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20世紀70年代,國際金融領域發生了重大變化:匯率制的變化、銀行業自身的變化發展、以及國際資本流動、國家政策的放松等,為金融衍生工具提供了經濟環境;銀行以及一些金額機構,更是推動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成長;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經濟發展的大力推動,更是為衍生金融工具提供了技術基礎。 正是由于各方面的發展,使得現代意義上的衍生金融工具產生并迅速發展起來。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處于初級階段,此外,它的發展還存在相應的問題,所以,我們不得不采取相關的對策來促進它的發展。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近狀;主要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18-0129-02
金融衍生工具在上世紀下半期產生。經過不斷的發展,現今國際金融市場衍生工具市場上,不論是金融衍生工具還是配套的組合產品,都在不斷的發展起來。國內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現今處在萌芽時期,和國外發達國家是遠遠不能相比的,不僅如此,還受到各種問題的困擾。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因此,我國也就不應當落后,也該采取措施,盡快進入發展的下一階段。
1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金融衍生工具,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有不同的詮釋。從字面上看來,是一種價值依賴于其他原生型金融工具的一種金融產品;也可以說是一種交易的手段或者媒介,它的價值源于某種基本價格、利率或者指數;或者是以原生型金融工具存在為前提,以它們為買賣對象,也由它們決定價格。總之,金融衍生工具就是衍生的金融產品。
1.1 金融衍生工具的種類
①按基礎工具的種類可以分為:股權式衍生工具,貨幣衍生工具和利率衍生工具
②按風險收益的特性可以分為:對稱型與不對稱型
③按交易方法與特點可分為:金融原期和約,金融期貨,金融期權和金融互換
1.2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
它在原生金融工具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所以它更具特性,它的期限更長,不穩定性也很強,還有較大的風險性,此外還有杠桿性和聯動性。
1.3 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功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衍生金融工具也在不斷的發展起來,它的功能不斷擴展。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是指它在經濟發展和企業金融中所起到的作用。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基本功能。
①規避風險、保值功能和投機功能:避險保值以適當的抵消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活動來減少或者消除某種基礎金融工具或者商品的風險,目的在于犧牲一些資金以減少或消除風險,而投機與規避反其道而行之,投資者更愿意在高風險下投資以獲取高額利潤。
②價格發現功能和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功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中,市場參與者相當廣泛,也就帶來了各種基礎資產的相關供求信息和市場預期,通過交易所內類似的拍賣方式的公開競爭形成一種市場均衡價格。而正是因為它的價格發現功能,就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衍生金融工具本身也有利于信息的傳播,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能夠降低交易費用和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
2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近況
我國的金融衍生產品是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但是卻是在90年代才真正的建立起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而在建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時候,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就在不斷的開始進行了,經過不斷交易發展,也就出現了更多的新品種,比如外匯期貨、國債期貨、指數期貨及配股權證等。經過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期的發展,各種衍生產品也開始受到普通市民的關注。此后,它的發展不斷成熟,品種也越來越繁多。發展至今,也有了可觀的成績。當前,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實際發展狀況為。
2.1 規模日益增大,品種繁多
當前全球化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經濟也在不斷的發展著,國際上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相應發展起來,我國的金融衍生產品從最初的剛剛引進,到正式發展起來,以及現今越來越繁多的品種 ,發展已經呈現出越來越好的趨勢。
2.2 交易場所比較集中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區域經濟因素,并且呈現正相關的聯系,在我國國內,經濟發展快,前景好的地方,比如沿海、東部地區,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態勢就越好,交易場所也更多;而在靠近內陸的西北、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發展速度也比較緩慢,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發展自然就比較小,交易場所也就不多。
2.3 主要交易者是銀行
我國經濟是在改革開放后,逐漸復蘇的,在經濟恢復的初期,許多中小型的商業銀行也不斷成立起來,銀行的增加導致競爭也增加,為了銀行更好的發展,獲取更多利潤,它們便對衍生金融產品進行試水,成功之后便開始開拓市場,還懂得用金融衍生工具來降低和規避風險。自此,衍生金融產品在銀行間發展火熱起來
3 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當前我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狀況來看,發展速度快,發展趨勢也很好,但是由于處于初級階段,我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也還是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3.1 市場規范化建設不足
我國現在的金融衍生品發展勢頭是不錯,發展速度也很快,但正是因為較快的發展步伐,使得起步不規范,監管也混亂。很多機構對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都有一定的管理權,比如證監會、財政部、證交所等等,所以就出現了多方管理,政策不穩定交易秩序混亂。其次,由于我國衍生金融市場出于發展初期,交易制度、交易程序的制定也不規范、不完善。
