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
運用文史檔案,實現中國夢
◎何麗
本文主要通過文史記載、揭示中國發展規律,通過對特定的時間、地點、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和綜合,揭示和總結歷史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的重要依據。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歷史檔案為人們提供了有研究價值的文載,其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以及國家成長的歷程,是后人學習、了解那段時期的重要途徑。翻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仿佛看到中國蓬勃發展的畫卷,令人肅然起敬。
成立于1921年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引領著中國的發展和進步。1921年至今95年來,全黨實施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進展。其中包括在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工作重心的“三大轉變”,分別是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轉變。每個黨員應該都不會忘記面向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時所說的誓詞,想要盡自己的力量擁護黨的領導,維護國家的統一,做好了隨時為人民奉獻的準備。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從八年抗戰一路走來,經歷了黨的偉大轉折、自然災害,抗洪救災等,在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記。
進入21世紀,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確定了符合人民利益的新主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對照檢查中央八項規定深化改進作風建設。在2012年11 月29日,中共十八大召開后的第15天,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的展覽迎來了新一屆領導集體包括中國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其他中央領導。中國夢,也是2012年11月29日這一天,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三句古詩,深情地闡釋了中國夢。百余年滄桑巨變的中國歷史圖景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現了幾代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的艱辛歷程。
李君如是黨內著名的理論家和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她認為,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同時也是實現21世紀頭50年的“中國夢”和后百年“中國夢”的至關重要的發展階段。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講過關于“中國夢”的意義:“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是不能沒有夢想。”是的,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每個人的夢想匯聚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

眾所周知,中國從1842年與英國簽訂了近代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后,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開始過上了任人打壓的屈辱生活。中國那些有識的愛國志士為救亡圖存發動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不屈的抗爭,但結果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堅韌不拔的中國人在面臨亡國滅種的時刻,從失敗的痛苦中爬起來,繼續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其猶如黑暗中的一絲燈火,給處在黑暗中的國人照亮了未來的路。無產階級在五四運動爆發時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為一個偉大政黨的誕生和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此中國的革命力量不斷地壯大。
2011年姚明在其退役發布會上發表感言,他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他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當前,每個人未必能像姚明那樣盡情綻放自己的夢想,但我們都有自己的夢,也都在實現著自己的夢。盡管夢想的實現不那么滿意,甚至有的人還在埋怨收入不夠高、工作不夠好的現狀,但這些與我們的過去相比,都顯得那么渺小。我們不能過分執著于自己的夢想而卻忘了夢想生長的土壤。有的人認為這個時代、我們國家并沒有為我們做些什么,我們夢想的實現都源于自身的艱苦奮斗。但是試想,沒有土壤的花如何生長,沒有“中國夢”的呵護,我們個人的夢又如何開花?從根本上說,因為“中國夢”的茁壯成長,我們每個人的夢才能自由的綻放,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都有“中國夢”的呵護。這就是說“中國夢”與我們的夢唇齒相依。
文史中有記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是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的言論。作為奮戰在醫療第一線的義務工作者,其肩上擔負著救死扶傷的重任,我們應該將自己的心態擺正,樹立少年富強則國富強的偉大志向,一步一個腳印,端正工作態度,踏踏實實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努力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各個工作崗位上的人也要不忘記歷史上的屈辱與磨難,勇敢的承擔歷史的責任和使命,去完成明天的夢想,拿著歷史的接力棒去繼續地奔跑與奮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使得我們不能輕視或是忽視檔案文史給事業的發展變化所帶來的那些極其重要的依據。“往知來”,歷史是一面鏡子,照出中國共產黨的不斷壯大與中國的飛速發展,通過歷史經驗,中國的未來會更加美好,中國“夢”的實現將更具誘惑力和推動力。
(作者單位:新疆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