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黨紅
生物學科是一門深奧的自然科學,內容復雜多樣,高中階段學習中遇到的習題也是多樣性的,考查著許多不同的內容和思維方式,現將在生物習題中經常用到的思維方式列舉幾例,以共同探討。
一、普遍聯系的思維
普遍聯系的思維在生物學科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考綱能力要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組成生物體的結構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都是普遍聯系的。
二、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維
程序化解決問題是指解決問題時按照某種機械程序步驟一定可以得到結果的處理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遇到某些生物學問題的時候有相對固定的解答方法和步驟。學生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發展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程序化解決問題是用過去的經驗按照常規不費力地解決問題,有利于節約心理資源。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維在生物學科的應用充分體現了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要求。
典例剖析:
如圖,表示細胞分的過程,n代表一個細胞的染色體數。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表示人體細胞的有絲分裂
B.可發生在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
C.可表示次級精母細胞的形成
D.在細胞分裂中發生了染色單體的分離
剖析指導:
1.耐心審題——提倡“兩遍讀題”。第一遍,快速閱讀,抓關鍵詞;第二遍,放慢速度,縮小范圍,限定(主語、條件、要求、特征)。該題關鍵信息:分裂前后染色體數目沒有變化。
2.細致析題——掌握“錯誤原理”。“知識錯誤”排第一,“邏輯錯誤”排第二,“表述錯誤”排第三,“與題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回顧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可知,人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前后染色體數目恒定。
3.靈活答題——可以啟用“對比思維”,采取先對比、后排除思維,表格、圖表以及選擇題的四個選項常常存在對比關系,通過對比后,可以排除一些選項。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然后平均分配,故A、B、D對,次級精母細胞形成染色體的數目減半,C錯。
三、抽象問題具體化的思想
抽象問題具體化的思想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公式等多種形式描述生物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內容的能力。它是把難以把握又存在復雜關系的問題轉變成直觀的具體問題去思考,這種思想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化思想。其中,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來提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是邏輯方法的一種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三大類。
典例:圖2表示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請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狀腺激素,對⑦的分泌具有調節作用的激素是 。
(2)若⑤是細胞免疫過程中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則⑤表示
(3)圖示表明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是 共同作用的結果。
剖析指導:
1.知識鏈法:分清概念間的隸屬關系,把相關的概念串聯成知識鏈,如生物體—細胞—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遺傳信息—遺傳密碼—氨基酸—蛋白質—性狀,從而使學生把分散的知識點整合為知識鏈,形成知識機構的整體性。
2比較法:就是對相近或相對的概念進行比較,明確這些概念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從而能夠將它們科學有效地區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更清晰,從而形成相近或相對的概念的知識體系。
3分析法:就是把一個概念分成幾個點,通過點了解面,從而掌握概念。也就是說,對教材概念進行逐詞逐句挖掘,得到條理化的信息。如減數分裂的概念,在讀完之后,可從范圍、時期、特點、結果等四個方面進行總結梳理。
科學的思維方式有很多種,以上是常見到的幾種方式,希望它能給大家做題提供很好的參考和幫助,以便更好地解決各類習題。
參考文獻:
郭昭祥.生物學問題解決中的思維策略[J].四川心理科學,2002(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