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輝 古吉慧
分離晚一點,短一點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0-6歲是嬰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早期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不完整,良好的親子關系難以形成,分離年齡越早,無論分離時間長短,都可能對兒童的行為和情緒發展造成消極影響。而6歲以后開始留守經歷的兒童,則分離時間越長,對行為和情緒發展的消極影響越嚴重。
外出父母若要減輕親子分離給留守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加強親子間的互動,使孩子感到父母和自己“身離,心不離”,這是比較好的方法之一。
在留守期間,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之間的親子互動,主要體現為親子溝通。親子溝通是彌補親子分離負面影響的一個重要途徑。有研究發現,親子溝通的頻率對于兒童的幸福感具有顯著影響。如果親子分離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家庭決策結果的話,那么,通過不同形式頻繁進行親子溝通對留守兒童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鼓勵父母通過各種方式保持與孩子的聯絡與溝通,想方設法降低親子分離對留守兒童造成的不利影響。
從溝通的內容上看,外出父母與留守兒童或者孩子的監護人進行通話時,內容多數是關心孩子的學習、表現和安全以及是否服從監護人的管束,而孩子更多的是詢問父母的身體狀況,并向父母匯報自己在學校的表現,雙方很少涉及情感與思想交流。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經濟因素與環境因素的限制之外,更主要的是無論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還是外出父母,都沒有把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思想溝通與情感交流看得非常必要,往往忽略了孩子這方面的溝通需求。因此,保證高頻率、長時間、多話題的親子溝通尤為重要。
尋求同伴支持
心理學家沙利文(Sullivan)提出,友誼的功能是互相證實或共享興趣、希冀,分擔恐懼,肯定自我價值,提供愛和親密袒露的機會。父母關愛的缺失使留守兒童缺乏支持感,同時其歸屬感和安全感也受到威脅,而同伴關系的社會支持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補償作用,滿足留守兒童的歸屬需要和安全需要。
發展心理學觀點認為:當兒童在社會性發展過程中遇到煩惱與困惑,緊張與焦慮時,他們可以在同伴中得到寬慰、同情,并能夠宣泄自己的情感,緩和情緒,這對兒童個性發展具有極重要的作用。兒童在同伴集體中被同伴接納并建立友誼,同時在集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同伴的尊重和贊許,可獲得依戀感、親密感、同盟感和歸屬感等。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他人的機會,兒童在與同伴交往中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保持友誼和解決沖突;學習怎樣給予和接受幫助,怎樣對待敵意和專橫,怎樣對待競爭和合作,怎樣對待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怎樣處理個人與群體的關系—這種社會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兒童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同伴可以作為一種榜樣或者社會模式影響兒童的行為發展。如果讓兒童和那些更為成熟的兒童在一起,他們就會變得更加合作,更多地采用建議或商量的方式而不會采用攻擊性行為;如果他們經常跟能夠慷慨分享的兒童在一起,他們也會變得更加慷慨,在與同伴相處中懂得謙讓、分享。
留守兒童在缺少家庭模仿對象,還不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很好的評價的情況下,會經常把同伴的行為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種社會比較過程是留守兒童建立自我形象和尊重的基礎,良好的同伴榜樣示范將有利于留守兒童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系統的發展。
同伴關系的這一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親子關系缺失造成的留守兒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不足。
培養抗逆力
為什么同樣在親情相對缺失的不利環境中,有的兒童出現了發展上的問題,而有些留守兒童卻沒有出現問題,甚至能夠發展良好呢?我們可以把留守孩子在不利處境中表現出來的這種自強奮進、積極發展的力量稱之為“抗逆力”。
所謂抗逆力,是指個體在不利的環境中積極適應的能力,是個體面對危機或困難處境的適應、內在改變、自我校正及復原的一種能力。抗逆力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觀點是:不利環境并不必然導致兒童的發展不良,兒童仍有機會保持正常的發展, 并且其發展水平甚至會超出正常兒童的發展水平。在這一積極視角下看待留守兒童的發展,就會使我們不再僅僅關注留守兒童群體表現出來的問題,而是更為關注他們的積極品質和其自身的發展潛力。
一般來說,留守兒童積極發展的保護性因素可以分為三類:
1個體保護因素,這主要包括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計劃將來的能力及對未來的積極預期、自主行動的能力等。
2家庭保護因素,包括父母的支持、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管理、父母關系的和諧、留守監護人的關心和良好的教養方式等。雖然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與在外打工的父母之間的交往方式比較特殊,但有研究表明,在外打工的父母對兒童行為的了解、調節和控制,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關注和關心,增加了孩子面對逆境的積極信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孤獨感。
3社會環境保護因素,包括來自學校、社區等環境中的資源,如教師的支持、積極課程的開發、積極友誼關系的建立等等。
培養留守兒童的抗逆力,關鍵是通過增加家庭以及社會環境中的保護因素的水平,來提升孩子內部的資源,進而達成在不利處境中積極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