閱讀報告就會發現,報告的總結工作部分出現了不少“針對”,就是為了帶著明確的問題導向闡明為什么要開展這項工作。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總結2015年主要工作之后,報告還用了半頁的篇幅,提出了檢察機關自身還需重視整改的7個方面的問題。這在近年來的報告中,是最多的一次,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清醒認識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嚴治檢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
2016年工作報告是在充分占有資料、準確收集數據、多方細致論證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完成的。可以說,這份凝聚著全國26萬名檢察干警心血與汗水的“成績單”處處有亮點,處處見新意,但囿于篇幅限制,有些內容沒有辦法一一呈現,但成績依然是有目共睹的。
反腐保持高壓態勢,成績斐然
腐敗是社會的“毒瘤”,嚴重侵蝕黨和國家的健康肌體,損害社會的公平正義。報告中顯示,2015年,檢察機關繼續保持了對反腐的高壓態勢。
一是辦案力度進一步加強,2015年,檢察機關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反腐敗斗爭的決策部署。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40834件,共54249人。其中查辦職務犯罪大要案增量明顯,共查辦貪污賄賂、挪用公款100萬元以上案件4490件,同比上升22.5%;查辦涉嫌犯罪的原縣處級以上干部4568人,同比上升13%,其中原廳局級以上769人。依法對令計劃、蘇榮、白恩培、朱明國、周本順、楊棟梁、何家成等41名原省部級以上干部立案偵查,對周永康、蔣潔敏、李崇禧、李東生、申維辰等22名原省部級以上干部提起公訴。報告中的數字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嚴懲腐敗的決心。
二是堅決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職務犯罪。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蠅貪”成群,其害如“虎”。“蠅貪”表現形式多樣,有的故意刁難、吃拿卡要,有的虛報冒領、優親厚友,有的貪污侵占、私分濫發,有的私辦企業、大肆圈錢,有的甚至與黑惡勢力勾肩搭背、沆瀣一氣等。這不僅直接損害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深惡痛絕,而且影響黨和政府形象,蛀蝕黨的執政根基。報告指出,2015年,檢察機關堅決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蠅貪”。針對一些地方虛報冒領、克扣侵占惠農扶貧資金的嚴重問題,部署開展懲治和預防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查辦“三農”領域相關職務犯罪11839人。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征地拆遷、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查辦職務犯罪8699人。
三是職務犯罪追逃追贓取得顯著效果。近些年來,一些職務犯罪嫌疑人為逃避法律制裁,攜款外逃,有的還在國外買豪車、住豪宅,揮金如土,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若任由他們逍遙法外、坐享犯罪所得,不僅會降低司法的威懾力,還會損害國家的法治尊嚴,給潛在的犯罪分子帶來不良的示范效應,嚴重影響反腐敗成效。曹建明檢察長在報告中對此問題也做了針對性說明。去年,檢察機關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辦公室的統一指揮下,采取勸返、遣返、緝捕外逃、引渡、沒收違法所得等各種方式,深入推進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活動,一批潛逃時間長、涉案金額巨大的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網。自2014年10月專項活動開展以來,已從34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追捕或勸返李華波、王國強、黃玉榮、戴學民等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124人,“百名紅色通緝令”中的李華波等17名重大職務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網。除此以外,檢察機關還注重從源頭上切斷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違法所得的通道。2015年,檢察機關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等有關部門部署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
冤錯案件的源頭防范和發現糾正機制日臻完善
任何一起冤錯案件的發生,不僅會使無辜之人身陷訟累,肉體和精神備受摧殘,還會給其家庭和親屬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同時,冤錯案件的出現還會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影響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承擔著對立案、偵查、審判、刑事執行以及刑事訴訟特別程序的法律監督職責,在糾防冤假錯案、維護司法公正方面理應發揮重要職能。2015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堅持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一方面,檢察機關始終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最大限度地確保自身辦理的案件不出差錯;另一方面,強化對其他執法司法部門的訴訟監督,努力從源頭上防范冤錯案件發生。從報告中可以發現,去年一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0384件;監督糾正濫用強制措施、違法取證等偵查活動違法情形31874件次;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決定不批捕131675人、不起訴25778人。上述數字,充分說明了檢察機關在防范和糾正冤假錯案上的努力。除此以外,報告中還提到了檢察機關在糾正冤錯案件上探索建立的刑事申訴案件異地審查新制度,以及檢察機關勇于自我糾錯的現實行動。僅去年,檢察機關就對“陳滿故意殺人放火案”、“錢仁風投放危險物質案”、“許金龍等4人搶劫案”、“楊明故意殺人案”等冤錯案件,分別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這些案件后來都通過再審改判無罪,當庭釋放。上述錯案的糾正僅僅代表了2015年檢察機關在糾正和防范冤錯案件上的階段性成績。未來,檢察機關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不斷規范自身司法行為,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既抗輕也抗重,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冤錯案件,讓正義不再姍姍來遲。
新制度、新機構的建立使檢察工作充滿活力
2015年檢察機關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新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這也成為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的一個制度亮點。從該制度的創設背景來看,自2015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后,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授權北京等13個省區市陸續開展試點工作,最高檢也先后印發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的方案和實施辦法,進行全面部署。報告中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效果也做了闡述。目前,在已發現的500多件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中,有12件被山東、江蘇、廣東等地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其中,第一個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是山東省慶云縣檢察院,起訴縣環保局不依法履行職責案;第一個判決的是貴州錦屏縣檢察院起訴縣環保局不依法履行職責案;第一個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是江蘇省常州市檢察院,起訴許建惠、許玉仙污染環境案。
