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燃
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大同市南郊區公安分局新旺派出所民警便民服務小記
文/柯燃

以群眾的方便為出發點,以群眾的滿意為目標,以轄區的平安為宗旨——這是大同市公安局南郊分局新旺派出所民警的集體寫照。
他們根據轄區社情和工作需要,主動上門采集流動人口信息,大膽創新“以房管人”新模式;他們根據轄區實際,全力構建起“群防戶聯網”,充分激發群眾的群防群治熱情,開創了轄區無刑事案件發生的良好治安環境;他們還把辦戶辦證的事項都攬到自己頭上,讓群眾充分享受舒心快捷的便民服務。轄區群眾們都這樣說:“咱們這兒的民警,把事辦到了咱老百姓心坎上。”
在警務工作中,和平社區警務室警務長王潤山探索出“管準常住人口、管活流動人口、管住重點人口、管實出租房屋”的工作模式,構建“群防戶聯網”,提升居民安全感。
和平佳苑小區是新旺鄉和平村“城中村”改造的重點項目,小區20%的房屋被出租,這就意味著小區有大量暫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給警務室的治安管理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王潤山在調研走訪的基礎上,大膽嘗試,以該小區為試點,逐步將原來的由“以戶管人”模式變為“以房管人”模式,將警務室被動等待出租房屋房主前來申報,變為民警主動上門入戶登記,并采集所有人員的相關信息,建立較為完善的小區人口管理信息庫,將人口管理的信息資料制作成電腦軟件,建立電子警務工作平臺,民警只要在電腦上輕點鼠標,就可隨時了解每戶信息,極大地方便了警務室民警對轄區人口的查詢和動態管理。
加強治安巡邏防范,建立小區和諧穩定的居住環境,是警務室的主要職責之一。“群防群治”是基層治安管理的根本,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體現。和平警務室牢固樹立“警民聯動”思想,強化巡防工作,發動群眾組建了治安巡邏隊。但沒多久,王潤山發現小區巡邏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群防工作流于形式,巡邏防控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一情況,王潤山找準問題所在,經與村委會、物管站主要領導協商,成立了專職巡邏隊,明確工作職責,提高巡邏隊員工資待遇,并將人事管理權下放到警務室,由警務室統一考勤、培訓、管理,大大提高了巡邏隊的工作效率。同時,向干部、群眾征詢“群防群治”工作的好意見、好建議。在探索和嘗試的基礎上,王潤山創新了“群防群治”新模式,成立“群防戶聯網”,從每幢樓選出一個樓長,再從每個單元選出一個單元長,人員的產生全部采取自愿和民主推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讓轄區的治安積極分子投入到群防群治中。此舉達到了“治安防范無縫隙、巡邏打擊無死角”的網格化管理效果,極大地擠壓了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間。自“群防戶聯網”組建至今,小區內未發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群眾的安全感明顯增強。
化解矛盾糾紛,王潤山也勇當維穩標兵。和平警務室所轄和平村地處大同市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五岔路口,又是“城中村”改造重點,隨著拆遷工作的推進,各種矛盾和糾紛逐漸增多,赴京非訪、到各級黨政機關上訪的現象時有發生。王潤山深感責任重大,他充分利用自己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深入群眾中間,用心溝通、用情感化,在處置每一起事件中,他都牢牢把握政策導向,依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直至最后成功化解。兩年來,王潤山共調解矛盾糾紛20余起,并成功化解了趙某絕食纏訪、劉某多次赴京纏訪等兩起在全市影響較大的信訪積案。2015年9月,王潤山被表彰為“大同市公安局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信訪工作先進工作者”。
