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
從一個新手咨詢師到累積了一些經驗的心理咨詢師,我時常會和咨詢師朋友們進行交流和分享。我發現,這一路走來,我們會有相似的問題和困惑,甚至會走一些彎路。當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的成長道路時,會發現,如果我們在接待個案之前有更多的積累和沉淀,可能就會多一些從容,少一些挑戰。因此,我有一些成長經驗,愿同想要做心理咨詢或者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的伙伴們分享。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準備和沉淀你的心理咨詢師之路。
思考從業動機
之所以要思考從業動機,是因為從業動機往往會轉變成不良的影響,從而影響咨詢關系。在一次督導的過程中,我的督導師曾問過我幾個問題,下面是我們的對話:“當初你為什么要做心理咨詢師?”“我的老師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她對我有很大的影響,我希望像她一樣去影響別人。”“當你的來訪者沒有被你影響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覺得很挫敗,自己沒有價值感。”“當你有這種感受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我會一直想怎么才能對他產生影響,然后會忽視來訪者的表達,忽視我們兩個人的關系?!薄澳悄闶菫榱藵M足自己還是滿足來訪者呢?”……
在《心理咨詢師問診策略》一書中,指出了三個人們從事心理咨詢最常見的動機:
● 為他人做那些別人已經為我們做過的事情。
● 為他人做那些我們希望為別人做的事情。
● 與他人共享我們自己所獲得的一些啟發性的東西。
這些是人們想要成為咨詢師所具有的普遍動機。但是,往往具備這些動機的人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使動機轉變成對咨詢不利的影響。比如,可能會在咨詢中經常感到挫敗,而這種挫敗感又會影響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反應,從而使咨詢師的行為變得驕傲而非謙恭、強求而非邀請、宣泄而非傾聽、要求而非信任,強迫而非允許。
就像我上面所舉的督導過程的例子一樣,我從事心理咨詢的動機是“為他人做那些別人已經為我做過的事情”,正是抱有這樣的動機,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一旦我和來訪者的咨詢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來訪者如果沒有發生變化,我就會感到特別挫敗,而這種挫敗感會影響到我對來訪者的反應,進而影響到咨詢關系。
當然,這可能是一個新手咨詢師很容易遇到的問題。關鍵是,如果能夠對自己的從業動機以及這些動機的潛在影響進行思考和覺察,那么,便可以在咨詢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調整,而不是對咨詢關系和自我的狀態渾然不知。
補充自己的理論知識
如果說自己所修的專業本身就是與心理咨詢相關的,那么,相應的理論基礎會較好。但是,對于中途轉行的伙伴們來說,可能需要額外補充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基礎理論課程。
朋友H是一名外科大夫,在醫生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她轉到了心理咨詢行業。她是通過研讀感興趣的心理學書籍開始理論學習的。從基礎理論到專業診斷,再到個案概念化和案例解釋,用她的話說,“這些前期的理論知識使我對心理咨詢進程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為我以后的心理咨詢工作搭建了一個框架,使我不至于在剛開始做心理咨詢的時候過于慌亂,并且可以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嘗試著對理論知識進行運用?!?/p>
在增加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遵循“先淺后深、先易后難”的原則。比如我在開始讀《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一書的時候是完全沒有精神分析的理論基礎的,第一次幾乎是糊里糊涂地看完了。但是,當我積累了一定的精神分析基礎知識和案例以后,再讀這本書,那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我的另外一個同行朋友是通過參加讀書會的方式進行學習的,在讀書會上,大家相互交流讀同一本書的體會。她認為,每一個人對同一本書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些不同拓展了她自身理解的局限性,比她一個人埋頭讀書的效果好得多。她說:“其實,每個人對同一本書的理解都是個人內在的投射,通過不同的人對同一本書的投射,可以看到人的豐富性和每個人內在的不同,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參加讀書會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和他們建立了聯結,分享資源,這加速了我的學習進程?!?/p>
