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冶++糜悅
[摘要]連云港現代物流體系以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為主,航空運輸目前尚未形成規模。連云港物流發展應突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理念,圍繞連云港作為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的發展定位,統籌規劃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發展,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結構,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和協調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連云港;鐵路;港口;公路;航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17
1港口發展
1.1港口發展現狀
作為一個以港口命名的城市,連云港的發展同港口密切相關。然而我們可以清醒地看到,港口在搶占“一帶一路”機遇過程中的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大。港口的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①經濟欠發達,港口的整體運營效益有待提高。連云港市是最先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中經濟發展比較遲緩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產業鏈和較好的商品流通市場。②港口服務意識不高。雖然與其他港口相比,連云港在隴海線有著一定距離優勢,但在目前交通發達的情況下,距離的優勢已不再明顯。要想提高港口自身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努力提升口岸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等軟硬件條件。③專門人才的匱乏。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化人員嚴重不足。人才層次和結構上的不合理,阻礙了連云港港管理水平的提升。④港城發展不協調。一方面,臨港臨海工業項目較少,規模不大,依托港口的相關產業發展較弱;另一方面,港口功能并無實質性的轉變,其主要功能仍是運輸功能,港口在帶動相關地區的運輸業、加工業等產業發展和推動城市第三產業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⑤港口的生態環境建設無法與港口發展相適應。隨著港口建設的推進,港區的空氣污染嚴重,碳排放量增加制約了港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連云港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改善港口的發展,發揮連云港港口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作用。
1.2應對措施
①政府應該加大對港口發展的扶持力度,突出港口建設,提高港口的整體運營能力。首先應該在政府的支持下推進30萬噸級的航道建設,其次擴大港口的吞吐規模,最后推進集疏運體系建設和加快口岸配套設施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不僅可以推動港口的建設,還可以帶動連云港相關產業的發展,拉動當地GDP增長。②增加對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支持與投入,發展支柱型企業。支柱型企業對一個地區的發展具有強烈的拉動作用。同時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與小微企業之間應該學會資源共享,避免惡意競爭,保持企業和諧發展的環境。③改善港口服務水平,提高競爭意識。當前船舶日益向大型化發展,但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提高港口的自身服務水平、硬件水平和管理水平。④引進物流人才,提高專業化程度。連云港自由港的建設,涉及港口、物流、外貿、金融、企業管理、法律等多方面,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國際化的人才隊伍,是建設連云港港口的關鍵。要實現這些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大人才機制改革和人才培訓的力度;二是大力引進一批急需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三是企業還可以從生產成本的角度對其內部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并予以內部提升,從而為連云港港口的發展提供堅強的人力和智力支持。[1]⑤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優化港口空間布局。按照“深水深用、淺水淺用”原則,對五大港區科學定位、優化布局、合理分工、錯位發展。⑥引導對港口運輸衍生品的開發,重視港口的金融服務。促進港產的證券化有利于在金融市場上融通資金,促進港口物流進一步發展。有利于搭建物流與銀行、證券交流、合作的平臺,引導創新性物流金融。⑦突出生態建設,進一步推進港口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應加強港口環境綜合整治,其次推進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最后推進綠色低碳港口建設和健全生態環境長效機制。建立港口空氣PM2.5監測與發布機制,定期公布空氣污染指數,適時啟動應對機制。推進生產流程標準化,建立港口環境日常維護長效機制。
2鐵路發展
2.1鐵路發展現狀
在近三年中,連云港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機制中抓住了發展機遇,連鹽、連鎮、連青鐵路開工建設,徐連高鐵列入中鐵總公司2016年度開工計劃。連云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港口地位的不斷提升,對鐵路建設提出新的要求。鐵路建設對于提升連云港城市綜合競爭力,擴大對外經濟交往,調整產業結構,將產生驚人的推動反應。
