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芳
摘 要:對2016年之前的159篇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定量分析,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學位論文年度進行基本情況說明,利用關鍵詞詞頻和中圖分類號分析博士論文的研究內容。檔案學博士學位論文對信息資源、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和檔案學基礎理論方面的關注度較高,總結出檔案學博士學位論文具有院校特色、選題豐富、緊跟前沿、跨學科研究的特點,為檔案學專業博士生培養和檔案學科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關鍵詞;中圖法;定量分析
1 引言
“我國檔案學專業博士生教育1994年始于中國人民大學,1997年5月第一批檔案學博士畢業生順利通過答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系(1993年獲授予權)、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與電子政務信息學系(2000年獲授予權)、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情報與檔案學系(2006年獲授予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檔案學專業(2006年獲授予權)”[1],截至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云南大學、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吉林大學6所高校招收檔案學專業博士生,向社會各界和檔案部門輸送高素質的檔案專業人才。
檔案學博士論文因其選題的新穎性、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內容闡述的翔實性、引用文獻的廣泛性,成為反映檔案學學科發展水平和趨勢的重要參照物,為完善檔案學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創新培養機制提供一定的決策參考。筆者以1997年至2014年檔案學專業博士論文作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博士學位論文庫、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學位論文庫和CALIS學位論文庫。2016年2月15日,對五個數據庫分別檢索:(1)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博士學位論文庫中,選取檢索途徑“專業”,輸入“檔案學”,得到29條檢索結果。(2)在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以“專業”和“學位”作為檢索途徑,檢索項分別設為“檔案學”和“博士”,得到67條結果。(3)選擇CNKI數據庫中的“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子庫,將“學科專業名稱”設置為“檔案學”,得到12條結果。(4)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學位論文庫中對“研究專業”和“學位”進行限定,得到25條結果。(5)根據檔案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情況,在CALIS學位論文庫中補充檢索數據。將所有檢索結果導入Excel,利用刪除重復項功能,剔除重復信息,累計得到159篇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需要說明的是,1997年、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文獻學(含檔案學)專業,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檔案學專業,但作為檔案學博士生培養的開端,也將其包含在研究范圍內;博士論文屬于灰色文獻,數據獲取難度大,2014年、2015年的檔案學博士論文沒能及時進入數據庫,研究數據存在可控范圍內的遺漏。
2 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的基本情況
2.1 學位授予單位分析。159篇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集中在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和云南大學,其中,中國人民大學119篇,武漢大學29篇,云南大學11篇。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專業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檔案專業人才,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在檔案高校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119篇博士論文占總數的75%。武漢大學和云南大學設立博士點時間稍晚,培養檔案學博士生數量有限,共40篇博士論文,占總數的25%。圖1是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授予單位分布情況。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檔案學專業博士點設立時間較晚,沒能檢索到相關數據。
2.2 學位論文年度分析。表1(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年度分布)折射出檔案學專業博士生的培養狀況、博士點數量變化、博士點發展脈絡等,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7年至2001年)。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獨秀一枝,每年培養2~3名博士生。1997年,歷史文獻學(含檔案學)專業的馮惠玲和夏宏圖成為最早的檔案學博士,《擁有新記憶——電子文件管理研究》(馮惠玲)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如何保障電子文件的原始性、記錄性、可靠性等進行探討;《清代檔案史料編纂研究》(夏宏圖)研究清代對檔案史料的編纂理論與實踐,揭示清代檔案史料編纂特點與規律,梳理中國古代檔案史料編纂的發展脈絡。
第二階段(2002年至2008年)。隨著檔案學博士生導師的增加,2002年博士畢業生增至8人,2008年人數最多,達到21人,博士學位論文每年穩定在9篇。這一階段,檔案學博士生培養水平提高,檔案學學術影響力增強,出現高質量的學位論文,中國人民大學《魂系歷史主義——西方檔案學兩大支柱理論發展研究》(黃霄羽)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第三階段(2009年至2015年)。數據顯示:2009年檔案學博士論文數量下降到15篇,2010年至2013年穩定在每年十幾篇,這與檔案學專業博士授予點增多,招生人數擴大密切相關;2014年僅7篇,2015年沒有數據,這與數據庫論文收錄的滯后性有關。
3 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
