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彭孝林 本刊記者/陳俊伶
“三型”樣板帶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法庭穩步推進“三型”建設工作
通訊員/彭孝林 本刊記者/陳俊伶

“一站式”服務大廳
2015 年7 月,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了《關于開展“服務型、陽光型、效能型”人民法庭建設專項工作的實施方案》,廣元市蒼溪縣人民法院按照省、市法院的安排部署,迅速行動,制訂《實施細則》,切實推動落實,并確定將陵江法庭作為“三型”樣板進行打造。“三型”法庭建設究竟會讓法庭、法官有哪些改變,又會讓人民群眾獲得些什么?近日,記者深入陵江法庭,通過所見所聞,切身體驗“三型”在法庭司法實踐中的現實意義。
在離法庭近300米的前后方兩個交叉路口,我們就看到了陵江法庭的方位指示牌。如今先前的高大鐵門被一排低矮的電子伸縮門所取代,法庭的三層小樓和干警的工作情形盡收眼底。
主體建筑四個挺拔的青灰色方形立柱與院壩藏青色的地板渾然一體,顯得格外的莊重和肅穆。院子兩邊的墻壁上是兩塊浮雕,一面是蒼溪城市建設、現代工業和農業園區建設成果的展示,融入了亭子口、雪梨、獼猴桃等獨有的風土和人文元素,蘊含著陵江法庭作為城區法庭服務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面,以憲法、陽光、向日葵、法槌、巡回審判場景等元素,反映出陵江法庭始終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責任擔當。
一樓的立案訴訟服務大廳,實現了立案、咨詢、接訪、救助等十二項職能“一站式”服務,讓當事人一走進法庭就知道人怎么找、事怎么辦、官司怎么打。
醫藥箱、老花鏡、訴訟文書樣本、訴訟指南手冊……整齊地擺放在一邊的書寫臺上。審查提交的資料,解答提出的問題,立案、收費、開票,排期、打印、發傳票……這是立案法官姜雪英每天的工作。這位年近五旬的老法官,工作時戴著一副老花鏡,和顏悅色,總是耐心細致地回答群眾的提問。
“以前立案要等幾天,還要到銀行去排隊繳費,現在快得很,只要材料齊備,當場就能立案。”一位當事人一邊通過pos機刷卡繳納訴訟費,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剛才姜法官還聯系了對方,約定明天在一起調解。如果能夠調解了,那就真是省時省事了。”
據了解,該庭當場立案率達到90%以上,對不符合立案條件或是不屬于法院管轄的糾紛,法官則會一次性告知清楚,并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就是要通過我們的服務,讓群眾真切感受到訴訟的便捷性。”蒼溪法院副院長寇永貴說。
此外,該庭還創新抓好巡回審判,堅持法官多動腿,群眾少跑路。該庭先后在縣城區三個社區建立起社區法庭,同時積極配合縣法院,在轄區重點企業、工業和農業園區建立巡回審判點和司法服務點,把案件拿到群眾中間去審理,不但讓群眾少跑路,同時又讓人民群眾通過現場以案說法,受到實實在在的教育。
2015年,該庭累計到轄區開展巡回審判121件,開展法制講座17場,到企業、工業和農業園區調查走訪50余次,提出司法建議或意見20余項。
“陵江法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始終堅持主動作為,為轄區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陵江鎮黨委書記程瑋對法庭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功能齊備的科技審判庭
“2015年11月30日,部分省、市、縣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到法庭調研指導。
“2015年12月4日,31名基層干部參觀法庭并旁聽一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2016年1月5日,杜里社區20余名群眾旁聽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審理……”
以上是節選的該庭工作日志的內容。
據了解,2015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干部、社區居民、學生等累計近2000人次走進法庭,了解法庭工作,旁聽案件庭審。
在法庭大門上方有一塊電子顯示屏,公示著最近三天要審理的案件。人民群眾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案件,通過安檢,做好登記即可進入法庭。
“我們這里天天都是開放日,人民群眾在接受法制教育的同時,還可以對我們的工作實時監督。”該庭庭長劉寧說。
“沒事就想來坐一坐,聽一聽,幾天不來還有些不習慣呢,”走出法庭的張大爺告訴我們,由于家就在附近,他經常會和一些老伙計到法庭來轉一轉,“原來喜歡看《今日說法》,現在喜歡往法庭跑,雙方有什么證據,通過投影展示得十分清楚,說實話,我們有時心里也會對案件作出一個基本的判斷。”
張大爺所說的投影,其實就是科技法庭的證據投影展示。為提高庭審公開水平,在“三型”改造過程中,該庭的審判庭全面建成科技法庭,實現了證據投影展示和庭審同步錄音錄像,讓庭審過程更直觀地展示在當事人和旁聽群眾面前。全程錄音錄像,也促進了法官庭審規范和公正辦案。
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司法公開水平,是該院在“三型”法庭建設中考慮的一個重點內容。除了科技法庭,該庭在訴訟服務中心還放置著兩個大的顯示屏,分別接入了案件信息、裁判文書和執行信息公開三大系統,通過查詢,就能了解案件的辦理、審判和判決的執行情況。
努力讓辦案過程全程展示在陽光下,只是該庭司法公開的一個方面,公開職責和權力清單,主動接受各方監督,是該庭的又一重要舉措。
法庭大門兩邊墻壁上設置的兩張展板,分別就法庭管轄范圍、工作人員及聯系電話、法庭工作職責等進行了介紹,另一邊則是“四單(權力清單、流程清單、風險清單、防控清單)三同(時間同步、空間同軌、目標同向)兩責(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圖表,庭長、審判員、書記員有哪些職責、該如何進行監督、舉報電話等均詳細進行了公布。群眾通過這兩張展板所公示的內容,就能知道法官該怎么聯系,其行為是否規范,是否盡到了職責,發現問題還可以隨時舉報。
“主動將法官的執法辦案過程和日常行為曝光在大眾的眼皮底下,一方面促使我們干警必須規范行為、公正辦案,另一方面也展現出法官形象和工作自信。”蒼溪法院紀檢組長徐成表示。

