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的要求,營業稅改征增值稅( “營改增”)成為了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經國務院批準,2013年8月起,交通運輸業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經過多年的試點運行,“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特別是公路物流運輸企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文章通過闡述 “營改增”給公路物流運輸企業帶來的各種風險及機會,探究在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政策影響下公路物流運輸企業的變革及長遠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公路物流運輸企業;涉稅風險;管理變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59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公路運輸市場已由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專業化公車公營逐步發展成為以承包掛靠、合資、個體運輸占主體的綜合運輸體,促進了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但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是不斷涌現。特別是2008年以來,在油價、融資和勞動力等成本上升的重重壓力下,加上不完善、不規范的市場環境,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公路運輸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經營環境越來越困難,企業進入高成本微利經營時代。
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對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要求,在新形勢下,逐步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勢在必行,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必然選擇。2012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海市正式啟動增值稅擴圍改革試點,經國務院批準2013年8月起交通運輸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經過多年的試點運行,“營改增”對公路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發展轉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營改增”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公路運輸企業的稅收負擔“營改增”后,公路運輸企業的稅收負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經濟不景氣,本來生意就不好做,作為客戶的制造業努力節省運輸成本,導致物流運輸業利潤微薄,“營改增”后稅負稍重便對部分企業構成壓力。如果在前兩年經濟好的時候,這點稅收負擔壓力不大,但在經濟低緩期稅改帶來的壓力會相對更明顯些。為了生存,運輸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使客戶竭力壓低運價,導致物流運輸企業收入不斷下降。
(2)抵扣范圍有限,成本支出較高的項目大多無法抵扣,如路橋費、融資利息、保險費、異地加油費用等。
(3)抵扣范圍內的項目抵扣難度較大。公路運輸企業的行業運輸車輛流動性大的特點致使僅在少數指定的企業進行維修和加油,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許多隨機需要的加油和維修是在規定企業外發生的。“營改增”前已大量購置的運輸車輛、設備等也無法納入進項抵扣。
(4)國家出臺的過渡期優惠扶持政策落實難。由于公路運輸業為許多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地方財政為應對各項支出,必須保持一定量的財政收入,致使許多稅負增加但納稅總額沒有增加的企業獲得相關補償的承諾難以兌現。
2“營改增”后公路運輸企業涉稅風險上升
(1)混業經營方式下難以準確界定征收品目和收入。混業經營在現實中是比較普遍的。公路運輸企業中運輸業務、搬運裝卸及車輛外租的動產租賃分別適用于11%、6%、17%的稅率,征收品目的界定對企業的經濟利益影響很大。這些圍繞于貨物的無形服務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判斷與區分,而且即使納稅人愿意分開核算,但判斷區分的標準有很大隨意性,很難應對稅務機關對其合理性和真實性的審查。
(2)部分運輸業務游離于稅收征管之外,極易誘發偷稅漏稅風險。交通運輸行業有其特殊性,民營化、掛靠承包、個體私營普遍存在,被承包掛靠的企業作為納稅人對掛靠承包車輛以收取管理費為主,許多掛靠承包人承攬的運輸業務企業無法掌控。對于車輛運輸的征收管理,大部分稅務機關沿用“以票控稅”的做法,征管手段單一,管理措施乏力。承包掛靠人自己承攬的運輸業務不開發票、自行收取運費導致部分運輸業務游離于稅收征管之外,極易誘發稅款流失的風險。
(3)代開虛開增值稅發票、虛假抵扣稅源流失。“營改增”后企業運輸成本中比重較大的過橋過路費、保險費、人工成本等無法抵扣,導致其稅負不同程度的上升。對于小規模納稅人加之大部分都是掛靠承包經營,這部分車輛的燃油費不需抵扣,富余增值稅專用發票大量存在,為一般納稅人的運輸企業利用燃料費來調節稅負帶來極大的便利,在利益驅動下甚至公開在網上低價售賣加油卡。催生代開虛開運費發票、虛假抵扣等各種違法行為。
(4)承包掛靠經營者的收入納入企業核算,企業對于其成本項目的不可控存在企業所得稅的納稅風險。
3“營改增”帶來的各種經營風險迫使公路運輸企業轉變管理方式,促進企業轉型發展隨著稅務機關對試點行業的深入調研,“營改增”試點政策法規不斷完善,試點范圍不斷擴大,迎來了全面“營改增”的實施,納入增值稅管理范疇的行業越來越多。
為了適應“營改增”帶來的稅收環境變化等挑戰,企業應當充分研究考慮存在的各種風險,采取一些合理合法的應對措施。
(1)積極學習研究政策法規,增強納稅人的法律意識,使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及廣大的掛靠承包人真正從思想上受到稅法的約束,讓其了解違反增值稅等稅收法律法規的嚴重后果及危害。
(2)面對當前行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首先要規范企業的管理制度,使其符合“營改增”稅收制度的要求,梳理細化業務流程,強化對各項運輸業務的管控。重視業務中合法抵扣憑證的索取,到覆蓋范圍廣的加油站統一為所屬車輛辦加油卡、定期到定點維修站對車輛進行維護,使合理合法能抵扣的應抵盡抵,并做好登記備案作為業務依據應對稅務檢查。對于承包掛靠人提出的運輸合同,嚴格審查業務的真實性并要求運費結算對公轉賬減少私自結算。利用車輛定位系統對車輛營運狀況的監控,將各項業務納入企業財務核算,防范收入稅源的流失。強化內部財務核算,規范運費結算單據、資金往來、成本費用報銷。盡可能從財務核算管理上化解各項涉稅風險。其次,加大融資力度,加速淘汰更新老舊車輛、設備,利用固定資產進項稅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隨著全面“營改增”的實施,企業的可抵扣項不斷增多,稅收負擔將逐漸降低。
(3)目前在公路貨運方面仍占主導地位的承包掛靠經營這種粗放、松散管理方式造成公路運輸市場無序競爭、安全事故頻出、經濟糾紛及涉稅違法行為不斷,已逐漸不適應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行業發展方向。當然,其中也有行政管理部門以罰代管、沒有完善的適應運輸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運輸行業準入標準等原因。
隨著財稅、安全、環保等企業法律環境的不斷完善健全,“營改增”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一部分,對企業是壓力同時也是機會。轉變思想觀念,順應交通運輸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否則將逐漸被市場淘汰。當以客貨資源信息平臺為核心,運用運輸信息管理系統組建企業集團,以突出企業的資源、資金、組織管理優勢。充分利用車輛運行動態監控系統、車輛運行自動記錄儀、結算網絡、電子發票等網絡科技手段積極推行專業規范的類公營化運輸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這將有效地增強對運輸車輛的管控力,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行業造成的社會矛盾與糾紛。
(4)風險的管控不僅需要企業提高依法經營的自覺性,還需各政府部門相互配合,從制度上保證行業健康有序的良性發展。對于稅收的風險管理,稅務部門應有明確的、統一的管理標準以保證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增值稅抵扣鏈的順利運行需抵扣鏈上的所有參與者共同維護,加強對“營改增”試點企業發票受票方的監管是發現問題、防范風險、規范“營改增”試點企業涉稅行為的有效途徑。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和健全分析、評估、監控和核查之間的互動機制和制度,形成監管合力才能營造出守法經營的企業管理環境。
參考文獻:
魏夏云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以永誠交通運輸有限公司為例[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