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妮+陳天航+周淼葭
今年是“4·20”蘆山強震災后重建三周年,截至目前,災后重建工作已基本進入尾聲。災后恢復重建期間,石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石棉農信)在上級監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一直堅持“立足本地、服務三農、支持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縣域小微企業的發展,始終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積極探索小微產品與服務的全方位創新,不斷完善業務組織體系與操作流程,著力構建小微企業金融發展平臺,立足于將石棉農信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做精、做深、做強,做出特色。
截至2016年3月末,石棉農信各項貸款余額175403萬元,較年初增加 4959萬元,增幅2.91 %。石棉農信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為14.46 %,小微企業戶數1203戶,較2015年同期增加 113戶,較各項貸款同比平均增速高 7.93個百分點,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為100%,全面完成年度小微企業“三個不低于”目標任務。
災后提供全面金融服務
災情發生后,石棉農信高度重視災后金融服務工作,按照市、縣對災后重建工作的總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關于做好“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區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成立了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積極加強與公安、電信、電力等部門的協作,確保營業網點線路網絡暢通,全縣網點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堅持營業,全縣員工堅守崗位,無擅自離崗現象,無營業網點縮短營業時間或停止營業現象的發生,確保了金融服務不間斷。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暢通結算渠道,為災區提供支付結算便利。大力推廣手機銀行,方便和滿足邊遠山區農戶足不出戶自助操作,充分享受現代金融的便利。在做好草科、蟹螺、擦羅、永和4個空白鄉鎮定時服務網點的同時,積極采取“營業網點—ATM(自助銀行)—EPOS(助農取款服務點)”逐級推進的方式,以鄉鎮營業網點為中心,通過增加ATM、EPOS、POS、CRS(存取款一體機)、自助查詢終端等自助機具,建立自助銀行和助農取款服務點進行輻射,形成縣域地區支付服務網,有效擴大支付服務覆蓋面。截至2016年2月,共布放ATM、EPOS、CRS等自助機具123臺,鄉級營業網點實現了全覆蓋,支付服務在縣域地區實現100%全覆蓋。為全縣受災農戶能及時支取現金購買生產、生活用品提供保障。
服務地方實體經濟支持重建
石棉農信制定了抗災金融服務優惠措施,切實滿足災區的金融服務需求。石棉農信在做好金融服務工作的同時,集中資金,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全力投入信貸力量支持災后重建,在2013年5月29日與石棉縣財政局簽訂擔保協議書,確定擔保倍數為10倍,不分一般農戶和特殊農戶,貸款期限最長控制在8年以內,利率執行基準利率的0.6倍,對以前已經發放了采取調整科目和利率的方式辦理,并配套該社制定的《石棉縣農村信用社4·20蘆山地震農房重建新家園擔保貸款管理辦法》(石信聯發〔2013〕570號),全面啟動石棉縣災后農房重建支持工作。
針對災后企業、農戶恢復生產及經營貸款實際情況,石棉農信合理配置審批權限,簡化審批手續,實行限時審批,建立透明高效的信貸流程。同時全面推行信貸過程公開化和透明化,推行網點上墻公開、社區張榜公示,以及通過報刊網絡、LED顯示屏、手機短信等載體宣傳,把貸款調查、貸款條件、資料清單、期限額度、利率政策、操作流程和服務承諾等全過程置于高效運行和有效監督下,為石棉縣災后重建信貸支持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截至2016年2月底,石棉農信累計向縣內9戶災后重建企業發放貸款2960萬元,向轄內需災后重建農戶7289戶,發放災后重建貸款金額11488萬元,有效解決企業災后重建及農戶農房重建資金需求,幫助企業、農戶盡早恢復生產、生活。
整合信貸資源,簡化貸款流程,優先滿足三農資金需求。采取主動上門營銷、開通農戶融資“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的方式,積極發展“卡貸通”業務,現已啟動對轄內10個鄉鎮農戶經濟檔案收集工作,提前做好小額農貸發放準備。截至今年3月底,累計向118戶發放農戶小額信用循環貸款409.74萬元。