干警書畫作品展示

融入蒼溪文化元素的浮雕墻
陵江法庭是城區法庭,現有6名干警,年辦結案件近600件。由于要自行負責立案、送達等,因此,人手十分緊張。
“面臨案多人少,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挖掘潛力,”該庭庭長劉寧說,“重點是抓好簡案快審,難案精審,把好立案調解這一關,通過立案調解過濾,30%的案件在立案環節得到化解。”
同時,該庭加強審判管理,尤其注重對關鍵節點的控制。案件審判后,必須在三日內完成判決書,這是該庭的一項制度規定。“同事們白天審案,晚上還經常把卷宗拿回家寫判決。”劉寧說。“白+黑”、“5+2”在陵江法庭已然是一種工作常態。
在強化辦案效率、盡量縮短辦案周期的同時,該庭還著力提高案件質量。據統計,近三年來陵江法庭辦結案件1772件,無一信訪投訴,無一發回重審或改判。“作為城區法庭,案件量大,矛盾糾紛復雜,能夠做到這一點,實在是難能可貴。”主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長寇永貴感慨地說。
案子要辦得快,還要辦得好,干警素質是第一位的。6名干警,其中4名均是近幾年陸續進入法院的85后。如何讓他們快速成長起來,加強學習成為法庭工作的重點。
二樓的黨員活動室也是干警的學習室。每周一下午是該庭的學習日,對上周的工作進行總結,對下周的工作進行安排,同時把在審判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大家探討解決。“作用很大,督促我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很多。”90后法官助理杜愛瓊說。
該活動室還設置了法庭榮譽墻。獎牌、錦旗分年度呈現著該庭幾十年持續的輝煌。“每次看到這些,心中都會有自豪感,同時內心也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剛參加工作不到三年的趙鵬表示將努力為法庭爭取更多的榮譽。
以管理塑形、以學習提能、以文化育心是該庭工作的又一個亮點。三樓是法官辦公室,走廊的墻面被設計成法官文化墻,干警的書畫、攝影作品,經過裝裱,排列成一個大大的“正”字。“就是要體現法官在法庭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蒼溪法院機關黨委書記邵紅表示。“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掛在墻上,真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也激勵自己把工作干得更好。”趙鵬說。
2016年,蒼溪法院將全面完成10個法庭的“三型”建設任務。“我們把‘三型’法庭建設與信息化建設、文化建設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在美化環境、提升外觀形象的同時,更要從法庭的職能發揮、法官的主體責任意識培養入手,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之路,”談到新一年的工作,寇永貴表示,“我們正按照規劃,在試點的基礎上快速推進,根本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通過‘三型’建設有更多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