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揚
今年4月20日,2016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游節分會場暨蒲江櫻桃節在蒲江縣光明鄉櫻桃廣場開幕。
自2002年起,櫻桃節作為光明鄉的特色活動已經持續了十余年的時間。金花村、官帽村、韓橋村、石燕村通過栽種櫻桃樹的組團式發展,完成了從傳統農業村向農旅結合新村的轉型,也讓光明鄉走在全域幸福美麗新村建設 “最后一公里”的路上。
“一三產”良性互動的生態鄉
蒲江縣光明鄉位于成都市最南端,距縣城3公里,距成都市區70公里,川西旅游環線穿境而過,是連接成都市龍門山生態旅游綜合功能區和“天府新區”的交通樞紐。境內地形呈壩、丘、山分布,生態環境優越。鄉域東鄰鶴山鎮、眉山市晉鳳鄉,南連丹棱石橋鄉,西接白云、朝陽湖鎮,北靠鶴山鎮,全鄉幅員面積29.36平方公里,轄金花、韓橋、官帽、石燕4個村,有人口5769人,森林覆蓋率達52%。
21世紀以來,光明鄉盛產櫻桃且歷史悠久,種植面積高達2.2萬畝,因境內山峰林立,被稱為櫻桃山。除櫻桃外,2015年末,光明鄉有效灌溉面積229公頃、3435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954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305畝),退耕還林面積5279.1畝。糧食作物總產量2182噸,肉類總產量1697噸。
近年來,光明鄉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一系列扶貧開發、強農惠農政策,堅持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的治本之策。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特色農業等資源,把扶貧開發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發展,使昔日的貧困鄉變成了如今的富裕鄉。2015年,光明鄉GDP達15846萬元,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4697萬元,第二產業3163萬元,第三產業79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461元,增長10.06%。固定資產投資20043萬元。
櫻桃樹種出“金豆豆”
今年4月16日,雖然距離蒲江櫻桃節開幕還有幾天,但這樣一個明媚的周末,金花村已經是人潮熙攘了。
3月份的櫻桃花游覽潮剛剛過去,掛在樹上的櫻桃也還沒紅透,但并不妨礙金花村村民王文林在自家農家樂里做生意。“兩人結伴給100元就成,三菜一湯,后院櫻桃隨便摘隨便吃哈,耍累了就到壩子里去坐到喝茶。”已經下午兩點過,王老板的土灶上火勢依然很旺,跑堂小妹也是忙得不行。作為金花村農家樂老板里的“老資格”,王文林當年以貧困戶的身份借了5000元的資金,通過十余年的發展,將自家的農家樂發展到三星級規模,一樓一底的餐廳,兩層樓的住宿樓,喝茶的小院,“鍋鍋烊”小廚房,院子總建筑面積有1000多平方米。王文林欣喜地說:“去年櫻桃節我賺了有20萬,希望今年更多!”
金花村是光明鄉四村之一,是依托交通和區位優勢,率先受益于櫻桃產業的村落。金花村所在地呈壩、丘、山地貌,景色分布錯落有致,全村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1973人,占光明鄉的三分之一,境內風光秀美,櫻桃資源十分豐富。
過去,金花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原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到位,加之小農思想嚴重,生產方式的落后和單家獨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影響,產業規模小,層次低,經濟發展長期徘徊于小打小鬧,形成了抱著土地種,豐產不增收的局面。2002年以前,全村人均全年純收入還是2000元,全村只有兩條3公里的碎石路,85%農戶住的是低矮破舊的泥磚房,農戶的物質生活、居住條件差,精神生活更是貧乏。百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在2008年以前,屬市級經濟發展緩慢村。
自被列入成都市第一輪市級經濟發展緩慢村以來,金花村立足資源優勢與科學規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扶貧,將櫻桃作為特色旅游產業,切實把農業與旅游扶貧有機結合起來。從2002年開始,蒲江縣在光明鄉舉辦首屆櫻桃節,金花村就被譽為“櫻桃第一村”,吸引了成都周邊各地游客前來賞花、品果、休閑、健身。
2014年櫻桃節期間,金花村接待游客達7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900萬元,先后被評為四川省生態村、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和成都市鄉村旅游“田園之星”,是成都及周圍游客休閑旅游的首選之地。
金花村在光明鄉的領頭發展,不僅體現在栽出了一片片茂盛的櫻桃林,更體現在短短十年時間內由一顆小櫻桃帶動起來一條旅游產業鏈。如今的金花村,依托一年一度的“櫻桃花節”和“櫻桃節”,不僅打開了櫻桃的市場銷路,而且還催熱了近郊游,發展起了“農家樂”,讓市級貧困村舊貌換新顏,讓一方農民走上了小康之路。據統計,櫻桃產業直接和間接解決了金花村1200人的就業,通過鄉村旅游受益群眾達1900人,接近100%。
得益于櫻桃節,光明鄉當地售賣新鮮櫻桃也能達到15元一斤,和成都市內價格相差無幾,大大提升了農副產品商品率和附加值。勤勞的光明鄉人開門迎客,為上山賞花、品果的游客提供餐飲娛樂服務。率先開辦農家樂的群眾可觀的收入調動起了其他村民發展的積極性,大家紛紛調整思路,定位發展鄉村旅游,變下山賣果為吸引游客上山消費,不僅減去了提籃售賣的損耗和交通成本,更把農產品的銷售市場搬到農戶家門口的田邊地頭,實現就地增值。
2015年的櫻桃節期間,光明鄉共接待游客4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296萬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5700元。
距全域幸福美麗新村一步之遙
今年年初,蒲江縣委、縣政府將2016年作為“全域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攻堅年”,光明鄉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方案。
為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光明鄉將加強與川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100畝的櫻桃、柑橘產學研試驗示范基地,不斷夯實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少于5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提升農業發展組織化程度;實施土壤改良2000畝,開展有機農產品轉換認證500畝,創建1000畝標準化櫻桃種植示范基地。
為提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光明鄉將繼續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投資發展特色鄉村酒店、民宿,鼓勵發展咖啡館、酒吧、書吧等特色旅游業態;啟動余家碥民宿示范點建設和改造工程;成立光明鄉旅游合作社,促進行業自治自律,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
為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光明鄉著力于構建電商服務體系、流通體系和交易體系,形成以石燕村電子商務市級示范點為支點的三級網絡,建成“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的新型農村商貿流通體系。2016年,力爭線上年銷售額2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