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發展的漫長歷史反復證明: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社會越關注;經濟、社會和技術越是處于大變革的時代,會計改革的訴求越多、力度越大、范圍越廣。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時代。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國正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完成“三去一降一補”這一艱巨任務,積極引導經濟、社會和科學,規范和持續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我國資本市場和金融改革日益深化,互聯網金融和商業模式創新方興未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點燃起前所未有的創業激情,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步伐不斷加快。所有這一切,引致會計準則持續趨同的內在要求和外部壓力不斷加大,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會計改革。為此,財政部近期就一系列會計新規公開征求意見,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積極參與。
《會計法》自1985年發布實施以來,特別是經1993年修正和1999年修訂后,在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會計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現行《會計法》的部分內容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現實發展需求。為推動《會計法》修訂工作,財政部于5月份啟動了為期50天的《會計法》網絡問卷調查,內容涉及《會計法》的方方面面。例如,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如何界定?參與會計監管的行政部門應該有哪些?目前統一使用公歷會計年度的做法是否需要改變?會計處罰的力度是否需要加強?這一系列問題,都迫切需要身處會計工作第一線的廣大會計人員出謀劃策、獻計獻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充分調研、全面聽取廣大會計人員心聲的基礎上,修訂后的《會計法》在規范會計核算、強化會計監管、維護會計人員權益等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2006年我國發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開始在上市公司實施),2011年發布《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開始在小企業開始實施)。上述兩大會計準則的發布和實施,標志著完整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完成。但是,我國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大小不一,商業模式、融資模式千差萬別,這兩部會計準則能夠滿足廣大企業的會計核算需要嗎?能夠滿足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督要求嗎?有沒有必要在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準則之間再研究建立一套中間層會計準則?對此,財政部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合作開展了“企業會計準則制度問卷調查”,全面聽取各方意見與建議。
“三去一降一補”是我國近期經濟改革的重要任務,此項改革的推進與落實也直接涉及企業的會計處理,相關企業與監管部門也十分關注,有必要及時加以規范。為此,財政部制定發布了《“三去一降一補”有關會計規定(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財政部于2008年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其后又發布了相關指引與解釋,并陸續在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等范圍內實施。由于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要求高、披露細、實施成本高,因而不太適用于面廣量大的小型企業。但是,小型企業又需要規范發展,需要解決融資難問題,客觀上又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控制、規范企業運作,因而制定適合小型企業的內部控制規范十分迫切。為此,財政部最近出臺了《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征求意見稿)》,整合并簡化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相關要求。
會計是規范和提升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和單位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安排,會計法律與政策是一個國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公開征求意見,讓社會公眾和專業人員廣泛參與會計法律和會計政策制定,既是國際慣例,也是“程序正義”原則在制定實施重大會計法律政策上的體現。
會計法律與會計政策,不僅關乎會計事業的發展與未來,也攸關每一個會計人的日常工作與職業發展。誠望廣大會計工作者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會計改革,積極參與會計法律與會計政策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