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娜·羅布森
熟食店里的兩派
喬希亞娜·貝特朗是個體戶,經營一家小熟食店,賣香腸、燉豬蹄、豬肝醬、豬頭肉。她說,她店里賣的火腿是巴黎最好的,顧客經常排長隊。
外面大雨下個不停。煩心事本來就不少,還發了洪水。盡管如此,等候買肉的人群氣氛歡快,他們興高采烈地說著話,主題只有一個:罷工。

街頭示威反對勞動法改革的人群
如果你相信法國《世界報》觀點的話,熟食店的人龍可以說準確地反映著整個國家的情緒:分裂,支持和反對《勞動法》改革草案的幾乎各占一半。
菲利普今年28歲,他有一份大多數法國人心目中的夢想職業。菲利普是地方政府職員。職員指的是各種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內的政府雇員。這樣的工作是終身制,待遇和條件都不錯,有固定工作時間,優厚的養老金,相對更長的假期。許多法國年輕人的理想并不是要改變世界,比如去探索、創新或者自行創業。他們夢想成為職業穩定的干部。
菲利普知道自己很幸運,他反對任何改革。菲利普說:“我很開心。我清楚自己的處境,我知道自己40年后的生活:養老金很好。”
排隊的還有埃萊奧諾,她40出頭,有四個孩子,其中兩個正在她身邊蹦蹦跳跳。埃萊諾奧是中學老師,她的工作也是鐵飯碗、福利很高。但是和菲利普不同的是,她支持改革。
埃萊奧諾說:“不能持續下去了。有一個我這樣的人,就有20多個根本沒希望的人。”
勞動法改革造成僵局
法國25歲以下人口當中失業率高達1/4,許多年輕人受過教育、有良好技能,但還是找不到工作。這當中有相當一大批來自移民家庭,他們的就業幾率更小。
正是這些人,在2012年用手中的選票將奧朗德送入總統府,奧朗德當時承諾,一定要結束法國的就業困境。現在奧朗德又做出新的保證:這回他是拿自己的政治生涯做賭注了。奧朗德說,除非降低失業率,否則將不參加明年春天的連任競選。在一個被工業糾紛搞得四分五裂的國家、對一個支持率只有可憐的14%的總統來說,這樣的承諾堪稱大膽。

巴黎街頭,兩名婦女穿過催淚彈的煙霧
奧朗德和總理瓦爾斯以及外號“老板的老板”的法國雇主協會(Medef,規模最大的法國雇主聯合會)主席皮埃爾·蓋塔茨并肩作戰,抵抗法國兩家最大工會的聯手鐵拳。
《勞動法》草案長達500頁,宗旨是簡化、放寬從前的《法國勞動規則》。規則長達3689頁,對雇主來說,簡直就是陷阱密布的迷宮。
工會的立場是:除非將《勞動法》草案撤出議會、否則根本不考慮談判。總統和他的盟友堅持只字不改,奧朗德說:“這個法很好,對法國有好處。”結果呢?全盤僵局,持久攻堅戰。
示威者和圍觀者
剛過中午一點,蒙帕納斯大道。在一家人氣旺盛餐館,透過玻璃墻看出去,街面突然變得很安靜。車輛不見了,防暴警察設立警戒線,三排,四周是武裝警車,頭頂上直升機盤旋。
遠處,一群人開始高呼口號——示威者來了。聲音越來越大,震耳欲聾。防暴警察站好位置。侍應生弗雷德里克趕快關上餐館門。吃午飯的人發現自己也成了“展品”:身處透明的美食展柜,四周是各色烤魚、紅白酒水、甜點。
從外往里看的是示威者,有些人雄赳赳氣昂昂大踏步地游行,有些人溜溜達達,還有些人伴隨著彩車上傳出的音樂且歌且舞且游行。
從里往外看的是食客。吃午飯的人指手劃腳評論示威者,示威者興高采烈地沖吃午飯的人揮手。席間的談話既無奈、也好笑。有人說:“又來了,這一輪怎么收場呢?”也有人自嘲,比如:“我們法國人就是愛示威……”
一會兒,一切都平息了。噪音結束了,示威者走遠了,紅氣球放飛了,震耳欲聾的音樂也安靜了,剩下的只有一地垃圾。
弗雷德里克打開餐館門,食客不再談論政治,繼續談私事。

法國總統奧朗德
意大利和西班牙其實都已經推行類似改革,好久好久以前德國也這樣做了。德國的失業率是5%,還不到法國的一半。
坊間一些評論人士說,法國現在成了歐洲20世紀風格社會主義的最后一座堡壘。
(摘自英國BBC中文網)(編輯/唐馨)
小資料:
法國勞動法改革——這項改革方案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取消法國著名的每周35小時工作制,35小時以外的加班費也可能被削減。改革方案的其他措施包括更靈活的雇傭和解聘制度,從而給予雇主更多空間解雇員工和削減成本。方案出臺后在法國各地引發憤怒反響,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示威,造成嚴重的交通堵塞,并導致部分列車車次被取消或晚點。
《巴黎人報》的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法國人支持對勞動法進行改革,但70%的人反對政府目前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