3.1 關鍵詞詞頻分析?!瓣P鍵詞是出現在文獻的標題、摘要以及正文中,對描述文獻主題內容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盵2]一段時間內檔案學博士學位論文的關鍵詞集合,能夠揭示檔案學博士學位論文的總體內容特征、前沿研究熱點、學科發展脈絡等。
筆者對159篇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中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合并或修正同義詞,出現在兩次以上的關鍵詞有24個,三次以上的19個,將這19個關鍵詞按詞頻由高到低排列,得到圖2(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關鍵詞詞頻)。圖2顯示:“信息資源”“電子政務”“檔案信息”“檔案學”“政府信息”“檔案管理”和“電子文件”出現的頻次較高,“信息資源”20次,“電子政務”14次,“檔案信息”和“檔案學”各13次,“政府信息”12次,“檔案管理”和“電子文件”各11次?!皺n案館”“編纂”“法律、法制”作為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較少,分別都是4次。這表明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側重信息資源、檔案信息化等現代信息技術領域,對檔案法律法規、檔案館建設、檔案文獻編纂等檔案學基礎理論關注較少。
(1)信息資源方面的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將信息界定為“關于事物運動的狀態和規律的表征,也是關于事物運動的知識”,信息資源是信息中可供利用的部分,是有價值的信息,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的集合,檔案信息資源具有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作用。“信息資源”作為關鍵詞在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中居第一位,內容涉及信息資源產業化、信息資源增值、信息資源利用、信息資源配置等方面,如趙京(2013)《中國信息資源產業政策體系的優化研究》[3]、洪華(2010)《我國個人信息資源戰略研究》[4]、宣小紅(2008)《中國信息資源市場的培育》[5]、周毅(2002)《信息資源宏觀配置管理研究》[6]?!秶袡n案信息資源的多元化配置研究》(王運彬)關注學界普遍忽視的“國有檔案資源”,利用資源配置理念,解決建設怎樣的國有檔案信息資源、為誰建設國有檔案信息資源、如何分配國有檔案信息資源,其中蘊含檔案管理學、檔案館學、檔案利用學、信息經濟學等多門分支學科 [7]。
(2)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方面的研究。政府上網工程是中國邁入網絡化社會的第一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政府全面信息化,利用政府信息進行機構組織結構重組和業務流程再造。政府信息資源的開放利用為公民參與民主政治提供渠道,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塑造陽光親民的政府形象。
159篇博士論文中,“電子政務”作為關鍵詞多次出現,2002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對檔案學博士生選題具導向作用,武漢大學的廖如、馬東升、黃萃、楊道玲、王新才,中國人民大學的楊健、迪莉婭、唐思慧、陳偉、孟祥宏等博士生,對電子政務的信息安全問題、公共服務問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問題深入研究。
2007年,國務院頒布第492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8]。檔案學博士論文選題受國家政策的影響,2007年、2008年中涉及政府信息或電子政務的博士論文有11篇之多,占這兩年論文總數的37.9%,涵蓋政府信息服務、政府信息資源和政府信息公開等,如,蔣冠(2008)《政府信息公開目標取向研究》[9]、候衛真(2008)《論政府信息化取向與信息能力構建》[10]、譚必勇(2008)《政府信息資源的目錄控制研究》[11]、王少輝(2007)《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研究》[12]。
(3)檔案學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皺n案學”作為高頻關鍵詞,涉及檔案文化、檔案價值、文件運動、檔案學范式等。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力圖揭示檔案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是豐富檔案學理論、完善檔案學科體系、指導檔案工作實踐的基礎。檔案學專業博士論文中,關于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為檔案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邵華《檔案學的邏輯起點與學科建構研究》引入邏輯起點概念,得出“文件”是檔案學的邏輯起點,要把文件納入檔案學研究對象的領域,從社會系統的宏觀角度梳理檔案學理論發展的歷史進程,總結出檔案學理論發展經歷文檔同一的文書管理時期、文檔分化的檔案管理制度化準備時期、文檔分化的檔案學獨立與文檔統合的檔案學理論現代化發展時期[13]。高大偉《檔案學的元問題及可能的形而上》將檔案學與哲學相結合,研究檔案學價值、檔案學研究任務、影響檔案學發展的環境因素等學科元問題[14]。
3.2 研究領域分析。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科學分類為基礎,知識體系完整、等級結構清晰、邏輯概念嚴密,結合圖書資料的內容和特點形成分類表,科學合理地劃分類目。根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159篇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歸類劃分,數據顯示檔案學博士論文研究范圍不局限于檔案學領域,涉及信息與傳播理論、國家行政管理、國家理論、圖書館學、管理學、情報學、企業經濟、出版事業等多學科領域。
單一領域和多元跨領域有機結合。159篇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中,單一領域研究有141篇,占論文總數的88.68%,跨領域研究有18篇,占11.32%。多元跨領域研究涉及企業經濟、圖書館學、信息傳播理論、新聞學、計算機應用、文化理論、出版事業、國家行政管理、工業經濟、旅游經濟等,集中在中圖法G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D類(政治、法律)、F類(經濟)、C類(社會科學總論)、TP類(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K類(歷史、地理)。檔案學博士論文呈現一定的跨領域性,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滲透,能夠加強檔案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借鑒、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拓寬檔案學研究廣度,深化檔案學研究深度,推動檔案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檔案學專業博士論文跨領域研究要把握好尺度。一方面,“檔案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綜合性的特征,可以從與之相關的鄰近學科的思想體系中汲取自身發展所需要的營養”[15];另一方面,人們知識結構的復雜性,思維方式的延展性,學術視野的廣闊性,使得檔案學博士論文研究不局限于狹義檔案的小圈子里。誠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不能偏離檔案學研究的軌道,159篇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中存在與檔案學脫節的現象,博士學位論文為了求新、求異,對檔案有所“拋棄”,將這些論文歸為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有所牽強。
