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明++丁云飛++劉春燕++張晶

[摘要]文章針對“高頻電子線路”課程的重要性、理論性強和抽象的特點,闡述了在具體教學中為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所進行的一些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電路基礎;學習方法;多媒體教學;仿真軟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18
在獨立學院的電子工程分院中,“高頻電子線路”是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電子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過渡課,十分重要。但由于這門課的原理抽象,內容繁雜,再加上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電子、數學、物理基礎,學生們初學時會感到難理解,在教授和學習中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如何讓學生真正愛上這門課,從中得到學習樂趣,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1培養學生正確學習態度,建立學生學習方法體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正確的學習態度。任何知識不可能一下子跑到你的腦子里去,當你花費大量時間去背一個定理定律時,結果還是不能理解其真正內容含義,做題仍然不會,那就是學習方法的問題了。“態度決定一切”。以筆者為例,在大學學習電路時,總是覺得很難,一提到這門課,就認為不好學心里有抵觸情緒,筆者相信有很多學生都會有同感。但當筆者成為一名教師后,再看以前的課程,就會覺得其實沒有那么復雜,也并不可怕。有的人可能會說,因為你學過,當然覺得簡單了,其實不然,這就是態度問題。當筆者作為學生時,總認為考試過了就可以,把老師講過的重點內容在考試前突擊背幾遍,及格就差不多了。對于平時的上課,知識的理解只能說一知半解,沒有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可現在筆者也作為老師了,身份不一樣,心態也就不一樣了,不能得過且過。你要備課,你要把原理講明白,每一個知識點要講透,只背幾道題是不能站在講臺上的。筆者由于身份的不同,導致了對這門課的態度不同,學習效果肯定是不一樣了。如果學生在學這門課之前,能夠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大多數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的學生對于自己都是有一個態度的。態度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態度是學習的動力,正確的學習態度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樂趣是一種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2改善課堂模式,調動學習熱情
大學講課基本都是大課堂授課,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的上課模式。一個老師既要講完課程計劃又要兼顧學生們的接受能力,這就要采用一個良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我們還采用老方法:老師滿堂灌,學生就要聽得乏累了。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呢?這是筆者一直在實踐思考的問題。筆者做過一個實驗,比如說筆者在講“高頻電子技術”這門課第一節時,筆者會告訴同學們在每次課的開始都會提問上節課所講的內容,并且提問到的同學回答正確的加1分,回答錯誤的同學不扣分,回答不出來的同學扣1分。學生回答后我會再總結問題答案。這種方法鼓勵學習的學生、鞭策不聽講的學生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很大程度上學生們課堂不敢輕易開小差,生怕有知識點落下,在講解到不會的問題時能夠主動提出來。如下圖所示,是筆者在“高頻電子技術”這門課中針對兩個班在一學期中所作的調查。
傳統教學和改進教學調查
3采用多種教學途徑,掌握新的學習工具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教授知識時,不能只單單依靠黑板、粉筆傳授,還要掌握更多的教學手法。現在最常見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比如,“高頻電子線路”中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分析其放大器的性能指標,首先需要畫出高頻等效電路,那么在進行電路化簡時,晶體管可以用Y參數的模型等效,這個時候,如果只是在黑板上畫出電路模型,同學們的理解不會很好,覺得很枯燥。當我們把等效模型在PPT中隨著動畫演示,效果就會很好。電路仿真軟件可以模擬實際電路,省去了搭建電路的麻煩,通過仿真掌握電路性能,實時、生動、形象、直觀得到圖形,數據,實驗數據可以保存,便于查找。這大大降低了實驗成本,也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理論聯系實際,完善實踐訓練計劃
對于一門學科的掌握,僅有理論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這就要求我們學以致用。因此,在“高頻電子技術”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添加實驗、實踐環節。在實驗課中,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箱中提供的元器件完成調諧、振蕩等功能電路。但同時也要能夠自己設計電路并且實現功能,所以考察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所設定的實踐訓練計劃就至關重要了。
首先,從認識元件開始。大多數學生是沒有見過元件的,當你在訓練中拿出一直被我們所介紹的二極管、三極管等簡單元件時很好奇。這個時候老師趁著學生的新鮮勁兒,介紹元件的識別、種類及使用方法,學生吸收效果很好。當再次提出如何用這些元件搭建電路時,學生們又會馬上思考電路原理。最后搭建的電路可不可以實現功能呢?這時學生們就會想搭電路。又涉及焊接工藝:要會排版布局,安插元件,故障檢測,焊接技術等。把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的應用知識,這就需要老師們在實踐訓練中設計好計劃,引人入勝,讓學生始終有新鮮勁,對學習充滿好奇,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5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會反思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同樣,在一個課堂一個老師教,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要快一些,有些學生理解能力稍慢一些。我們排除學生智商的高低(大多數人智商都不會相差太多),產生差異就與自身的學習能力有關了。學生們在每節課結束后,都要反思:剛才的學習,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教師們也要反思,這節課學生的神情是怎樣的,哪里有得意之處,哪里有不惑之處,反復琢磨,仔細探究。做到得意之處錦上添花,不惑之處讓學生豁然開朗,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本文針對“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改革的嘗試,其實是教與學的一個互動的過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是擺在每一位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這就需要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1]陽昌漢.高頻電子線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黃文呈.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J].素質教育論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