自和平警務室運行之初,王潤山就對全體警務室人員提出要求:對群眾一定要誠信為本,辦不到的不要隨便承諾,承諾的就要100%兌現。針對和平警務室管轄區離派出所較遠,群眾到所里辦事較為不便這一情況,王潤山向轄區居民鄭重承諾:從2014年1月1日起,警務室為居民代辦各類戶口業務。群眾只需將辦戶手續交到警務室,由民警審核后受理代辦,免去群眾奔波之苦。這一便民措施的推出,極大地方便了居民。
截至2015年年底,王潤山已為轄區居民代辦各類戶口200余個,辦理居住證80余本,所代辦事項均在承諾期限內辦結。王潤山通過扎實的工作,信守承諾,贏得了民心,充分展現了警察親民、愛民、為民的良好形象,得到了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王潤山社區走訪居民
鄭濤是新旺派出所永久警務室社區民警。他為人樸實,工作務實,扎根社區多年,在崗位上辛勤耕耘,為群眾排憂解難,他積極宣傳、普及社區法律知識,并組織發動群眾參與社會大治安,開展社區防范,在創建平安社區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績。
永久警務社區內多是五六層樓高的舊房,房子結構復雜,附著物多,街內巷道四通八達,防范難度相當大,是新旺所轄區內常住、流動人口較多,治安情況較為復雜的社區。深入社區時,鄭濤始終揣著一個備忘本,隨時記錄收集到的信息,對轄區內的各單位、居民住宿區、旅店、公共娛樂場所、特種行業、街道路線分布等情況進行詳細登記,做到對轄區情況心中有數。同時,還對轄區重點人口、刑滿釋放人員、違法青少年進行了重點掌握。他從建立良好的警民關系入手,不斷拓寬群眾參與群防群治的途徑,組織協警人員走街串巷、出院進樓,逐人逐戶地熟悉情況,了解社會治安狀況及案件線索,收集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增進警民感情的同時,也為打造平安社區打下了“軟件”基礎。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肩負保護社區平安職責。為此,鄭濤大力夯實基礎防范工作,狠抓陣地控制。他組織社區村委會干部、治安積極分子參加治安巡邏隊,堅持每天開展治安巡邏,并積極發動退休老人參與“看門守棟”活動,嚴密了轄區治安防控網絡。他親自帶領巡邏隊員開展巡邏,震懾犯罪。不論白天還是夜晚,一有空閑時間,鄭濤就會到社區轉一轉,到居民門前看一看,一發現隱患,及時提醒整改。
在社區警務工作中,鄭濤充分發揮了宣傳攻勢,積極爭取村委會、民營市場管理處的支持,在社區內懸掛治安管理工作宣傳標語,發放安全防范宣傳資料,提高社區群眾自我防范意識。為了做到家喻戶曉,走訪之余,他經常主動上門打招呼,提醒居民要提高警惕,使受訪群眾不僅知道“防什么”,還知道該“怎么防”。他積極配合開展出租房屋、流動人口清理整頓和打擊非法傳銷組織等專項活動,為促進社區安定有序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5年,永久警務室共核查出租房屋800余戶,清理傳銷人員200余人,解救被困傳銷人員5人,被解救傳銷人員及其家屬多次向警務室和派出所寫感謝信和贈送錦旗,以表達他們對公安機關的感激之情。
做好群眾工作,離不開調處各類糾紛矛盾。2015年12月10日,永久警區內永久建材市場發生了因拖欠務工人員工資,導致務工人員集體封鎖建材市場大門、阻礙市場營業事件。接到報警后,鄭濤立即趕到現場處置,他通知并組織警務室協警、永久建材市場工作人員,及時清理、疏散無關人員,并耐心勸導情緒激動的務工人員,待務工人員情緒穩定后,他第一時間組織雙方人員進行調解,并及時與永久村委會干部聯系,經過多方努力,最終達成了解決拖欠工資的協議,化解了矛盾。

春節期間,鄭濤對轄區煙花爆竹經營攤點進行安全檢查
社區警務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社區群眾工作,鄭濤說自己逐漸養成了“三個只要”的習慣:只要群眾來反映問題,立即去接待;只要群眾求助,立即趕到現場;只要群眾提出合理要求,就盡全力幫助解決。鄭濤把群眾滿意與否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尺”,他用自己的肯干、實干、巧干,贏得了社區群眾的一致信任和好評。
在南郊區公安分局新旺派出所的廣大干警隊伍中,像王潤山、鄭濤這樣的優秀民警還有許多,他們本著“以人為本、績效理念、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繼續奮戰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用心服務廣大群眾,守護著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