除了對多項新制度的闡述,最高檢的工作報告還對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做了說明,目的是為了體現檢察機關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努力。作為最高檢最年輕的一個機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要負責統籌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訴訟監督等工作,研究有關法律、政策和制度規范,參與相關犯罪預防、綜合治理等。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上,檢察機關前承公安、后啟審判,必須更好地履行法律監督職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為所有未成年人提供專業的保護。一是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救助未成年被害人。特別是注重做好未成年被害人的身體康復、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努力幫助未成年被害人恢復正常生活。二是認真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堅持對犯罪未成年人少捕慎訴,落實合適成年人到場、附條件不起訴、犯罪記錄封存等制度,努力為涉罪未成年人改過自新、重返社會創造條件。三是對辦案中發現的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服務方面的薄弱環節,及時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同時,采取擔任法治副校長、舉辦法治講座、以案釋法等形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治宣傳教育,提高預防犯罪和自我保護意識。四是加強辦理未成年人案件制度機制和社會化幫教預防體系建設。與有關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侵害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建立聯系協作、報告處置、臨時監護、判后安置等制度。五是穩步推進專門機構建設,著力提升檢察機關未檢隊伍專業化水平,讓一批富有愛心、耐心細致、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檢察人員走上未檢工作崗位。
司法改革穩步推進
改革是時代的強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司法體制改革,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都有明確部署。按照中央要求,最高檢制定了關于深化檢察改革的意見(2013—2017年工作規劃)。2015年初,最高檢對工作規劃作了修改,細化為42項改革任務91項改革舉措,明確各項改革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經過持續推進,目前已取得初步效果。從工作報告中可以發現,曹建明檢察長專門介紹了扎實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四項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另外,去年最高檢還單獨出臺改革文件23件,與中央有關部門共同制定改革文件8件,開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等改革試點12項。同時,認真抓好已經出臺的改革文件的落實,有些改革舉措已經落了地、扎了根、開了花,有的探索總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2016年是改革的攻堅之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和全國檢察長會議對2016年檢察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按照黨中央的要求,下一步必須把抓司法體制改革任務的落實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建立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按照時間節點和計劃步驟,集中力量一項項抓好。
開展規范司法專項整治工作
去年,檢察機關在全國開展了規范司法專項整治工作,獲得了中央高度肯定,社會各界對此也紛紛點贊。這個“亮劍”、“亮丑”的過程在今年的檢察工作報告中也做了專項說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規范司法行為提出要求。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明確把規范司法行為確立為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2006年、2014年兩次聽取檢察機關規范司法行為專項報告。這對檢察機關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人民檢察院規范司法行為專項報告的意見,2015年,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集中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圍繞職務犯罪偵查、偵查監督、公訴、民行檢察、刑事執行檢察、控告申訴檢察、職務犯罪預防等部門和環節,重點整治8個方面司法不規范的突出問題。在整治工作中,最高檢明確要求“見人見事見案件”,確保全員參與、不留死角,敢于動真碰硬,對涉嫌違紀違法的,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為深入推進工作,最高檢組織3次全方位、全覆蓋的督導檢查,掛牌督辦148起司法不規范案件,向社會公布32起典型案例。經過一年的整治,這項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廣大檢察人員的司法理念和辦案方式有了明顯轉變,違法違規辦案、侵犯當事人訴訟權利的現象明顯減少。當然,規范司法行為不是一時之功,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因此,未來很長的時間里,檢察機關還應當進一步扎緊規范司法的制度籠子,狠抓制度落實,讓制度“通上電”成為“高壓線”,真正從源頭上杜絕不規范的司法行為發生。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起點上,做好今年的檢察工作,必須貫徹好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實好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強化法律監督,強化自身監督,強化隊伍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曹建明檢察長在工作報告中對此作出了詳細的安排,主要是6個方面:第一,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心就是為“五大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領域犯罪動態,突出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破壞合同詐騙和職務侵占等犯罪、金融證券和保險領域犯罪等。第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一方面,打擊滲透顛覆破壞、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和極端宗教活動,懲治網絡犯罪、黑惡勢力犯罪、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等突出問題。另一方面,從源頭治理的角度,部署加強檢調對接、律師代理申訴、網上信訪、遠程視頻接訪等制度建設。第三,履行好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職能。總的思路是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動搖,推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報告針對當前反腐敗斗爭實際,提出了一個“重點查辦”,四個“嚴肅查辦和積極預防”等。第四,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今年全國檢察機關將加強防止冤錯案件的制度機制建設,進一步堵塞各種漏洞。同時,繼續強化對立案、偵查、刑罰執行、民事行政訴訟等領域的監督。第五,深入推進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進一步明確今年改革的具體任務,特別是突出強調抓好改革落實,確保各項司法改革和檢察改革任務落地見效,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第六,加強檢察隊伍建設。強調增強“四個意識”,大力提高檢察人員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特別是對違紀違法行為提出了“兩個敢于”、“兩個堅決”。
上述6個方面的工作安排為未來的檢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成績已成過去,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十三五規劃開局的起點上,相信在2016年,只要全國檢察干警夙夜在公、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實現曹建明檢察長在報告中說的,“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