在補充理論知識方面,可能不同的咨詢師采取的方式有一些區別,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和喜歡的方式進行選擇。
體驗咨詢的過程,促進自我成長
在你累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去做個人成長,這也是大多數有經驗的咨詢師對剛入行的新手咨詢師所強調的內容。因為如果不做個人成長,可能很難體會什么是無條件積極關注,什么是共情,什么是咨詢師的真誠和客觀中立。也許,這些都可以在書本上找到相應的概念,也可以相對容易地把這些概念銘記于心,但是,除非你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體驗到,否則,作為咨詢師的你可能很難運用到你的來訪者身上。我們能夠傳遞的通常是我們已經體驗到的,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你有更多的機會從你的小組成員或者咨詢師那里深刻地體驗到愛、包容、無條件積極關注、真誠、傾聽。然后,你才會明白你怎樣做才能向你的來訪者傳遞和表達這些內容。而這些都是咨詢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每個咨詢師的個人成長之路可能也會有些許的差別,比如我的個人成長之路開始于在一些專業的心理咨詢培訓中做會務人員。在做會務人員的時候,大量的時間和咨詢師待在一起,潛移默化的就會對自己產生影響。在我做了很多次會務人員之后,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識,開始有意識地練習自我覺察。
我也聽到朋友F說她會參加一些個人成長性的小組。F分享說,在成長性團體小組里,可以再現每個人內心的人際關系模式,從而修正那些不適合的、困擾的模式,為關系帶來新的體驗。除此之外,成長性小組可以促進自我反省,增強自我覺察,提高自我成長的動機與愿望,并幫助大家掌握一定的自我成長的方法。當你掌握了一些自我成長的方法后,也可以獨立地處理一些個人成長的小議題。
也有朋友會去找心理咨詢師來做個人體驗,作為一個來訪者被咨詢,在被咨詢的過程中,個人較深層次的創傷被療愈,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
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每個咨詢師通過多種方式達到個人成長的目的。咨詢師的個人成長對于咨詢關系很重要,因為咨詢師成長得越好,對自己的認識就越全面,就越不會因為自己本身未處理的問題和盲點而影響到咨詢關系。
參加高質量的專業培訓,進行系統學習
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兩個誤區:花費很高的價錢參加了一些質量并不是很高的專業培訓;另外一個就是在入門的開始就大量地參加各種不同流派的培訓,認為接觸得越多越好。
在一次專業培訓中,一個學員分享了他的學習經歷。在他學習的早期,因為不知道如何分辨培訓質量,參加了很多社會上沒有得到專業認證的從業人員和機構的培訓。培訓質量無法保證,并且價錢非常貴。從個人的經驗以及同行的分享來看,社會上的針對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培訓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在參加培訓的時候最好盡量選擇已經打出品牌并且口碑比較好、行業內的人員比較推薦的培訓。往往高質量的培訓并不是價格最貴的,切不可根據價格高低來選擇培訓項目。
還有,我的另外一個朋友Y說,她在開始時學習心理咨詢的時候,因為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就瘋狂地參加各種培訓,瘋狂地給自己塞東西。因為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所以學得比較亂,大部分東西都是學了也不怎么用。因此,Y通過自己的學習經歷認為:心理咨詢有不同的流派,各個流派之間也會有些許差異,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試聽一下不同的流派。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和有感覺的流派,就可以去系統、深入地學習這個流派,這樣會好一些。
因此,參加較高質量的專業培訓,并且選擇一個喜歡的流派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可能會在專業培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在不斷地進行理論學習、個人成長和專業培訓的過程中,你自己可能會變得更加成熟、敏銳、平和、接納,開始更深刻地理解心理咨詢,這時候你也就開始漸漸地走上了正軌。
最后,倘若你已經準備好用自己的生命去陪伴另一個生命,用自己的愛去治療另一個人的心理創傷,那么,愿你在這條道路上遇到未知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