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慈
?
三招教您識別“李鬼”慈善機構
● 中慈


近日,有群眾向我們反映,稱有一個“中華慈善總會愛心互助平臺”(又稱“CCF愛心互助平臺”)打著中華慈善總會的旗號,開展金融詐騙活動。接到舉報后,我們立即開展了相關調查,并發現了騙子的種種伎倆:

騙子網站截圖破綻:非中華慈善總會官方網站;官網也無對其介紹或鏈接

騙子微信H5截圖破綻:高額返利;網站鏈接、聯系方式等重要信息都不是中華慈善總會的
受騙群眾質疑:“我們的第一筆款項,就是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捐贈的,還在你們的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看到了公示信息。你們和騙子是不是一家的?”
答案是:“不管是誰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平臺捐款,都可以即時查詢到。”騙子誘導群眾將第一筆錢捐贈給中華慈善總會;在群眾看到中華慈善總會公示信息、對他們產生進一步的信任后,誘導群眾將之后所有的款項打入騙子個人賬戶。
關鍵是:正規慈善機構接收捐款的賬戶都是公開、特定的,不會以個人或公司名義接收捐款。
關于中華慈善總會全面信息公開:為做好信息公開,將收到的每一筆善款都及時、準確地予以公示,中華慈善總會做到了對網絡捐款全面、即時公示。也就是說,所有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捐贈的善款,都可以立即在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信息公開”欄看到捐贈人、時間、金額、備注留言等捐贈信息。
騙子的假冒行為不僅對中華慈善總會的名譽權造成了嚴重侵害,更是誤導了很多心懷善念的人,讓他們在遭受財產損失的同時,對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心生質疑和怨恨。
對于慈善機構而言,名譽和公信力是至關重要的。中華慈善總會針對此類假冒慈善機構名義行騙的不法行為,將堅決予以反擊,維護自身和公眾的合法權益。
反擊之一:發表聲明澄清事實
反擊之二:付諸法律手段
3月28日、29日,中華慈善總會整理相關證據材料,向所在地警方報案,接受警方問詢,并派員跟隨警方前往派出所做筆錄。接下來,中華慈善總會將根據警方的進展和要求,積極配合調查。在中華慈善總會報案的同時,也請受騙群眾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共同維護自身權益。群眾報案后,如需中華慈善總會配合警方,中華慈善總會將全力做好相關工作。

秘笈之一:登陸政府部門網站核實慈善機構身份。登錄“中國社會組織網”(www.chinanpo.gov.cn)即可查詢。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還可以看到民政部目前掌握的213家“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
秘笈之二:登錄慈善機構的官方網站、微信平臺核實該機構所開展的項目和活動;工作人員姓名、職務。中華慈善總會官方網站:www. chinacharityfederation.org;cszh.mca.gov.cn;中華慈善總會唯一微信公眾號:zhonghuacishan。中華慈善總會為做到嚴格管理、規范運行,目前只有特定的慈善項目可以公開募捐,具體可登錄以上平臺查詢。特別提醒:“慈善基金”與“慈善基金會”不同,不是獨立的慈善機構。如發現某某“慈善基金”又不規范運作,可及時向該基金所屬的慈善機構反映。
秘笈之三:核對銀行賬戶是否為正規慈善機構的賬戶。騙子的花樣很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是想騙到錢。正規慈善組織的活動,絕不會以承諾超高額回報率等方式吸引公眾加入。正規慈善機構組織籌款活動,所提供的收款賬戶應與該慈善機構的賬戶相符;如果以某慈善機構名義募捐,卻用公司或個人銀行賬戶收款,明顯是有問題的。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掃碼捐款等便捷方式。因此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方式捐贈也要從正規渠道進入,并注意核實一下賬戶名是否為正規機構。

發現有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時,一起拿起法律武器,讓“李鬼”無處容身,還慈善一方凈土!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將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作為規范我國慈善事業的第一部基礎性和綜合性法律,慈善法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的慈善事業進入了一個全面法治的時代。《慈善法》第三十三條 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活動,騙取財產。
第九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慈善組織、慈善信托有違法行為的,可以向民政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或者慈善行業組織投訴、舉報。民政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或者慈善行業組織接到投訴、舉報后,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第一百零七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詐騙罪量刑標準進行了規定: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千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于詐騙“數額特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