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春
過去五年,廣安市認真貫徹中央、省委重大戰略部署,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不利影響,實現了快節奏、高速度、超常規發展,尤其是2015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雙雙突破千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省前列。
未來五年,廣安市將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保持專注發展定力,繼續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精神,加快推進廣安邁入轉型發展、科學發展快車道,奮力實現由經濟總量全省排名靠后向全省第一方陣經濟強市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到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達到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創新發展,增強跨越發展新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廣安市新興高端成長型產業和先導型服務業蓬勃發展,2015年,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分別增長11.9%、89.1%、21.1%,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11.7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廣安將繼續牢牢抓住創新驅動這一事關廣安長遠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建設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市。
——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16個重大產業推進組作用,實施梯次績效考核辦法,大力發展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高端輕工與服裝、節能環保與新材料、高新技術、新型住宅制造、精細化工產業以及智慧城市與大數據平臺產業,有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康養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發展,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圍繞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基地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加工農業、休閑農業、外向農業,全面提升現代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水平。
——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堅持把人才戰略作為創新的重要內容,引進一批引領型、創新型、組團型人才,不斷充實決策咨詢暨投資促進高端專家團隊力量;設立特殊人才獎勵基金,針對國家、省“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最高給予100萬元生活資助。全力推進工信部下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在廣安設立分院,打造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產研銷一體化平臺。引進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李長明,帶動英國等地37名院士級專家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借助研究院建立孵化園,打造千億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全力加快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團隊領銜的廣安新能源研究院建設步伐,依托研究院建設企業孵化中心,發展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投資10億元的超級電容項目已啟動實施。
——著力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推進行政審批、國有企業、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改革,重點落實好省市出臺的關于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決定,將行政審批、管理執法等權限依法下放至各區市縣、園區,為各地創新松綁減負。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化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創新型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眾籌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融資。大力實施“創業廣安行動”,扎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創新創業熱潮在廣安蓬勃興起。
協調發展,形成平衡發展新架構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廣安市通過區劃調整成立前鋒區,擴大國家級廣安經開區管轄范圍,新設立棗山物流商貿園區、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區、華鎣山旅游文化景區,同時組建了廣安發展建設集團、交通建設集團、金財集團、檢驗檢測集團,構建起“6+4+4”競相跨越、協調推進的發展格局。下一步,廣安市將堅定不移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和“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協調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全力構建錯位發展格局,做大做強廣安區現代服務業、前鋒區輕紡加工、華鎣市電子信息、岳池縣生物醫藥、武勝縣節能環保、鄰水縣裝備制造等產業,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堅持“一園一特色”理念,深入研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國家級經開區建設千億級產業園區步伐,全力將棗山園區建設成成渝地區商貿物流重要集散地,依托小平故里紅色資源、華鎣山自然風景,力爭將協興園區、華鎣山旅游文化景區建設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紅色旅游文化景區和休閑旅游景區。充分發揮發展建設集團、交通建設集團、金財集團、檢驗檢測集團等國有公司作用,讓政府性資產在市場競爭中保值增值,獲得更大經營收益。
——全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突出規劃引領,統籌考慮城市功能分區、綜合交通組織、生態綠地系統、地下空間利用等,有效避免形成缺乏生態和休閑空間的“水泥森林”。支持廣安城區和官盛新區、前鋒區、華鎣市、岳池縣融合發展,帶動鄰水縣、武勝縣城市發展。穩步實施“百鎮建設行動”,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村,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全域示范住宅產業化,統籌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2016年貨幣化安置達到4566套。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系。
——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宣傳文化思想陣地建設,推進互聯網依法管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立足更高起點、瞄準更高標準,提升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繼續保持“全國文明城市”最高榮譽。
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廣安市將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嚴格執行主體功能區發展定位,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