3.2 現貨市場規模不匹配
由于衍生產品是原生金融工具衍生出來的,具有派生性。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有了成熟完善的現貨市場作為為基奠,衍生產品的市場才能好的發展起來。現貨市場規模不合理,市場價格也會變得混亂起來。當期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容量小,價格的人為控制就會比較嚴重。
3.3 產品設計不盡合理
物極必反的道理誰都懂,而在金融衍生產品方面也是很適用的,金融機構為了降低、規避和轉移風險,所以開發了金融衍生產品。然而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獲取更大的利潤,一些金融機構過度運用衍生金融產品以及相關產品組合,以至于到后來,不僅沒有把風險轉移,更是降低了利潤,加大了風險,而這些都是因為產品的不合理的設計而導致的。
3.4 缺少真正市場均衡價格
市場均衡價格就是會使商品或者勞力的供需達到平衡的價格。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處于發展初期,政府監管比較嚴格,其次對外匯制度的管理也非常嚴格,所以,現今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并非正正的市場均衡價格,這樣就會削弱金融衍生產品規避風險、發現價格的功能。由于國家對外匯管理制度仍然較嚴,所以還未能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和利率市場化。另外,銀行存貸款利率、國債發行利率還受國家的管制,所以真正的市場利率也還不能形成和發展起來。
3.5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信息披露制度,也稱公示制度、公開披露制度。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處于發展初期,制定的與金融衍生產品相關的國家政策比較嚴謹,對于金融衍生產品的價格管制嚴格,使得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化程度低。除此以外,國家政策還嚴重影響到了重大信息的披露以及財政政策的公布。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市場經濟發展也比較成熟,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市場經濟也更加成熟,信息披露和政策發布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來說程序更為嚴格,而我國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好,信息披露范圍比較狹窄,對于很多問題的界限都劃分不清,而且信息披露頻率也很低。
4 發展對策
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引進了金融衍生工具,在上世紀90年代才真正發展起來,所以發展至今都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發展較快,但是卻并不完善,所以今后發展過程中應當穩中求進,要一步步進行,不可操之過急,在發展的同時,不僅要注重自我發展,更是要學習的先進經驗,將國內國外相結合,以促使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成長到更高一個層次,此外,讓它能在以后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助力,所以當前我國應采取如下發展對策。
4.1 推動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國際化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國際化發展無非就是兩個角度,其一讓本國企業進入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其二讓外國資本進入到本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而就當前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來看,需要經過兩個階段,先是要發展好國內市場,開發更多金融衍生產品,貼別是能夠更好為社會服務的貼近民生的產品;二是要邁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針對這一階段,則應當放寬政策的管制。
4.2 建立健全市場立法和監管體制
健全的法律是經濟良好運行的保障,也是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更好發展的前提。在法律方面,要健全相關的法律,修正不合理不健全的制度,制定新的更為嚴謹的法律,不僅如此,還要有針對性,對于不同產品要有不同的法律法規,讓法律法規的實施更切實有效。而在監管體制上,從總體上來講,首先建立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然后再建立行業自律的監管體系。
4.3 加大金融監督力度
金融衍生產品本身可以轉移風險,但是也具有高風險性,所以就要加大監管力度,更甚者,還可以進行全面監督。在加強監管的同時,還應當披露重要信息,讓投資者掌握更多相關有用的信息,從而分散和降低風險,有效的化解和防范市場風險。
4.4 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
現今,對于利率的管制,政府已經不如一開始那么嚴格,所以,利率的市場化程度也已經提高,但是還遠遠不夠,要想發展到完全市場化,還得要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來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
4.5 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
在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中,對于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而且還相對比較復雜,所以我們應當培養和引進專業性人才,注重他們專業能力、應變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讓他們更具專業性,可以更快更好的識別風險,測量風險甚至是控制風險。
5 創新金融衍生工具和產品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發展活躍起來,金融衍生產品的種類才會更加繁多,對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毫無疑問,可以增加市場活力,促進新產品的推出,品種越多,投資者就越多,交易量也就相應會增加,經濟自然而然就會更快更好地發展起來,這對于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唐·錢斯,羅伯特·布魯克斯.衍生工具與風險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 出版社,2015.
[2] 鄧傳偉.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模型比較[J].商業時代,2005,(20).
[3] 劉力耕.金融衍生品市場研究[J].金融與保險,2002,(3).
[4] 王飛.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發展障礙與對策[J].金融投資,2006,(297).
[5] 孫玉甫.衍生金融工具會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