加強政策引導,履行社會責任。全面滿足縣域內助學貸款、婦女創業、大學生創業、青年創業、農戶低保等資金需求,截至今年3月底,石棉農信累計發放以上類型貸款1071戶3757.52萬元,滿足1071人對創業、求學、保障等方面的資金需求。
引導信貸資金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為促進涉農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結合縣域經濟特點,石棉農信積極推出了“公司+農戶+基地”產業鏈貸款業務,促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擴大再生產,同時帶動更多基地農戶致富增收。
石棉縣黃金果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于2014年2月,注冊資金2000萬元,由12家專合社與農業開發公司出資組建,是一家從事水果收購、銷售及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開展與水果經營有關的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信息咨詢服務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石棉縣首家以聯合社形式進行組建的合作社。成員單位的成員戶約2000余戶,黃果柑種植面積10000余畝,輻射1萬多戶種植戶,年產量達4萬余噸。今年1月,在黃果柑上市之際,聯合社因購買農資用品和墊付黃果柑定金資金缺乏,在了解情況后,石棉農信主動對其進行對接,成功向該聯合社發放80萬元流動資金循環貸款,以解決企業燃眉之急,推動石棉縣黃果柑種植、規模化收購、加工的發展,帶動了石棉縣新棉鎮安靖村、宰羊鄉、新民鄉、安順鄉、挖角鄉等多地農民致富增收。
支持小微健康平穩發展
積極落實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四單原則”。石棉農信在今年年初預測信貸增量為2億元,制定了向小微企業條線匹配信貸投放量將不低于1.2億元,本季末完成余額新增3812萬元,完成既定目標的31.77%,達到預期目標。
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向專業化、集中化方向發展。在已經成立的小微企業專營服務機構小微金融部基礎上,繼續加大對該專營機構的流程管理、評估及修正工作,力求發揮該專營機構最大效力,2016年一季度該部新增貸款戶數為140戶,貸款發放金額為5352.2萬元。并正按部署,有計劃地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與石棉農信農貸模式全面融合。
加大單獨考核力度。去年,石棉農信已完成石棉縣小微企業管理制度梳理、重建工作,內容涵蓋小微企業業務審批、盡職免責和問責管理、小微信貸業務質量考核、績效薪酬管理、激勵機制等多方面,客戶經理管理、營銷積極性得到了提升,相關制度運行平穩,起到應有的效果,小微金融部客戶經理考核到人,充分激勵了干部、員工的工作激情。
加大產品創新力度,以產品創新促業務發展。自去年以來,石棉農信小微企業產品創新工作以產品品牌建設為立足點,開拓思路,產品推陳出新,推動產品體系化建設,并注重積極構建產品營銷支撐體系。今年,石棉農信已與稅務部門簽訂“征信互認 銀稅互動”戰略合作協議,為推動石棉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石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新金融產品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小微企業客戶經理隊伍建設,石棉農信采取多種形式的培訓提升業務發展的內生動力,還在全縣信用社內部通過技能選拔公開招募客戶經理,真正提升業務發展及業務創新的內生動力,實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支農再貸款效果顯著
支農再貸款資金彌補了石棉農信支農資金不足、利率較高的缺陷,強有力地支持了從事傳統的種植業、子女助學、災后重建等農戶的信貸需求,充分調動了農戶使用支農再貸款的積極性。
支農再貸款密切了農村信用社與農戶的關系,進一步塑造“石棉人自己的銀行”的良好形象。支農再貸款資金的適時注入,為石棉農信提供了資金保障,在地方黨政部門和廣大農戶中的地位、聲譽顯著提高。同時,由于支農再貸款主要用于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從而密切了石棉農信與廣大群眾的關系。
培育了農戶信用意識,凈化了農村信用環境。由于信用農戶(村)能夠享受信用貸款、優先貸款、利率優惠等政策,石棉縣出現了爭創“信用農戶”“信用村”的熱潮,培育了農戶信用意識,改善了農村信用環境,為石棉全縣信用環境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截至2016年3月末,全縣培育了信用農戶19735戶,信用村75個,信用鄉鎮1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