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雅,毛文娟
(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天津300222)
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研究
王仙雅,毛文娟
(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天津300222)
將營銷學領域相對成熟的 Kano模型應用到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研究中,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六大方面共17種責任進行了Kano模型需求分類。通過問卷調查,得到了6種必備需求、8種一維需求和3種魅力需求,以及每種需求是否滿足對消費者滿意度和不滿意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食品企業必須率先滿足消費者的必備需求,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不滿意;其次盡量滿足一維需求,可依據滿意度系數決定履行的優先順序;最后,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滿足消費者的魅力需求,以大幅提高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滿意度。
企業社會責任 消費者期望 Kano模型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這一概念自20世紀60年代被提出以來,便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其中消費者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是學術界恒久不變的研究話題。由于消費者可以運用“貨幣選票”決定企業在市場上的生死存亡,因此是企業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決定著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國外學者 Creyer和Ross(1997)[1]早就指出,應把消費者的期望作為企業實施社會責任行為的重點問題進行研究,因為消費者的期望在其購買決策中起重要作用。Perez和Bosque(2014)[2]研究表明,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直接相關,應引起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我國也有研究指出:需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建立 CSR的優先標準,以準確地向企業傳遞信息,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互動。[3]然而從已有文獻上看,大多數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焦點是運用情境模擬法設計對比試驗,研究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或響應,如企業社會責任對顧客滿意度、忠誠度和購買意愿的影響,[4-8]只有少數學者關注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更鮮有以食品企業為研究對象的文獻。
食品行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行業迅猛發展,雖然滿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但同時呈現出了小、亂、雜的發展態勢,食品安全狀況不容樂觀,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叭矍璋贰薄笆萑饩薄疤K丹紅”“地溝油”“染色饅頭”“工業明膠”等事件的爆發令百姓觸目驚心,百姓的餐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進而引發了一系列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質疑與問責。由于食品行業本身利潤不大,履行CSR又意味著成本的上升,那么如果 CSR行為無法得到消費者的積極響應,勢必會大大降低食品企業履行 CSR行為的動力。因此,為推動食品企業履行 CSR,就應讓企業清楚哪種 CSR是消費者最關心的、最能提高消費者對食品企業信心的。
1984年,日本學者狩野紀昭(Noriaki Kano)提出Kano模型,[9]旨在解決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改進問題。該模型從探究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同時引入行為學家赫茲伯格(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巧妙地將滿意、不滿意兩個因素與消費者的期望聯系到一起,把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劃分為不同類型,并針對每種類型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眾所周知,滿意度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結果變量之一,能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因此 Kano模型一經問世就深受各國學者青睞,現已被應用到圖書館情報、知識管理、教學質量評估等多個研究領域。鑒于此,本文利用Kano模型的優勢,挖掘消費者視角下食品企業 CSR的類型,揭示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以向食品企業傳達哪些社會責任迫在眉睫、哪些社會責任可延緩履行,從而為食品企業 CSR的實施指明方向。
1.1 企業社會責任及其維度
