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松+毛琨
廣安區聯社始終堅持“支農、惠農、助小”三位一體工作思路,主動適應“三農”金融需求變化,堅持金融服務與金融教育相結合,不斷改進服務與業務創新,近5年來,累計發放涉農資金近100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實體經濟發展50億元,幫助了5萬余農戶致富增收、200余家企業生產建設,全力助推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用行動詮釋“三農情誼”
今年開春的一天,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興坪信用社的客戶經理鄧一鳴一早便與當地的金融聯絡員唐興合冒雨走訪了位于興坪鎮玉泉村的農村專業合作社。他們深入田間地頭,問生產、查長勢、聽講解,詳細了解銷售和資金需求情況。而這僅是該社長年開展“走千村、訪萬戶”中一個平常的場景。
這幾年來,廣安區聯社300多名客戶經理先后走訪了轄內844個行政村8萬多農戶和200多家企業,建立農戶經濟檔案45707戶,對6055位信用狀況良好的農戶,授信總額5.45億元。
在支持農村產業建設中,如果說農民新村是點,鄉村公路是線,那么產業基地就是面。前鋒區觀塘鎮望壩村的“思源紅”綠色生態葡萄園基地就是廣闊綠色生態面上的一個小小的亮眼點綴。該基地占地200余畝,在廣安區聯社的支持下,現已成為四川省丘陵地區最大規模的集生產、觀光、科教于一體的連片設施葡萄生產基地。園區從建設至今,總投資已達1500余萬元,共引進歐美、歐亞等優質葡萄品種13種,成為夏、秋、冬三季均有葡萄掛果的葡萄種植園。在廣安區聯社建議下,“思源紅”葡萄基地以此為依托,轉型發展現代農業觀光旅游,著力打造集水果、采摘、旅游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旅游園區,現在每當葡萄成熟時期,大量游客都會絡繹不絕前來觀光采摘。
近三年來,廣安區聯社支持農村產業建設資金累計20億元。支持了包括廣安區楊坪鄉蔬菜種植生態農業、代市鎮大棚蔬菜生態園區的廣安王氏養雞場、觀塘鎮望壩村的綠色生態葡萄園建設等50多家當地龍頭企業。建成3個萬畝柚菜結合產業基地,發展蔬菜基地6萬畝、龍安柚果園3萬畝;支持新改擴建規模養殖場66個,出欄生豬130.8萬頭、家禽1037萬只;新發展檸檬5000畝、楊梅3000畝、花椒1.5萬畝。
廣安區聯社所支持的“三農”發展中不僅僅體現在農業生產上,還在新農村建設上狠下功夫。來到廣安前鋒區代市鎮岳廟新村,只見一棟棟鄉村“別墅”聳立在藍天白云下,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黑色柏油路穿村而過,別具川東民居風味。“舒適、靚麗,富有農家情趣,適合人居!突出了產村一體,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程度很高,對農民的增收帶動作用很大。真正體現了‘惠農興村‘扶微助小的普惠金融服務理念,很值得研究推廣。”2013年3月19日,現任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張遠國到廣安區聯社了解新村建設情況后深有感觸地說。而無論遇見誰來調研考察,當地村民們總是樂呵呵地說,政府補貼3萬,再在信用社貸筆款,很快就修起了新房子。現在幾乎每家農民不僅住上了好房子,更過上了好日子。廣安區聯社積極支持區委區政府“節點式、串聯式、網格式、組團式”四種新村建設模式,至2016年4月末,累計發放了農民新居貸款7億元,涉農貸款余額41.99億元,占各項貸款的75.16%。
用心智造就堅強后盾
從開展“扶微助小”工程以來,廣安區聯社就逐年加大了對支農支小工作的實施力度,在資金供給、財務費用、激勵考核等方面完善了配套機制,合理地制定了年度信貸資金投放計劃,逐年加大涉農資金及實體經濟信貸需求資金的投放力度,采取了多項舉措,讓信貸投放持續增長。在創新產品上,聯社先后引進了來自德國的微貸技術和哈爾濱銀行的小貸技術,建立了專門的小貸中心和微貸部門來創新適應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特點的信貸產品,并完善中小企業貸款定價體系,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短短4年時間里,僅這兩個部門累計投放的小微貸款數額就達12億元。在拓寬貸款渠道上,積極與擔保公司開展業務合作,優惠貸款條件,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在審批環節上,簡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流程,減少客戶放款等候時間。在信貸投向上,著力“做深做透重點客戶”,做好重點企業上下游的延伸金融服務,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業務發展。
