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勇
高中數學教育應該從實際內容出發,教師把學生從課堂中釋放出來,創新教學方式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中來,讓學生不再感到數學是一門枯燥困難的學科,端正數學學習態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并非是一門遙不可及的學科,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他們能夠更加深入數學知識,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在解答中感受到快樂,這便是“導研式教學”存在的魅力.高中數學是個具有很強探索性的學科,需要學生開動腦筋,自主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教師應該利用“導研式教學”具有的優勢,全面關注學生每一個發展點,讓學生能夠在高中數學這門課更加全面發展.
一、用心安排課堂,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主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同時要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讓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脫離出來,提高每堂課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學習更為飽滿熱情.例如,高數中的“任意三角函數”這一課時教學中,在這堂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先對本節課內容進行自我總結,提煉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部分,找出自己急需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進入這堂課的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立即進入學習主體地位,讓他們開始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請教老師.對于“任意角”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同學自我解答其中的含義,然后再根據學生的答案教師進行修改.在這節課中,學生對“任意角”理解的難點主要是旋轉方向的問題,逆時針旋轉為正角度,反之則為負角度.在這一點上教師要多多提醒學生不要混淆概念.在其他章節同樣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先自行預習課本內容,對課本中知識概念進行總結歸納,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形式讓學生解答概念性問題.讓課本上簡單的概念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并實際運用,把知識點的總結歸納歸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來完成每一章節的知識點學習,教師只是從旁指導提醒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應該多加注意避免犯錯.再比方說在“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解完“等差數列”后,讓學生自己探究“等比數列”,然后尋找等比數列中q值與等差數列中d值存在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具體數字案例來從旁協助學生解答這一問題,但是其主要思考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完成,這種探究結束后,學生對整個“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之間的關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二、把抽象的數學轉化為具體的實際方法
高中數學是一個理論性和抽象性的學科,在這些知識點的認知上,學生需要通過一定時間來理解消化所接受的概念性內容,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的案例來減少學生理解上的誤差,積極轉變高中數學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具體示例中來尋找概念性的要點.在解決具體案例的同時,學生能夠充分領略到數學帶來的無窮魅力,進一步加大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空間中的平行關系”這一章節中,這一章節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種,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可以從很多生活實踐中觀察到課本所包含的內容,很多建筑、生活用品和身邊環境都存在各種平行關系,所以學生可以讓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在身邊尋找空間平行的實例來理解空洞的數學概念.照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把課本中抽象定義與生活中具體案例緊密聯系起來,讓課本字面意思轉化為身邊的具體實例,能夠更加準確把握理論知識點,掌握數學概念.再者,“圓錐曲線”有關拋物線概念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來講解這章節內容.將拋物線概念與橋梁拱橋等具體問題聯系起來,利用講解橋梁知識點內容來剝繭抽絲的闡述拋物線所存在的難點,甚至可以利用橋梁模型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抽象概念,在橋梁具體數據中來理解拋物線存在的定義,這個過程能夠讓學生將課本內容具體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讓他們更好的發生生活中的美,同時還體驗了數學所帶來的美.
三、自主鉆研,創新思維
“導研式教學”能夠將學生置于整個教學的主體地位,在這個背景下,學生需要不斷認識新的教學體系,促進自己思維不斷開闊.就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學生需要自己具備極高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體系,除了教師講解課本知識,學生可以利用發散性思維去擴展書本上的概念,用數學工具解答具體的實際問題,這些都是教師教不來的,需要學生自己自我去發掘,這就是為什么同樣是課堂授課,學生成績卻參差不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傳統的教授學生課本知識,還要采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利用數學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線、圓的關系”這一章節中,圓與直線存在有三種關系:相交、相離和相切.在這些關系中直線和圓隨著互相關系的變化存在著不同的關系,這些都是課本上已經傳授的內容,但是學生可以發散性思維想一想,是否還存在有第四種關系,讓學生去憑空想象一下,第四種關系是否存在邏輯點,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思考中去,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讓他們投入到數學的樂園中來.創造性思維對學生整個學習生涯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學生帶著發散性的思維去學習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每一個知識點,并且通過創造新思維來激發自己的潛力,讓終身學習都更加充實.
再比方說,“解三角函數”中,教師會首先講解正弦余弦正切等內容,在詳細講解完之后,除了這些之外,教師還能向學生提出余切的概念,但是教師不會去首先解答,要讓學生先自己慢慢探索,從正弦余弦正切中總結概念,歸納出規律,然后從規律中來探索出余切的知識要點.這種方法能夠很好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自己總結規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結 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育應該從實際內容出發,教師把學生從課堂中釋放出來,創新教學方式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中來,讓學生不再感到數學是一門枯燥困難的學科,端正數學學習態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并非是一門遙不可及的學科,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他們能夠更加深入數學知識,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在解答中感受到快樂,這便是“導研式教學”存在的魅力.高中數學是個具有很強探索性的學科,需要學生開動腦筋,自主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教師應該利用“導研式教學”具有的優勢,全面關注學生每一個發展點,讓學生能夠在高中數學這門課更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冰.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5):54-55.
[2]黃躍華.導研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4(6):112-113.
[3]薛裕寶.關于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與實踐研究思考[J].高考:綜合版,2015(5).
[4]楊建仁.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旬刊,2014(1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