企業社會責任描述了一種企業與社會的關系,具體講,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10]早在1971年,國外學者Emst就對財富500強披露的社會責任進行了調查研究,歸納出了CSR的6個維度,分別為環境、機會平等、社會公益、產品質量安全、員工和股東。8年之后,Carroll提出了 CSR的 4個層次: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自由責任,具體包括 6個維度:用戶至上、環境、種族歧視、產品安全、職業安全和股東利益。這兩篇是西方較早的系統性研究 CSR維度的文章,之后也有學者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來劃分 CSR的維度,如 Perez等人(2013)[11]建議應從消費者、股東、員工和社會的角度構建CSR的維度。我國關于CSR的研究起步較晚,CSR維度的劃分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西方的研究,但也不失中國特色。徐尚昆和楊汝岱(2007)[12]基于中國情景,把CSR劃分為9個維度: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環保保護、客戶導向、以人為本、公益事業、就業、商業道德和社會穩定與進步,后 3種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維度。雖然學術界已有很多關于 CSR維度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仍未得到統一的、明確的維度劃分。
1.2 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
早期的消費者由于不了解企業社會責任,比較重視與產品質量和價格相關的產品屬性。然而,隨著環境污染、氣候變化、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凸顯,消費者的社會責任意識逐漸增強,國外有研究表明當消費者認為企業的某種責任很重要時,會主動搜尋信息,監督企業的行為。[13]并且消費者愈發不能忍受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行為,2002年Cone Corporate Citizenship調查結果顯示,89%,的美國消費者愿意通過轉換品牌、拒購企業股票來懲罰不負責任的企業。[14]
近 5年,我國學者也開始探討消費者眼中的CSR。鄧德軍和蔣侃(2011)[15]調查了消費者期望的CSR內涵,結果表明消費者最看重企業的消費者責任,比較看重企業的法律責任和員工責任,相對不看重企業的社會公益責任和經濟責任。何小洲和劉暉(2011)[16]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產品自身質量、售后服務、商業道德、危機事件的處理、公益行為及管理層社會形象構成了消費者眼中的 CSR,并且產品質量與服務是消費者感知最深的 CSR,可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行為。鑒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嚴峻性,目前我國也有學者分析消費者對食品企業 CSR的期望。趙越春和王懷明(2013)[17]通過大樣本調查發現,消費者認同食品制造企業應對股東、債權人、消費者、員工、供應商、社區和政府承擔社會責任,其中認同度最高的是消費者責任,因為消費者更希望食品制造企業能保障食品安全,履行對消費者的責任。陳曉峰(2014)[18]聚焦牛乳制品行業,研究了消費者視角下 CSR的維度,經因子分析得到消費者責任、員工責任、慈善責任、社會公共責任和經濟責任共 5個維度,其中消費者責任的特征值最大。
綜上所述,無論何種企業類型,消費者對CSR的期望基本得到了一致性的結論,即消費者更關心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關的消費者責任。但關于消費者對CSR各個維度的需求類型感知,以及各個維度是否滿足對消費者滿意與不滿意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清晰的結論。因此本文憑借 Kano模型的優勢進一步挖掘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
1.3 Kano模型
1.3.1 Kano模型的基本理論
Kano模型把消費者需求與滿意和不滿意聯系起來,定義了以下 5種需求類型:①必備需求(Must-Be Requirements,簡稱 M),即消費者認為最基本的、理所應當的需求。滿足必備需求不會引起消費者多大的滿意,但是不滿足會帶來極大的不滿意。②一維需求(One-Dimensional Requirements,簡稱 O),即線性需求,當一維需求得到滿足時,會引起消費者的滿意;反之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意。③魅力需求(Attractive Requirements,簡稱 A),即能給消費者帶來驚喜的需求。魅力需求得到滿足,能引起消費者極大的滿意;若得不到滿足,也不會引起消費者多大的不滿意。④無差異需求(Indifferent Requirements,簡稱 I),即消費者不關心的需求,這類需求不管是否能滿足,都不會引起消費者多大程度的滿意或不滿意。⑤逆向需求(Reverse Requirements,簡稱 R),即消費者討厭的需求,這類需求充分滿足時反而會降低消費者的滿意。
由定義可知,必備需求、一維需求和魅力需求是會對消費者的滿意與不滿意產生影響的需求,必備需求與不滿意直接相關,一維需求與滿意和不滿意均直接相關,魅力需求與滿意直接相關,因此這 3種需求是食品企業應重點關注的。而對于無差異需求,食品企業不需投入過多的資金和精力,但是狩野紀昭后期的研究發現,消費者對某種需求的類型界定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由無差異需求→魅力需求→一維需求→必備需求,所以無差異需求也應引起食品企業的注意。逆向需求則應堅決禁止。
單從概念上界定 5種需求無法看出某種需求滿足了能帶來多大程度的滿意,或不滿足能引起多大程度的不滿意,因此Berger(1993)[19]根據Kano模型定義了以下顧客滿意度系數以解決上述問題。