在廣安城區東南方的官盛新區,三天一小變,五天一大變。短短兩年時間形成2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一座全新的現代化新城,正在渠江之畔迅速崛起。誰能想到,兩年前這里還是不毛之地,泥濘難行。2013年5月,廣安區聯社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再造一座濱江新城、再建一個產業園區”的口號,累計發放了20多億元資金支持了新城內濱江商務區、高端居住區、臨港都市產業園區等5大功能區的建設。新區建設至今,建筑面積已達50.8平方公里,居民3萬余戶,企業入駐30家,現已成為廣安城市發展名副其實的拓展區。
“我公司現在銷售回籠資金太慢了,企業又正在擴大規模的路上,現在現金流不足了,你們信用社一定要支持一下啊!”這是位于前鋒工業園區生產電纜電線的公司負責人陳雙全在廣安區聯社召開的銀企對接會上對信用社說的話。近三年來,聯社共召開10多場銀企交流會,與全市15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100余家企業發生過業務關系,目前仍有貸款余額的企業69余家。累計發放中小微企業生產、建設等貸款50多個億,截止到2016年4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1.83億元,信貸支持涉及了項目開發、商品貿易、交通運輸、住宿旅游、建材家居等10余個行業。
用服務譜寫惠農新篇
廣安區聯社認真履行“責任銀行”義務,積極服務最基層老百姓,努力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聯社全力投入,以ATM、POS、EPOS、e迅通、e掌通等電子支付設備為載體,全面創新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形成“村村有點有機有聯絡員”的全覆蓋服務網絡和立體式結算渠道,在實現全區842個行政村“村村通”電話支付終端的基礎上,著力推動助農取款優質服務示范點和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示范站建設。
住在觀塘鎮七河村村民王光斌就是受惠于“支付惠農”工程中眾多農戶中的一位。七河村位于觀塘鎮5公里外,平時采購物品到鎮上銀行存取款,都要等到逢場天搭乘摩托車或鄉村面包車,往返車費約20塊錢,還要浪費半天時間。2013年該村村民代金山安裝了信用社的EPOS機,并在信用社的幫助下開辦了小賣部,日常生活用品就不需要到鎮上,采購生活用品直接在EPOS機刷卡就能解決,在城里讀書的孫女日常的生活費他也通過在EPOS機上轉賬就可以辦理,有時還可以在機主那里取點零錢。他說:“自從村上安裝了EPOS機,沒有什么大事我都不到鎮上去了,存取點小錢、買點東西在這里刷卡就行了,不但節約了時間,還省下了車費,真方便!”
2015年末,廣安區聯社成功建成了助農取款優質服務示范點12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示范站3個、支付惠農示范社2個,布放EPOS等機具850臺,年平均交易筆數9萬筆,交易金額達1500萬元,惠及廣安區和前鋒區100多萬農村居民生活生產需要。與此同時,聯社還加快在鄉鎮布設存取款一體機等24小時自助設備的步伐,預計將于2016年末完成對井河、濃溪2處網點的自助取款設備的安裝后,真正實現行政鄉村全套電子機具覆蓋的目標,從最大限度內延長對農村金融服務的時間。通過多年努力,聯社的支付惠農工作成效得到上級部門認可,2016年2月,聯社建設的9個助農取款站點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廣安中心支行的通報表彰,取得了省、市級優秀助農取款服務站點的稱號。廣安區聯社支付惠農工作的開展,真正做到了“走千村、進萬戶、訪民情、解民難”,把方便送到了廣大農民身邊。
用汗水傳播農村金融知識
自創社之初,廣安區聯社就以提高農村金融知識水平為己任,每年平均組織開辦30余場金融知識宣傳活動,如2012年在廣安區大安鎮辦起了農民夜校、2014年在前鋒區代市鎮開展了金融講堂,通過言傳身教、案例解析、政策講解,有效推動了農村金融教育覆蓋廣安、前鋒兩區43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844個行政村、50個居委會,惠及群眾達100萬余人。
廣安區聯社通過多年努力提高了當地農村居民的金融水平,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其中就有圓了代市鎮會龍村5組鄭方婷的大學夢、幫助了廣安區大安鎮王安蘭辦起了特色養殖場等鮮活的事例。尤其從2012年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主導的“金惠工程”農村金融教育培訓工作開始,廣安區聯社系統地制定了農村金融教育5年發展計劃,按照計劃要求最低一個月開展三次教育活動的標準,各基層社、各科室分別按照既定方案分階段、劃片區組織開展了包括人民幣反假幣、非法集資、殘損幣兌換和反洗錢等宣傳教育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至今,廣安區聯社在全轄農村范圍內精心組織開展了各類金融知識教育宣傳活動共400多場,發放教材及宣傳資料數量(包括:金融知識光碟、自編教材、自制宣傳物料)共計12500余份。受眾人群達10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