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揚+侯宗銀+李鴻富
合什鎮位于四川省宜賓市北端,屬宜賓縣域鎮,距縣城98公里。幅員面積93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兩個社區、3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33000多人,是一個物產豐富的農業大鎮。風景優美的百里翠湖——越溪河穿鎮而過,與城鎮相互襯托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十二五”期間,合什鎮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力招商引企業入駐和扶持培育鎮內本土企業,招商引資3.2億元,現已到位資金9500萬元。至2015年的三年內,全鎮完成項目總投入8.6億元,其中2015年完成3.9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200萬元,較上年增長11%,工業增幅20.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900元,較上年增長13.8%,實現了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近年來,合什鎮先后被省、市、縣評為安全文明社區、生態鄉鎮、人民調解先進集體、發展十快鄉鎮、衛生場鎮、四好領導班子、業績綜合考核一等獎……
這些榮譽的背后,合什鎮黨委、政府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努力?近日,本刊記者走進合什鎮對該鎮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采訪。
謀劃城鎮產業布局
合什鎮地處邊遠,多年來因交通制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近年來,合什鎮抓項目建設,精心實施。按照“四個一批” 的思想,全鎮上下齊心協力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成立項目領導工作組和項目建設辦公室,實行項目分工負責制,督辦交賬制,倒排工期制。強化溝通要素保障,全力促進項目實施。通過抓好一批項目,建成一批項目,使民生民本得到極大改善。生態環境逐步得到優化,鎮域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經濟日益凸顯。
2013-2015年,全鎮項目總投入8.6億元,重點項目133個,已完成建設項目96個,現在建項目37個,為招引外資投入加速鎮域經濟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已修訂完善的2013-2030年全鎮總規劃布局,合什鎮盤活存量土地,完善土地征收拍賣,新建逸灣苑、聚富園、北街商住樓、濱江新街等居民小區5萬多平方米。
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產業結構是合什鎮經濟發展又一策略。
合什鎮以招商整合民間資本投入越溪河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運作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濱江景觀帶,濱河廣場、農貿市場等市政工程項目,2015年底,已完成總投資3000萬元,占地7000平方米的益馨民營醫院大樓主體工程建設。
合什鎮全力推進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和農產品交易中心道路、管網、專變線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工業強鎮戰略啟動天祥、金光、越華三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面企業和雨禾蔬菜等本土企業進駐工業園區,進一步擴大產能和標準化生產。
招商引資投入3.2億元,該鎮建設萬畝油用牡丹種植推廣基地,并在工業園區建設精深加工廠。
以“公司+專合社+農戶”形式大力發展山桐子產業,培育兩大農業產業快速發展,為2020年前全面脫貧奔康發揮農村農業鎮域經濟發展主流產業作用。
美化百姓生活環境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的便捷與否是農村經濟增長的關鍵。
從2013年開始,合什鎮把道路交通建設作為鎮域經濟發展重中之重。3年來,全鎮共籌集資金6000萬元,硬化改造運輸道路125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油)路;投資600萬元新建跨越溪河渡改橋兩座;投資1300萬元修建合什二橋和黃沙河大橋;全面完成通周邊鄉鎮及榮縣的道路硬化,實現了內外大暢通。
為給轄區老百姓干凈生活環境和安全飲用水,投資560萬元擴改合什場鎮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及管線建設,徹底解決了場鎮及周邊人民群眾的飲水問題;在上級項目扶持政策下,投資1600萬元土地整理和400萬元千億斤糧食工程;投資2500萬元實施鎮內農網改造升級工程。
在舊城改造方面,全鎮排除危房5000多平方米,新建居民新街20000多平方米的同時新建環鎮公路1000米,還整合資金600萬元對街道進行黑化、亮化和綠化,投資300萬元建8000平方米市民休閑廣場等公益事業。
經過對城鎮環境系列升級改造,合什鎮舊貌換新顏。
全力推進精準扶貧
在精準扶貧和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合什鎮黨委政府利用爭取的中央財政資金780萬元修建了養老院,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得到了社會高度贊譽。此外,鎮里還投資1500萬元建起了黃龍天祥、怡村美麗幸福新村,解決貧困群眾居住問題;投資1000萬元建設征遠新村和山水牡丹園停車場、廣場及風貌整治,為企業走向深入發展作好堅實后勤保障。
在關注下一代知識教育方面,鎮黨委、政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1100萬元,修建初中教學綜合樓,鎮小少年宮、祝殿小學樓和幼兒園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了師生的教學和學習環境。
在精準扶貧工作快速推進方面,全鎮把發展油用牡丹和山桐子產業扶貧工作結合起來,由地方政府,市縣幫扶單位、企業、貧困村簽訂“四方合作”“支部共建” 協議。農民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家庭農場等方式(其中142戶貧困家庭)參與油牡丹和山桐子種植,獲取豐厚的產業回報。
采訪中,合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鄒修建表示,未來將繼續改善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力度,爭取更多的落地大項目;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和推進速度,確保如期高質量建成并產生效益;做好項目包裝和規劃推介,以項目建設率先突破推動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