4 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特點
4.1 各校學科特色對論文選題起著導向作用。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具有明顯的院校差異性,博士學位論文選題體現各院校的檔案學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方向及專業定位。“中國人民大學的特色研究涉及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云南大學設立民族歷史檔案整理與研究的博士招生方向,武漢大學檔案學的特色研究是政府信息。”[16]云南大學檔案學博士論文中的70%是與民族檔案或歷史檔案有關,例如,《檔案學視野下的東巴古籍文獻遺產保護研究》(胡瑩)[17]、《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研究》(仝艷鋒) [18]、《云南傣族貝葉檔案保護研究》(黃梅) [19]。武漢大學的29篇論文中,18篇提及政府信息,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如政府信息服務創新、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等。

4.2 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選題豐富。檔案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具有創新性、豐富性、多元性,包含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宏觀管理理論、檔案現代化管理研究(信息化、現代化管理、數字檔案館、知識管理)、檔案開發利用(傳統檔案編纂、現代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研究)、檔案信息服務理論、檔案保護研究(保護史、記憶工程、信息安全保障)、檔案保護技術(特殊載體檔案保護研究、蟲害防治)、電子文件管理研究、檔案法律法規、政府信息公開等方面。
4.3 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尤為突出。“信息資源”“檔案信息”作為關鍵詞在檔案學博士學位論文中出現的頻率最高;研究內容的單一領域及跨領域研究中“信息與傳播理論”受到檔案學博士生的廣泛關注。信息論的創始人香農認為“信息是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信息資源與物質資源相比,具有更大范圍上的共享性,優化并整合信息資源能夠實現信息的再生與增值。檔案作為一種原生的信息資源,對歷史活動真實地、可靠地予以記錄,承載著人類歷史、建構著社會記憶,在國家政策制定和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4.4 跨學科研究使檔案學煥發新生機。檔案學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檔案內部的小圈子,將檔案學置于一個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互聯互通的學術大環境中。研究內容涉及信息與傳播理論、管理學、情報學、圖書館學、企業經濟、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歷史文獻學等,體現出學科間的交融滲透。159篇論文中88.68%是單一領域的研究,說明檔案學要培養適應信息發展浪潮,運用網絡技術、數字化技術來推進檔案和檔案工作現代化進程的高素質人才,不斷關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新興技術,實現檔案學科的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王新才.檔案學研究進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2.
[2]馬費城.信息管理學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190.
[3]趙京.中國信息資源產業政策體系的優化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3.
[4]洪華.我國個人信息資源戰略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0.
[5]宣小紅.中國信息資源市場的培育[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6]周毅.信息資源宏觀配置管理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2.
[7]王運彬.國有檔案信息資源的多元化配置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2.
[8]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EB/OL].[2016-2-20].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tiaoli.html.
[9]蔣冠.政府信息公開目標取向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10]候衛真.論政府信息化取向與信息能力構建[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11]譚必勇.政府信息資源的目錄控制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8.
[12]王少輝.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7.
[13]邵華.檔案學的邏輯起點與學科建構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4.
[14]高大偉.檔案學的元問題及可能的形而上[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1.
[15]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95.
[16]蔡夢玲,高俊寬.從檔案學碩博招生看檔案學研究的發展走向[J].檔案學通訊,2014,04:21-26.
[17]胡瑩.檔案學視野下的東巴古籍文獻遺產保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4.
[18]仝艷鋒.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1.
[19]黃梅.云南傣族貝葉檔案保護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