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父母不要只是過年回家,平時也能經常回來看看,家人可以團聚在一起”;
“希望我過生日的時候,父母可以回來;我生病的時候,父母可以照顧我”;
“希望父母外出一段時間后不要再去了,在家陪陪我”。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城鄉之間人口流動的限制被打破,農村剩余勞動力源源不斷流向城市。但由于城鄉社會結構的存在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得不將子女留在戶籍所在地,從而衍生了中國一大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一般是農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共計6102.55萬留守兒童,約占全國兒童總數的21.88%,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留守兒童由于其數量巨大、增長迅速,且長期生活在父母親情相對缺失的不利環境中,已經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心理需求?父母又該承擔怎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