Si和 Di在本文中的含義分別為針對食品企業的某種 CSR,滿足了能對消費者的滿意度帶來多大程度的提高,不滿足能對消費者的滿意度產生多大程度的降低。Si的取值范圍是[0,1],Di的取值范圍是[-1,0]。Si越接近 1表示對滿意度的影響越大,越接近 0表示對滿意度的影響越??;Di越接近-1表示對不滿意度的影響越大,越接近 0表示對不滿意度的影響越小。
1.3.2 Kano模型分析技術的實現方式
狩野紀昭等人針對 Kano模型開發了一種問卷調查方式,問卷中每個題目都由正反兩個方面構成,正面是當某種需求得到滿足時,消費者有何感受;反面是該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消費者又有何感受。每個方面各有 5個可供選擇的答案,分別是喜歡、理應如此、無所謂、勉強接受和不喜歡。Kano模型給出了每種正反組合相應的需求類型(見表 1),根據被試者對同一需求的正反回答,確定被試者對該需求的分類,再通過收集所有被試者對該需求的分類來判斷該需求屬于哪種類型(哪種類型出現的次數最多,該需求就屬于哪種類型)。

表1 Kano模型分類評估表Tab.1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sheet of Kano model
A、O、M、I和R分別對應上述5種需求類型,Q對應可疑結果,即自相矛盾的答案組合,可能是被試填寫錯誤或未理解調查用意導致的,在整理問卷時應剔除含Q結果的問卷。
2.1 問卷設計
本文設計的問卷共包含3個部分。第1部分是向被調查者闡明調查意圖,講述問卷填寫方法。第 2部分是具體的調查內容。測量題目的確定參照利益相關者理論下 CSR維度的劃分,借鑒以往關于消費者視角下 CSR認知的研究,同時結合食品企業本身的行業特點,設計了CSR的六方面責任,分別為消費者責任、員工責任、環境責任、政府責任、行業責任和社區責任,具體的測量題目見表 2。測量題目的調查方式采用Kano模型的正反問法,以Q1為例:正面問法“如果食品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您會?”反面問法“如果食品不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您會?”第3部分是被調查者人口統計特征的收集。
2.2 調查方法及樣本特征
本文以天津市某兩所大學的大四本科生和研究生為被試(一所為 985院校、另一所為普通本科院校),選取學生為被試的理由是:首先,以往類似研究發現采用學生樣本和非學生樣本的研究結論一致;[20]其次,大四本科生和研究生基本形成了對事物的評判標準,對CSR有更清晰的認識,更容易理解Kano模型的問卷填寫方式;最后,大四本科生和研究生能代表中國未來消費者的特征,加之食品企業 CSR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調查這類群體對食品企業CSR期望,更有利于食品企業的長期發展。
調查方式采用現場發放、當場收回問卷的方式,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答案。本研究共發放問卷 320份,回收有效問卷 259份,有效回收率為80.94%,。在有效問卷中,被調查者的樣本特征為:從性別上看,男性 104人(40.15%,),女性 155人(59.85%,);從專業上看,經濟管理類專業 155人(59.85%,),法政文史類專業 37人(14.28%,),理工類專業 67人(25.87%,);從文化程度上看,大四本科生179人(69.11%,),研究生 80人(30.89%,);從學校類型上看,985院校 141人(54.44%,),普通本科院校118人(45.56%,)。
經統計歸類得到如表 2所示的結果。17種責任的Kano模型分類為:必備需求M包括Q1、Q6、Q9、Q11、Q12 和 Q13;一維需求 O 包括 Q2、Q3、Q4、Q5、Q8、Q10、Q14 和 Q17;魅力需求 A 包括 Q7、Q15和 Q16;無差異需求 I未出現。對每種類型分別計算了 Si和 Di,Si的平均值為 0.56,Di的平均值為-0.7。單從 Si和 Di的值來看,社區責任得到滿足更能引起消費者的滿意(該維度的 Si值普遍大),消費者責任和政府責任得不到滿足更易引起消費者的不滿意(該維度的Di的絕對值普遍大)。以下對研究結果中出現的3種需求類型做詳細的闡述。

表2 基于Kano模型的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需求統計結果Tab.2 Statistical resul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food enterprises from consumers based on the Kano model
3.1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中的必備需求
研究得到了6個必備需求,除了社區責任維度以外,其他 5個維度都涉及了必備需求,說明必備需求并不局限于某一個維度,在5個維度中均有消費者認為理應得到滿足的責任。通過觀察發現,這 6個必備需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均為食品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如食品安全、員工工作環境保障、不污染環境、遵紀守法等。6個必備需求對應的 Si值均低于平均值 0.56,表明滿足必備需求并不會使消費者多滿意,相反,6個必備需求對應的 Di的絕對值普遍大于平均值的絕對值 0.7,表明如果此類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引起消費者極大的不滿意。因此,必備需求是決定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關鍵,食品企業應優先滿足此類需求,以保證履行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3.2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中的一維需求
表2 中列出了消費者期望的8個一維需求,一維需求得到滿足消費者會欣喜,得不到滿足會失望,因此一維需求的滿足不僅能提高滿意度而且能降低不滿意度。Si和 Di的雙高區域通常會出現在一維需求中。一維需求與必備需求的本質區別是:必備需求在消費者看來是“必須”要滿足的,而一維需求是消費者“希望”(非必須)得到滿足的。相對而言,消費者對必備需求的需求程度更強。因此,食品企業應先滿足消費者的必備需求,再考慮履行一維需求對應的企業社會責任。
