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小娟
【摘要】根據浙江省中職課改的“選擇性”理念,筆者有意在中職實習課堂教學中,進行邏輯數學的“選擇性”實踐和探討.從教學內容選擇化、評價方式選擇化、教師角色選擇化等三個方面,對邏輯數學在中職實習課堂的“選擇性”教學,作了一次全新的詮釋和探索.
【關鍵詞】選擇性;實習課堂;邏輯數學;教學內容;評價方式;教師角色
隨著浙江省中職“選擇性”課改如火如荼地進行,“選擇性”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學生可以選擇教師,學生可以選擇專業,學生可以選擇課程.
作為中職教學“老大難”的數學,如何借助這次“選擇性”課改的東風,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再讓學生有畏難情緒,從而真正喜歡上數學,愛上數學.筆者結合邏輯數學在中職實習課堂上的實施,來作一探討.
一、中職數學現狀分析
結合浙江省具體實際,現在的中職學校在高二階段,基本上會把學生分為兩個方向,即升學方向和就業方向,也就是所謂的高職班和實習班.
高職班主要是讓學生能考上好的大學,學生的目的性明確,學習上有一定的壓力,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的教學也很規范,按照高職單考單招的要求給學生復習就可以了.
而實習班的學生沒有高職考的壓力,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數學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好,而且沒有學習的欲望,很多的學生抱有混日子的想法,所以對數學課基本不重視甚至完全放棄.
二、中職數學選擇性探討
基于上述的分析,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認為數學無用的想法稍微的有所轉變,讓數學課堂的教學能有效地實施下去,或者說讓學生學些有用的數學,帶著這樣的思考決定對所帶的實習班進行了一學期的教學實驗.
對實習班的教學內容進行了三大塊的調整:
(一)教學內容選擇化
數學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也就告訴我們現在的數學課堂不能只有知識的授受,還要關心學生是怎么學會的,他們學的過程有什么樣的體驗,把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落到實處.
根據實習班的整體的教學實際情況,學校安排的是實習班上三節數學課,上課的內容為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模塊,內容分別是三角公式及應用,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以及概率統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課本的內容并不適合學生,畢竟從高一開始數學的內容每學期都要求會考的,對于以前要求會考的內容這一批學生也沒有認真地學過,何況是現在呢,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上數學課的模式,學生在上課時不是想睡覺就是走神,更有甚者上課背著老師講空話,嚴重的影響到課堂的正常秩序,同時也會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
為了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把學生真正地拉回到課堂,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只能改變教學計劃,調整教學內容,自編教材.以袁長瑞先生編的《邏輯教室》作為開始,結合《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優等生最愛做的1000個數學思維游戲》等關于邏輯思維訓練的書籍,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實際情況,找到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數學邏輯推理題,將教學內容分為思維訓練方法模塊、數字推理模塊、圖形推理模塊和拓展游戲模塊四個部分.
思維訓練方法模塊是以常用思維方法訓練為教學內容的基礎教學模塊;數字推理模塊是以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系為教學內容的基礎教學模塊;圖形推理模塊是以圖像與圖像之間的邏輯關系為教學內容的基礎教學模塊;游戲推理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容的教學模塊.
這四個模塊單獨成章,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條件,可以進行自由地選擇;可以選擇一個模塊,也可以是兩個、三個,甚至是四個模塊,充分尊重學生選擇的自主權.
通過這四個模塊的整合教學,讓學生體會了邏輯數學的魅力,學習了基本的邏輯處理方法.而且,這種教學內容的選擇化調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課堂上的討論氣氛也很熱烈.通過相互討論得到結果,學生也很有成就感,同時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自信心.
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悶課的主要特征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無歡聲笑語,無思想交鋒,思維呆滯,悶課的結果是新課程的課堂較之傳統的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起來了,
(二)評價方式選擇化
數學課程的“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對于職高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關注點很多,如果一直讓學生動腦筋,對于實習班的學生來說是不合適的,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動腦,又能將注意力放到課堂上,同時教師也能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如何做到一箭三雕?只能調整教師的評價方式,讓多樣的評價方式呈現在課堂上,能讓學生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
以往的評價方式,大多是教師通過鼓勵的話語,或通過眼神等方式,從精神上來鼓勵學生.那么在實習班的課堂,不僅僅要從精神上來鼓勵他們,教師還可以采取一定的物質獎勵.當然,不一定要很貴的東西,可以是一份零食,一支筆,一個小掛件等等,畢竟每個人都有好勝心,學生也不例外.
在實習班上完數獨后,筆者決定在班里來一次競賽,看誰玩數獨最快,并把獎勵一個個的放在講臺上.面對著眼前的誘惑,學生都很急不可待,數獨題剛顯示出來,就迫不及待地去考慮問題.第一個作出來的很興奮地跑上講臺對答案,答案完全正確時,學生很開心地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或許以前的學習從來都是徘徊在及格的邊緣,而現在他能體會到勝利者的滋味,面前的物質誘惑反倒顯得不那么的重要,重要是內心的觸動,心靈深處的感悟.
除此之外,對學生還可以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自己給自己評價,也可以讓學生互相之間進行評價.
總之,讓每名學生都有其自身的自主選擇性,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得到自己的快樂源泉!
(三)教師角色選擇化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對話者、促進者、引導者.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從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角度、文化積累等方面體驗和把握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
“對話”,是一種以溝通與交流為基本特征的動態行為,它將以往教學中常常存在的“課堂權威”、“話語霸權”轉變為“課堂民主”“心靈溝通”.
師生之間在傳播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著情感,進行著心靈與心靈的溝通與交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與共鳴.在實習班上課,學生不需要學習系統的數學知識,因為走出校門后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很實用的,他們需要的是在實習過程中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機會來臨時我如何抓住機會展現自己,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情商.
在邏輯思維教學中特地安排了思維訓練的方法,有博弈思維法、集中思維法、假設思維法、立體思維法、靈感思維法、直覺思維法、歸謬思維法等,教給學生許多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與計算能力,邏輯判斷推理能力,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等,培養學生從事社會工作必須具備的一般素質.
因此,在學生面前,教師不僅僅只是教師,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家長,更應該是親密無間的伙伴.只有這樣把教師的角色進行選擇化,學生才能得到其自己想要的發展,才能享受其自己想要的人生.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實際上還是對數學的一些內容是感興趣的.這種“選擇性”探索,還是很有意義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能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課,筆者還會進行這些有益地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M].2014年11月.
[2]馬復等著.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學習評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3]葉瀾等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