鐵路系統存在的問題有:①連云港鐵路運輸主干線單一,鐵路網不夠密集。隴海蘭新線鐵路是連云港境內唯一一條運行的鐵路干線,港口貨物主要以鐵路運輸為主,隨著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長,鐵路干線的單一性將降低港口貨物的運輸效率,難以滿足城市規劃、工業布局及港口的運輸需求。②大陸橋運輸的壓箱量較大。班次不足以及鐵路運輸能力有限等原因導致長期存在壓箱問題,增加了港口堆存壓力。
2.2完善措施
①建議連云港交通運輸局在隴海—蘭新鐵路過境貨物運輸業務上,統一國內受理平臺,整合國內各個物流中心和配送基地向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聚集。加快建設覆蓋中西部的新亞歐大陸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盡快推動隴海蘭新鐵路沿線區域通關一體化。利用各大物流中心的不同優勢,積極開展信息互換、執法互助、資源整合,統籌聯合中西部力量,打造全國性國際化的物流合作基地,發揮連云港的區位優勢,使中哈合作基地產生規模化效應。②成立連云港“一帶一路”投資發展基金,為連云港鐵路、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一直以來,連云港在港口、鐵路建設等方面所面臨的障礙主要是資金不足。由于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在短期內沒有質的突破,從而抑制了業務的發展。③建議連云港全面規劃鐵路貨運系統布局,適應鐵路運輸集中化、專業化等原則。鐵路貨運系統布局要與城市總規劃相協調,形成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和科學布局的鐵路貨運系統布局。④要加快發揮連云港市在江蘇沿海經濟開發中的帶頭作用。連鹽鐵路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江蘇沿海地區和蘇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瓶頸問題,沿海開發進程將顯著加快。以連云港構建交通運輸樞紐,建設形成支撐沿海經濟開發的鐵路網,將有效提高連云港引領沿海經濟開發、促進產業集聚的能力,實現港口、產業與城市相互發展。⑤建議連云港鐵路貨運部門健全大客戶的資料信息,鎖定目標客戶。全方位采用大客戶受理服務模式,實現貨運快速報價,為大客戶進行上門服務,執行貨主利益至上原則,提高連云港港口站的知名度和信譽。⑥要完善鐵路部門人員上崗培訓,提高在崗人員的服務能力和素養。鐵路貨運崗位面向一線窗口,員工必須有較高的業務素質。鐵路部門必須加強對收入崗位人員的專項培訓,以提高綜合業務服務水平,強調不同崗位間的協同合作。
3公路發展
3.1公路發展現狀
連云港港公路集疏運體系由3條國家高速公路主干線、1條臨海高等級公路、3條國道、8 條省道、3條疏港通道等共同構成,公路集疏運體系提高了港口貨物的進出港速度,從而加快連云港現代航運的發展。近年來,連云港港的公路運輸貨運量和周轉量的增長呈穩步發展狀態,但貨運量同比增長率的增長幅度并不大,下降幅度較為明顯,貨運周轉量的同比增長率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較快。
主要存在問題有:①公路運輸信息化系統不夠完善。車輛運輸的動態信息不能及時上傳到相應的信息平臺上,導致交通信息溝通受到阻礙,不利于運輸管理。②公路貨運站功能比較單一。大部分公路貨運站只能用于簡單的倉儲、保管、裝卸,無法充分發揮功能。③公路運輸存在返程空車率較高、能耗大等問題,從而導致運輸效率較低、成本較高。④參與公路貨物運輸的經營者較多,運輸種類繁雜,缺乏統一、高效的管理。
3.2應對措施
①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強公路運輸信息化系統建設。將公路運輸管理與網絡技術有效結合,有利于提高公路運輸的管理效率。同時可以將運輸動態上傳至相關平臺,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加強公路運輸的規范化運行的模式。②擴大重要公路交通節點上的貨運站的規模,引進新設備,完善其設施。充分發揮貨運站的功能。③發展先進物流運輸方式,大力發展集裝箱甩掛運輸及專業運輸。目前連云港新增甩掛運輸車100輛,集裝箱甩掛運輸量達到4萬標箱,專用載貨車輛占全市營運載貨汽車比率已達到46%。④合理安排公路運輸計劃,降低回程“空放”的概率。這樣有利于提高公路運輸的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使得效益最大化。
4航空發展
4.1航空發展現狀
連云港市只有一個白塔埠機場,而且還是軍民兩用的機場,目前已開通20條航線,但航空運輸目前尚未形成規模。規劃中的連云港新機場——連云港花果山國際機場,在2016年開建,進一步加快了連云港市對外開放的步伐。連云港空港每年旅客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呈不斷增長趨勢,但貨物吞吐量的增長幅度較低。因此,連云港應重視航空運輸的發展,擴大航空運輸規模,提高旅客和貨物吞吐量。
航空系統的存在問題有:①連云港市的民用機場太少,航空瓶頸尚未打破,唯一的機場航線數量不能滿足百姓的日常出行需求,導致連云港航空貨物吞吐量發展過于緩慢。②軍民兩用機場使得雙方在航班安排、飛行管理等方面要求不同,產生多重矛盾,影響機場發展和管理。
4.2完善措施
①將軍民兩用機場分開管理,優化軍民雙方管理模式,積極推進連云港新機場的項目開展,使連云港新機場盡早發揮作用。利用連云港的現有機場,優先開通連云港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航班,方便兩地來往,加強兩地合作。②連云港市政府要積極出臺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航空運輸發展,積極開拓貨源,開辟貨運航線,建立完善的航空貨運管理制度,健全航運服務功能。③連云港市政府要大力發展港口、航運服務產業,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連云港可以參照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做法,但要建設服務區域區別于其他航運中心的新型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服務方式上體現東方橋頭堡特點的新型國際航運中心。④連云港要發揮好自己的突出特色、比較優勢,加快構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形成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要懂得借鑒其他機場建設的模式,但也不能完全參照,還要根據連云港市的自身發展情況。
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終將匯成“一帶一路”戰略引領連云港后發先至的腳步。
參考文獻:
姚鐵明.論江蘇海洋經濟崛起與連云港的領先發展作用[J].當代經濟,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