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主要為國家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質量,因此,在高職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高度關注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養成,是學院乃至整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現狀
近年來,高職院校特別是我校等新建高職院校招聘了大批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相比,青年教師往往經過正規系統的培養教育,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的專業知識,在專業素養、思維方式、精力等方面都有較明顯的優勢,但這些青年教師的身份,大多都是直接從學生轉變為教師,加上崗前培訓的時間,最短的甚至不超過半年。在崗前培訓過程中,也是更多地側重于教育學方面的培訓,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水平,多半良莠不齊。
目前來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流是健康的,但還是有少數存在著問題:重視專業素質、輕視政治素質;信仰缺失,對自己人生價值認識模糊;缺乏集體觀念,更加注重自己的個人發展;育人意識淡薄,培養人才意識欠缺;愛崗敬業精神、奉獻精神欠缺。出現了一定范圍的師德意識滑坡的現象。
二、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現狀的成因
1.社會環境的影響
“逐利的市場經濟容易讓人過分追求個人利益和小集團利益,利己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急速發展。”目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原有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社會上大范圍出現的自由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貫穿著青年教師的成長路徑,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部分青年教師的信念不夠堅定,就易被這些校級觀念影響,對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帶來反面作用。
2.高校自身因素
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與高校自身的建設分不開關系。當前高校用人機制、收入分配制度和思想政治建設都不夠完善,導致了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得不到系統的培養。以黃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并沒有形成一個全年性的長期的考校制度,不能經常或者定期地對青年教師進行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考評,也沒有根據考評結果形成相應的獎懲措施。這就導致了部分青年教師對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責任感不強,素質水平得不到提高。
3.青年教師自身的因素
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師均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他們的成長道路創造了相對優越的條件,但也讓他們在面對工作困難的時候更容易出現心理失衡和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在勞動與報酬相對不一致的時候,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都會不同程度的受挫,部分教師因此對政治理論教育產生了排斥心理,長此以往,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就難以開展。
三、青年教師政治素質養成的部分途徑
1.國家和相關宣傳部門應給予高度重視
當前,社會上“尊師重教”的氛圍不夠濃郁,對教師特別是高校教師的負面報道多于正面引導,導致社會上對高校教師多有誤解,高校教師的自我認同感和自豪感不高,剛踏入高校校園的青年教師對于自身職業的責任感也相對受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家和相關宣傳部門應對此給予高度的重視,營造一個更健康、更積極向上的青年教師成長的媒體環境。
2.高校應建立完善的準入、考評、獎懲機制
首先,應從源頭上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的入職標準。招聘青年教師的時候,應不止考核其專業水準,更應對他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全方位的考核。高校青年教師具備高學歷、學位和職稱是硬件,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軟件也不可或缺。優秀的教師方能為學生做好示范作用,自身思想政治素質不過硬的教師不能引導學生正向發展,應在招聘時經過全面考察,認真審核,方能錄用。
其次,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將理論教育與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心理需求相結合,系統性地組織青年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領導干部要深入到青年教師中,關心他們的實際問題,讓他們感受組織的關懷,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問題,從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發揮到實處。
最后,學校應建立長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合理的評價機制、妥當的獎懲機制,在利用理論教育感化的同時利用制度來制約他們的言行。在考評的過程中,注重意見的反饋和獎懲的落實,充分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對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教師有一定的獎勵,通過健全規章制度,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青年教師的內在意識、自覺行為。
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所高校、一個部門能夠完成的事情,需要多方聯動,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多部門的手段,通過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教師自身的努力,不斷創新,不斷付出,才能夠真正做好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養成。
作者簡介:
吳虛,1992年3月生,安徽黃山人,鄭州大學畢業,黃山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人事處科員,從事高校教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論研究。
(作者單位:黃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