3.3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中的魅力需求
本研究得到了3個魅力需求,分別是幫助員工發展、關心弱勢群體和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其中有兩個是社區責任維度下的責任。這類需求 Di的絕對值均低于 0.7,且 Si值均高于平均值 0.56,表明不滿足魅力需求不會引起消費者多大程度的不滿,但滿足了能帶來極大的滿意。因此食品企業在滿足了必備和一維需求后,倘若還有額外的資金,可用來建設魅力需求,以提升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滿意度。
為了直觀顯示需求分類結果,[21]本文分別以 Si為X軸,以Di為Y軸(Di取絕對值),以Si和Di的平均值為X軸與Y軸的交點坐標,繪制了如圖1所示的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消費者滿意度矩陣。

圖1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消費者滿意度矩陣Fig.1 Consumer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matrix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food enterprises
在圖1中,矩陣被X軸和Y軸劃分出了4個區域。必備需求M主要集中在左上方區域,代表了低Si高 Di,是食品企業最需關注和履行的社會責任,這類責任得以滿足會大大降低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不滿意的呼聲、平息民眾的怨氣。
一維需求 O中有 3個責任落在了右上方區域,即 Si和 Di的雙高區域,該區域為最佳改善區域,因為該區域得到改善既能提高滿意度也能降低不滿意度,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類需求也稱為純一維需求。進一步觀察發現,3個責任分別為提供準確、全面的食品信息,公平地對待每位消費者和能處理好消費者的退換貨需求,均屬于消費者責任維度。這與文獻[15]、[16]和[17]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消費者對與自身利益最緊密相關的責任的期望最高。一維需求O中的采取正當競爭方式落在了左上方區域,屬于偏必備需求的一維需求,對不滿意的影響強于對滿意的影響。一維需求中的另 4個落在了右下方區域,屬于偏魅力需求的一維需求,對滿意的影響強于對不滿意的影響。
魅力需求 A的 3個責任均落在矩陣的右下方,代表了高Si低Di,是食品企業滿足繼M和O之后應考慮履行的責任??v觀這 3個責任,多為企業社會責任中的高層次責任,與慈善、公益事業相關,盡管這類責任的履行能大大提高企業的聲望,但是只有當食品企業已滿足了M類需求后,需要回饋社會時,才應考慮,否則會給消費者偽善的感覺。
本文創造性地將 Kano模型應用到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研究中,對食品企業 CSR的17種責任進行分類,得到6種必備需求、8種一維需求和 3種魅力需求。必備需求是消費者最基本的需求、是食品企業應率先履行的;一維需求的地位僅次于必備需求,應按偏必備需求的一維需求、純一維需求和偏魅力需求的一維需求的先后順序履行;魅力需求應放在必備需求和一維需求之后履行。因此,食品企業應根據需求類型決定實施 CSR的優先順序,合理配置資源。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責任消費意識的提高,消費者對 CSR需求類型的界定會發生變化,魅力需求可能會演變成一維需求或必備需求,所以食品企業應靈活掌握CSR的實施策略,使CSR的發展順應歷史潮流。根據目前對 17種責任的分類結果,得到以下研究啟示:
①確保政府責任和消費者責任的主體地位。政府責任中的兩個題目均為必備需求,說明消費者把企業應盡的法律責任看得很重,企業若想長期發展首先要守法、依法納稅,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和肯定。消費者責任中有 1個必備需求、3個純一維需求和1個偏魅力需求的一維需求,因此需先滿足食品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之后考慮為消費者提供準確的食品信息、公平對待消費者、處理好退換貨需求,最后再搭建抱怨反饋系統。
②推進員工責任、環境責任和行業責任的履行。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是由員工支撐的,所以食品企業理應對員工履行責任。員工責任中必備需求、一維需求和魅力需求均存在,企業在履行員工責任時要先保證員工擁有安全的工作環境,其次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最后可考慮員工的職業發展。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責任絕對不容忽視。在環境責任中,食品企業應先保證食品的生產過程不污染環境,然后再考慮包裝的環保性。關于行業責任,食品企業作為食品行業的一員,應首先做到誠信經營、遵守行業道德,其次采取正當的競爭方式,以減少行業亂象、保證食品行業持續有效的發展。
③巧用、慎用社區責任。社區責任中不存在必備需求,說明社區責任中沒有消費者認為理應得到滿足的需求。社區責任中的 3種責任中,2個屬魅力需求、1個屬偏魅力需求的一維需求,說明關注弱勢群體、參與公益活動和慈善活動以及提供公平就業機會能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進而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也有研究表明企業若未履行基本責任,直接經營慈善事業,反而會給消費者偽善的感覺,所以消費者應巧用、慎用社區責任。■
[1] Creyer E H,Ross W T. The Influence of firm behavior on purchase intention:Do consumers really care about business ethics? [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7,14(6):421-432.
