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雪
?
妊娠糖尿病患者脂代謝異常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
孫 雪
【摘要】目的 探討妊娠糖尿病患者脂代謝異常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農安縣伏龍泉鎮中心衛生院行產檢并分娩的孕婦118例,其中妊娠糖尿病42例作為觀察組為研究對象,妊娠期糖耐量受損36例作為對照組1,糖耐量正常40例作為對照組2。比較3組孕婦的孕期體重、血脂水平及相關圍生期資料。結果 觀察組孕婦的血漿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分娩前體重均明顯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明顯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羊水糞染和新生兒轉入NICU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空腹血糖、總膽固醇水平及孕婦體重增加均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呈正相關(r=0.593、0.612、0.577,P<0.05)。結論 妊娠糖尿病孕婦不僅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還要積極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巨大兒及圍生期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脂代謝異常;新生兒;出生體重;圍生期并發癥
農安縣伏龍泉鎮中心衛生院,吉林長春 130200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間發現或發病的由不同程度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1]。以往臨床多關注糖代謝異常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注重GDM患者的血糖控制,而往往忽視了血脂檢測及控制對GDM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2]。本研究就GDM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檢測,并探討脂代謝異常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農安縣伏龍泉鎮中心衛生院行產檢并行剖宮產的孕婦118例為研究對象,排除肝腎疾病、惡性腫瘤、其他內分泌疾病及妊娠期高血壓。將118例孕婦分為GDM孕婦42例作為觀察組,妊娠期糖耐量受損孕婦36例作為對照組1,糖耐量正常40例作為對照組2。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記錄所有孕婦的年齡、孕齡、身高、孕前及分娩時的體重,計算體重指數(BMI),以BMI≥25 kg/m2定義為肥胖,記錄術中羊水糞染情況、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出生體重及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例數。
1.2.2 血液指標檢測方法 分娩當日抽取空腹肘靜脈血5 ml,室溫下靜置10 min,離心取上層血清。采用日立N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3組孕婦年齡、孕前體重、孕前肥胖比例及孕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孕婦孕前BMI及分娩前體重明顯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1和對照組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期體重增加高于對照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組血糖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孕婦FBG、TC、T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對照組1和對照組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HbA1c水平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對照組1高于對照組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LDL、HDL水平與對照組2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1、對照組1和對照組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3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 3組孕婦分娩孕周和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新生兒出生體重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1和對照組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3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表2 3組孕婦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較(±s)

表2 3組孕婦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FBG(mmol/L) HbA1c(%) TC(mmol/L) TG(mmol/L) LDL(mmol/L) HDL(mmol/L)對照組1 36 4.7±0.8 6.2±0.6 4.2±1.0 3.1±0.7 2.3±0.7 1.5±0.4對照組2 40 4.4±0.7 5.2±0.4 4.2±0.9 2.9±0.7 2.1±0.6 1.6±0.4觀察組 42 6.9±0.9 6.5±0.7 6.0±1.0 5.1±1.1 2.5±0.7 1.2±0.5
表3 3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s)

表3 3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s)
組別 例數 孕周(周) 出生體重(kg) Apgar評分(分)對照組1 36 38.8±1.2 3.4±0.3 9.1±0.3對照組2 40 38.4±1.1 3.3±0.3 9.1±0.3觀察組 42 38.7±1.2 3.7±0.4 8.9±0.3
2.4 3組圍生預后比較 觀察組術中羊水糞染和新生兒轉入NICU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3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圍生預后比較[例(%)]
2.5 相關性分析 觀察組孕婦FBG、TG水平及孕期體重增加均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呈正相關(r=0.593、0.612、0.577、P<0.05)。
GDM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可以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羊水過多、胎兒生長受限、早產、難產、巨大兒、新生兒畸形、新生兒低血糖等不良圍生預后的發生風險,對孕婦和新生兒的影響較大[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孕婦術中羊水糞染和新生兒轉入NICU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兩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了GDM對圍生預后的影響。
妊娠是女性一種特殊的生理過程,在此期間機體的內分泌系統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以適應這一特殊時期。臨床發現,血漿血脂水平會隨著孕期的增加而逐漸升高,孕晚期血脂各項指標明顯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而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4]。部分學者認為,孕期血脂逐漸升高是為了滿足胎兒的正常發育所需,其升高水平與孕婦攝入的脂類營養物質量的增加相平行[5]。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2中的正常孕婦血脂水平也較正常水平有所升高,存在一定的生理性高脂血癥,觀察組中GDM孕婦的LDL高于對照組2中的正常孕婦,HDL低于正常孕婦,GDM孕婦的TC、TG水平高于妊娠期糖耐量受損孕婦和正常孕婦,提示脂代謝紊亂是GDM的主要病理改變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明顯高于兩對照組,其原因可能為GDM孕婦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增高,母體內過高的血糖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高血糖癥,刺激胎兒的胰島細胞增生,分泌胰島素增多,形成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可通過活化氨基酸轉移系統促進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而抑制脂肪分解,增加糖原及脂肪在胎兒各組織中的沉積,導致胎兒體重增加。本研究還發現,GDM孕婦TG水平及孕期體重增加與新生兒出生體重之間呈正相關,與程蘭等[6]的報道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GDM孕婦存在明顯的脂代謝異常,其對妊娠結局、圍生預后有一定的影響。GDM孕婦的血TG及孕期體重增加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呈正相,提示在嚴格控制GDM孕婦血糖的同時,尚需積極控制血脂水平和體重,以減少巨大兒的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光輝,孔麗君.脂聯素基因+45T/G多態性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生及其新生兒體質量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47):3770-3772.
[2] 匡德鳳,華紹芳,韓玉環,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代謝異常對新生兒出生體質量的影響[J].天津醫藥,2012,40(11):1128-1130.
[3] 邵冰心.妊娠期糖尿病孕前體質量指數與分娩方式和新生兒體重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1):1852-1853.
[4] 楊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與新生兒體質量關系[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2(5):665-667.
[5] 耿薔,肖小敏,潘觀玉,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期胰島素抵抗對新生兒出生體質量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0,50(26):42-43.
[6] 程蘭,常穎.妊娠期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與新生兒體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天津醫藥,2008,36(9):714-715.
【中圖分類號】R714.25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