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軍
【摘 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地基的穩定性和建筑物的配制問題是經常要面對的難題。除此之外,場地內水土的腐蝕性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些都是主要的巖土工程問題,所以,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先簡要介紹了巖土工程勘察的內容,并對巖土工程勘察的工作要點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勘察;要點
巖土勘察報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分析巖土工程問題,分析的基礎是巖土工程的勘察試驗結果。對于普通的房屋建筑物而言,地基穩定性是巖土工程分析評價的中心。對于樁基或深基坑開挖的建筑物而言,進行相關的巖土工程問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1.巖土工程勘察的理念和必要性
1.1 巖土工程勘察的理念
不同場地的巖土參數不一樣,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才能保證勘察結果的準確性。在進行具體的施工時,通過科學理論的計算和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最佳的勘察方案,保證勘察設計的順利。因此,巖土工程勘察必須以人為本,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來保證勘察結果,并制定合理的勘察規則來規范施工項目。
1.2 巖土工程勘探的必要性
巖土工程勘察是一個十分繁瑣的系統化工作,為了保證項目開展順利,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為了保證建筑物的穩定,巖土工程勘察必須進行地震效應地調查,判斷施工場地的地質情況。第二,還要對深基坑進行科學的核算,通過具體的技術參數信息來安裝支護,避免出現積水問題。第三,在巖土勘察的過程中,需要詳細評價水、地下礦物質、樁基的承載力等環節對于建筑物的影響,才能針對出現的勘察難題進行及時地解決。
2. 建筑巖土工程勘察的要點
在巖土的勘察過程中,施工勘察并不是固定的勘察項目。只有在工程的場地條件比較復雜,或者對工程有著特殊要求時,施工勘察才有必要進行。
2.1 選址勘察和初步勘察
選址勘察,也被稱為可行性勘察,其主要的任務是對擬選的場地進行評價與評定,具體過程則是收集、研究相關資料,對現場進行調查和場址勘測,并且工作要遵守相關的規范和要求。對于選址勘察這一階段而言,評價擬建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是工作的重點。初步勘察的作用是用來評價地形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的穩定性,是站在選址勘察的基礎上進行的。初步勘察要對工程地質進行測繪和調查工作,其依據是掌握的數據資料和實際的工作需要。依據這些評價,確定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對不良的地質現象及時提出整改建議。
2.1.1 勘察點、線的布置要求 。
經過勘察之后,點、線的布置應符合以下四點要求:第一,勘察線應該與底層的界限、地貌單元、地質構造相垂直。第二,每個地貌單元上都要合理布置一些勘察點,盡量做到平均化、全面化。當地層變化比較大或地貌單元相交接的地方,可以加密勘察點的數量。第三,勘察點的布置方式在選擇上應該以地形的平整度作為依據。在平坦的地形上,勘察點的布置方式一般選用網格式。第四,以地質構造和性質、水文條件為依據,并結合當地的地方標準,來確定巖質的地基、勘察孔的深度,以及勘察點和線的布置。
2.1.2 確定勘察點、線的間距 。
對于土質地基而言,勘察點、線之間的間距在選擇確定上要遵守相關的規范,局部復雜的地段要進行加密處理。關于控制性的勘察點有兩點要求:一是數量占勘察點總數的比例控制在1/5~1/3;二是勘察點要在每一個地貌單元內都有分布。
2.1.3 確定勘察深度、取樣和原位測試。
依據工程的自身情況,從重要性程度出發,來確定勘察孔的深度。勘察孔有三種不同的形態,分別是:鉆孔、探井、原位測試孔。對探井里的巖土進行取樣和原位測試能夠掌握巖土的工程性質以及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變化規律。巖土取樣應該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勘察孔在平面上是均勻分布的。第二,取樣和測試的勘察點數量應該占總數的1/4~1/2。第三,綜合考慮地層的結構、地貌單元、土的工程性質等因素。第四,以地層特點和土的均勻性為依據,確定土試樣的數量,確定孔內原位測試的豎向間距。對每一層土進行取樣和原位測試,數量不得低于6個。
2.1.4 水文地質工作 。
進行相關的水文地質工作,能夠充分掌握地下水的埋藏情況,能夠了解水位變化對工程的影響。第一,調查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水位變化,并且對水位進行長期的監測。第二,通過測量地下水的水位情況,繪制等水位線圖。第三,通過對地下水的滲透性進行監測,從而評定與評價地下水對建筑物的腐蝕狀況。
2.3 詳細勘察
通過詳細勘察,對勘察點布置的方式和數量進行確定,并且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選取勘察孔的深度。對于各層巖土的分布、類型、特性,巖石的結構、風化情況,地下水的儲存狀況、水位變化,巖石參數的選擇,場地地基的穩定性等方面,都按照地方標準或實際的施工經驗來確定。
2.3.1 勘察點的布置要求 。
第一,布置勘察點時,要以建筑物周邊的線和角的狀況作為依據,一般情況下要按照建筑物的范圍大小進行布置。第二,當下臥層或主力層起伏較大時,在同一建筑范圍以內要加密勘察點,查明原因、經研究分析后進行措施整改才能繼續進行施工工作。第三,處理特殊的基礎時,要對勘察點進行單獨布置;建筑結構高度較高時,要保證3個以上的勘察點。第四,地質條件過于惡劣,選擇觸探和鉆探相結合的工藝手段,并且要布置一定數量的探井。第五,高層建筑物的勘察點布置,要以建筑的荷載分布和平面形狀為依據。
2.3.2 勘察深度要求、取樣與測試 。
勘察深度的確定,要以地基的設計原則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的地基設計分為按承載力計算和按變形驗算計算兩種方式,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用。 第一,甲級的地基基礎設計,其建筑物在勘察時保證至少有3個勘察點。第二,厚度大于0.5 m的夾層在處理時,一定要在地基的主要受力范圍內進行土的試樣工作和原位測試工作。第三,遇到土質不均勻的情況,就要調整取土數量,加大工作量。
2.3.3 地下水 。
根據工程需要了解地下水的情況,通過基坑支護形式、地基基礎形式、施工方法等進行評價,從而提出整治方案。
3.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巖土的工程勘察技術,必須以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為依據,進行詳細的剖析,從而確保勘察的準確性,為類似的工程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另外,也是為了增強我國在巖土勘察技術上的先進性,更好地為我國的建筑行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