[2] Perez A,Bosque I R. How customers construc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mages:Test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J]. BRQ Business Research Quarterly,2014(7):1-15.
[3] 王曉東,謝莉娟. 責任消費與企業社會責任的互動影響機制——理論回顧、邏輯比較及路徑選擇[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10):12-16.
[4] Walsh G,Bartikowski B. Exploring corporate 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sociations as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cross-culturall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8):989-995.
[5] Martinez P,Bosque L R. CSR and customer loyalty:The roles of trust,customer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ompany and satisfa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3(35):89-99.
[6] 周延風,羅文恩,肖文建.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與消費者響應[J]. 中國工業經濟,2007(3):62-69.
[7] 周祖城,張漪杰. 企業社會責任相對水平與消費者購買意向關系的實證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2007(9):111-118.
[8] 馬龍龍. 企業社會責任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J]. 管理世界,2011(5):120-126.
[9] Kano N. 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 [J].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1984,41(2):39-48.
[10] Van Marrewijk M.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of CSR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between agency and communion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44(2-3):95-105.
[11] Perez A,Bosque L R. Measuring CSR image:Three studies to develop and to validate a reliable measurement tool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3,118(2):265-286.
[12] 徐尚昆,楊汝岱.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范疇的歸納性分析[J]. 中國工業經濟,2007(5):71-79.
[13] Dawkins J,Lewis S. CSR in stakeholder expect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company strategy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44(2):185-193.
[14] Dannielle B,Alan J. Brand councils that care:Towards the convergence of branding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2003,10(4):327-339.
[15] 鄧德軍,蔣侃. 消費者預期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11(10):93-101.
[16] 河小洲,劉暉. 消費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認知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1(8):11-16.
[17] 趙越春,王懷明. 消費者對制造業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及影響因素研究——江蘇食品制造業案例[J]. 產業經濟研究,2013(3):101-109.
[18] 陳曉峰. 企業社會責任與顧客忠誠度關系的實證分析——基于牛乳制品消費者的視角[J]. 科研管理,2014,35(1):98-106.
[19] Berger C. Kano’s methods for understanding customerdefined quality [J]. Center for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1993(4):3-35.
[20] 劉建花,楊蕙馨. 基于 Fishbein合理行為模型的消費者響應企業社會責任的機理研究[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10):108-115.
[21] Sauerwein E,Bailom F,Matzler K,et al. The Kano model:How to delight your customers [J]. International Working Seminar on Production Economics,1996,5(1):6-18.
Consumer Expecta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Food Enterprises
WANG Xianya,MAO Wenj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e Kano model which is comparatively mature in marketing field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consumer expecta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food enterprises. 17 indexes concern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food enterpris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Kano model.Through the survey,6 kinds of must-be requirements,8 onedimensional requirements and 3 attractive requirements were foun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od enterprises must meet must-be requirements first to reduce dissatisfaction of consumers,and then try to meet one-dimensional requirements based on coefficient of satisfaction.Finally,food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meet attractive requirements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satisfaction of consumers when fund is sufficien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nsumer expectation;Kano model
F270
A
1006-8945(2016)11-0083-06
天津科技大學青年創新基金“食品安全責任群體性缺失的形成機理及其治理機制研究”(2014CXYY01);“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治理與社會責任研究”青年學術團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戰略性并購、質量安全與企業成長:基于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的實證研究”(15YJC790075)。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