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騁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國會計信息標準化體系構建理論和方法學的基礎,提出了會計信息化的框架標準,并以此為指導,不斷推進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是新時期發展進程的需要,要促進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首先需要考慮我們現在的信息標準化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我們應該安排哪些工作。文章將從會計信息的生命周期和會計信息在信息化環境中的運動兩個角度出發展開闡述。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標準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149
1 研究背景描述
為了響應國家建立標準化體系的要求,我國很多標準化體系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市場不斷對會計信息的標準化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做好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任務勢在必行。之前,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有很多的相關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并且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成果,為會計信息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我們的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不斷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如果想要全面落實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必須從多個角度著手,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是對企業整體的會計信息化有一個全面整體的了解,還要求我們掌握如何在價值鏈信息化環境下展開會計信息標準化,并將其納入到會計信息化的體系當中。以下文章將在如何將會計信息標準化與當代價值鏈條結合起來展開討論。
2 會計信息標準化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2.1 標準化理論
標準化理論是指對標準化規律和過程進行的理論概括與科學總結,標準化理論是對實踐活動的總結,是通過抽象的方法對實踐進行概括,理論可以更好地指導實踐,實踐是為了更好地借助理論來獲得發展。這里所說的標準化理論一般來說包括:標準化原理和概念、標準系統、標準分類、標準化的形式和過程等。
2.2 會計信息化基礎理論
標準化理論不斷補充發展,就衍生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會計信息化基礎理論。這套理論的基礎是會計信息化的實踐,對實踐活動的經驗、規則、規律的認識、抽象、概括和總結[1],進一步發展便形成了我們這里所說的理論,會計信息化基礎理論很好地對與會計信息化相關的創新與實踐活動進行了指導。立足于會計信息化概念外延與內涵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將會計信息化過程分為四部分,它們分別是:發展會計信息資源產業、共享會計信息資源、利用與開發會計信息資源以及構建會計信息系統。
2.3 信息論
信息論于一九四八年香農開展,這個理論對通信運動規律的復雜性進行了解釋,之后在通信及通信相關行業中受到廣泛應用。
2.4 軟件工程理論
軟件工程是指利用工程的方法、技術、原理和概念對軟件進行開發與維護的過程。在時間的考驗與經驗的積累軟件工程里的許多相關技術和理論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它的技術綜合性相對比較高,是開發高質量的軟件與軟件維護的重要理論。在開發軟件時,軟件工程最常用的模型是生命周期模型,這個模型對軟件開發進行了五階段的劃分,它們分別是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系統維護以及系統評價。
3 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相關框架構建問題
我們進行會計信息標準化的建設,第一步就是建立一個準確的框架結構。當前的會計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先對基本的要素進行提煉,進而再對構建的原則進行確立,在依據這些原則和要素建立框架結構。實現標準體系固有內在結構的形象表示和明細列示,制定具體標準并形成標準體系,對對象與對象之間的關系,在目前的會計信息標準化的體系構建過程中主要包括四個層次的內容,即前導層、規范層、結果層和解析層,這四層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1)定位會計信息標準化的標準,進而對目標進行構建,這是會計信息化的標準和前提條件,在定位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保證客觀性,這個過程往往會決定我們在會計信息標準化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的具體工作,與此同時這個過程梳理了它與其他信息標準之間的相互關系,這與會計信息化的特殊性關系密切,在信息標準化的體系中地位顯著,眾所周知會計的信息化涵蓋了很多其他的信息,并且在眾多的信息中它處于比較基礎的地位,比如審計信息、稅務信息、海關信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等,此處值得注意的是會計信息的交往往往會涉及多方,我們常見的有供應商、客戶、各方監管者等,因此科學的開展會計信息標準化體系的構建首先要對其有一個準確全面的定位,定位的準確與否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建設和努力的方向。
(2)促進會計信息化的管理效率和社會效益是會計信息標準化體系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只有在目標明確的基礎上才能全面合理的開展相關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建設會計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就要對實踐工作進行大量的分析和總結,我們開展工作時最有效最直接的獲取經驗和教訓的手段就是對以往的會計管理案例和模型進行分析,在大量的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對我們的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以形成科學規范的指導性文件。所以說,想要建立會計信息化必須要從具體的時間工作著手,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總結。
(3)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基本要素和構建原則。通過以上兩個過程中我們對會計信息管理建設進行了定位和與目標相關框架結構的構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分析了相關的基礎要素,并確立了相關的原則。比較來說,會計信息標準化與會計信息化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建立需要考慮其基本的組成,而后者則要對基本元素就信息化標準進行具體的細化。通過信息化標準基本元素的確定從而使得信息化標準具體化。在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根據信息化的基本內涵衍生出了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①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信息化環境;②會計信息化運行過程中的軟件工程方法和信息方法;③會計信息化綜合支持與控制;④會計信息化評價。完成對這些基本元素的確立之后就要科學規范的對會計信息標準化體系進行構建,以確定相關理論體系。
4 結 論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企業對會計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高效準確,還要求高質量高標準。而在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方面,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立可以說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綜合應用信息標準化理論、信息論和軟件工程理論,建立了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框架,并推動其在企業中得以有效的實施,其結果必然是會大大提升會計行業的商業價值。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會計行業未來的發展中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將得到更大范圍的應用。會計標準化體系的構建是我國會計建設的重要環節,是促進我國會計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路媛媛.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研究現狀評述[J].現代商貿工業,2013,8(1):48-49.
[2]黃志斌.新時期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的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2(5):129-130.
[3]王雯嬌.關于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一點想法[J].青春歲月,2013,6(8):20-21.
[4]任冬炎.基于內部控制的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探討[J].財會通訊,2013,7(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