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摘 要:隨著教育制度在我國的不斷改革,更多的學校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培養,中職院校作為國內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職教育也在不斷地更新改革,針對中職教育在新時期的教育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職業中學;體育;改革
一、職業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體育課是職業中學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和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師向學生進行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當前,我國各種職業中學的體育教育,大多是以專業競技項目和應試教育為主,傳統的體育教學綱要、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各方面都已經無法適應新課程要求,更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過程簡化、方法單一,專業理論課時極少,而實踐課大多以競技性體育基礎項目為主,缺乏培養綜合素質的項目。
2.對身體全面發展概念理解不正確,把身體全面發展等同于平均發展,使得課堂教學目標過多,所學內容與社會體育不能有效的銜接,課堂教學法單一,服從規律,排斥了多樣性、選擇性、主動性,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權威化教學態度,泯滅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3.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組織形式是固定呆板的模式,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方法上,不是啟發式而是填鴨式,教師發令,學生機械地執行,體育課缺乏生機。
4.職業中學教學班的建立很不規則,男女學生混編,有的班男少女多,有的班女少男多,給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于學生存在著性別上的差異、體質的差異、能力上的差異,給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二、職業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及成因
通過調查發現,當前職業中學的體育教學總體情況比較好。但不少學校的體育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學生體質普遍存在下滑趨勢,教學效果頗讓人擔憂,其原因主要凸顯在:
1.在個別領導或管理者眼中,中職體育教學可有可無,只偏重專業課,壓縮體育課,壓縮體育課外活動時間,壓縮體育經費投入,使體育教學及課外體育活動場地不足、器材明顯匱乏。
2.教師沒有把握時代瞬息變化,沒有前瞻意識,也沒有更新教學理念,沒有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隨意性較大,照本宣科,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千篇一律,僅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應付差事。
3.學生對體育學科學習目的認識不足,片面地認為學習專業知識就能完成未來的就業服務,而學習體育課程則是在浪費時間,由此對體育課程學習產生盲目感甚至抵觸情緒。
4.職業中學傳統體育教學中技術、技能的內容以田徑、體操和三大球為主,學習時不分性別、年齡、體質狀況,技術基礎全班統一,忽視了學生個人的特點、興趣和各方面的差異,不利于學習。
三、職業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
1.體育與健康的相互聯系:認真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教師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用科學的道理來教育學生,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是一切學科的共同特點,要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耐心幫助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努力學習、刻苦鍛煉和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用“尊師愛生”來取代“師道尊嚴”。
3.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與培養學生刻苦鍛煉的精神相聯系。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不僅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需要,也是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基礎的需要,所以在課堂上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某些運動項目教材,進行改造,選擇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的練習內容,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形式。
4.探索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創新:豐富多彩的組織形式是配合老師多種教學手段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因為長時間的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又由于技術技能教學與發展學生身體的手段,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在強調教法的多樣性時,也要注意組織形式的多樣性,新時期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并易接收。
5.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聯系。在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主張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有利于滿足社會對學生的體育需要和學生個體對體育的要求。
總之,中職階段是青年人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留意一些細節,將德育的思想灌輸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得到鍛煉,并受到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高晨陽.“探究—生成”式教學在職業中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研究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7).
[2]周紅英.初探中職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8).
[3]劉昌云.構建中職體育特色課程促進學生體育學習動機[J].教育教學論壇,2015(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