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 民間游戲源自生活,且民間游戲的實踐性很強。但由于現代化玩教具的大量出現并推廣應用,致使人們對民間游戲有所忽視,甚至被遺忘。其實民間游戲不受時間、場地、人數和材料的限制,符合孩子們好動、好學、好模仿的心理特點,而且易學、易會、易傳。本文旨在通過充分挖掘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的價值,幫助幼兒回歸生活,收獲快樂。
關鍵詞: 民間游戲 幼兒教育 快樂
一、民間游戲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民間游戲對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特殊的價值,尤其是小班幼兒。首先,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不僅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鍛煉他們說話的膽量。在民間游戲中,孩子處于放松狀態,能大膽地說話;同時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對孩子提出要求,他們會樂于接受,很快就會變得敢于說話。其次,在民間游戲中,有豐富的“說”材料,讓孩子有說的愿望,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材料非常豐富,例如“你一我一”、“點兵點將”等民間游戲。從中他們會注意到各種不同的事物,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能講的內容滔滔不絕,說的興趣越來越濃。
二、民間游戲有助于幼兒掌握抽象的科學、數學知識
1.民間游戲引導幼兒探索科學奧秘
幼兒面對真實的物體、真實的現象,容易獲得深刻的認識,甚至會達到終生不忘的效果。例如為了讓孩子了解夏天盛開的花朵,我選擇民間游戲“荷花荷花幾時開”,讓孩子在一問一答的游戲過程中逐漸掌握知識,了解荷花的生長等科學知識,還幫助幼兒懂得月份的排列進行,讓幼兒又快又好地接受科學知識。
2.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對數概念的形成
幼兒早期數學教育應該滲透在幼兒的一切活動之中,特別是在幼兒最喜歡的各種各類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初步的數學知識,幼兒的興趣濃厚,印象深刻。我們在民間游戲中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初步的數學教學,如《馬蘭花》中幼兒將腿放到一起,然后齊數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這樣幼兒在說說玩玩中鞏固了數學十進位的概念。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韻律感、節奏感及表演能力的培養
1.有利于培養幼兒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民間游戲的種類繁多,都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謠。童謠是一種帶有音樂性的口頭文字,有一定的韻律美與節奏感,通過雙聲、雙關、疊韻、諧音等手法,使童謠唱念起來悅耳動聽,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再配上有趣的游戲動作,那就更受孩子們的歡迎。
2.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表演力
好模仿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民間游戲為幼兒的這一特點創設的環境尤為突出。民間游戲中的兒歌是表演不可去少的道具,有渲染氣氛使幼兒的表演能力得以發揮的功能。
3.民間游戲有利于孩子體能的發展
在民間游戲中,大部分游戲都有助于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跳皮筋”、“跳繩”等游戲能促進幼兒走、跑、跳、鉆等大肌肉動作的發展;“捉迷藏”、“跳格子”、“翻繩”、“夾珠子”等游戲,能發展幼兒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協調;“抽七打八”、“踩高蹺”等游戲,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使幼兒身體勻稱和諧地發育。這些民間體育游戲不僅促進了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而且鍛煉了他們的運動技巧。由于幼兒民間游戲有簡單的角色、情節和簡易的玩具材料,使幼兒在游戲中的情緒變得高漲,樂此不疲。因此,開展民間游戲,既完成了反復練習的“量”,又使幼兒在游戲中完成了體育鍛煉的要求,達到了增強體質、發展孩子基本動作的目的。實踐證明,民間體育游戲的開展能夠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四、民間游戲有助于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
民間游戲有助于孩子社會性能力的發展,把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中,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教育教學中要給予幼兒社會角色的學習與扮演,從而增強社會的適應能力。在民間游戲“辦家家”中,我們一般看到通常總是女孩子當“媽媽”,很少有男孩子當“媽媽”。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就知道:“因為我是男孩,所以我當爸爸,媽媽是女的。”在游戲中兒童既是自己,又是別人,一個人可以扮演多個橘色。這種自我與角色間的守恒與轉換,可以使孩子在對角色的穩定性與多樣化的理解和體驗中,鍛煉孩子扮演角色的技能,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五、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的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
民間游戲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兒共同合作才能進行,這樣無形中就培養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如民間游戲“擠油渣”,游戲參與者人數為4~10人,游戲目的是齊心協力地用肩部力量向前擠動。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將孩子分成人數相同的兩隊面對面站好,接著請孩子邊念兒歌邊用肩部力量齊心協力地向中間擠,擠出一人,被擠出的參與者向旁邊跑去。在這個民間游戲中,參與者要遵守集體游戲規則,齊心協力,友好合作,才能讓游戲順利進行。當然,民間游戲中存在合作性競賽形式的游戲,例如民間游戲“炸碉堡”,做碉堡的參與者除了知道要與同伴一同合作游戲外,還要懂得遵守游戲規則,克服自己的沖動,學會等待與忍耐。而在游戲的過程中會出現互相碰撞的現象,這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孩子相互道歉,繼而有助游戲的進行。
民間游戲源源流長,一般較難確定某一個游戲形成的確切年代,也無從考證其作者,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流傳和發展,這些流傳在人民群眾之中而被幼兒喜聞樂見的民間游戲是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已成為我國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民間游戲種類非常豐富,能很好地滿足教師管理的需要和幼兒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與作用,發揮其豐富的現代教育價值和潛力,使民間游戲在幼兒間重現光彩,讓民間游戲成為幼兒童年的美好回憶,讓民間游戲展現出自身更大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曹中平.民間體育游戲應用于幼兒健康教育的實驗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5,(1).
[2]白晉湘.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保護[J].體育與科學,2008,28(1).
[3]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
[4]顧榮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論[J].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2.
[5]李季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