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吉明
[摘要]作為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之一,2016年“營業稅改增值稅”范圍全面擴大。高校作為為社會提供服務的事業單位,其提供的部分業務由原來交營業稅改為交增值稅,這給高校的稅務管理帶來深遠的影響。文章從各個方面分析了“營改增”對高校稅務工作帶來的影響,以及高校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高校稅務;發票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189
1 高校“營改增”背景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作為國家供給側改革重要政策之一,將“營改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1]“營改增”的全面鋪開,將范圍由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行業進一步擴大。
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其業務范圍已不僅限于教書育人,同時還為社會提供了一些服務的職能,比如高校開展的科研項目、學校房屋租賃業務等。這些涉稅業務都從原來的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這將給高校的稅務工作帶來重要改變。
2 “營改增”對高校稅務的影響分析
2.1 納稅人身份的變化
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納稅人身份認定標準是應稅銷售額500萬元,如果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應稅服務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超過定標準的就必然是一般納稅人,應稅年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于一般納稅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提供應稅服務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這里的非企業性單位指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等,由于我國高校一般屬于事業單位,所以高校可以根據其業務需要選擇成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由于不同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其發票管理、納稅申報以及賬務處理都不同,對高校的要求也不同,高校需要考慮納稅人身份的選擇帶來的不同影響。
2.2 營改增涉及稅目、稅率的變化
高校為社會提供的涉稅業務主要包括高校與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的技術服務、技術支持、技術轉讓等科研項目以及房屋租賃業務等項目。涉及交增值稅的稅目包括研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信息技術服務;設計服務、著作權轉讓服務;鑒證服務和咨詢服務;不動產租賃服務等。
高校繳納營業稅,稅率為5%。改為增值稅后,對于適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高校,從事科研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鑒證咨詢,著作權轉讓按照6%的稅率,不動產租賃服務按照11%的稅率繳納增值稅,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對于小規模納稅人高校,按照3% 的征收率繳納,不能夠自行開具專用發票和抵扣進項稅額。
2.3 實際稅負的變化
由于營業稅是價內稅,高校按其收入直接計算稅額。營改增后,增值稅為價外稅,需要將收入價稅分離。由于高校取得的收入一般都含稅,需要將收入換算成不含稅收入,換算過后不含稅價格導致實際稅負下降。
(1)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營改增后,如果高校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稅率由原來的營業稅5%升至增值稅的6%、11%,稅率表面上上浮。按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計算方法,高校實際應納增值稅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即高校可以將項目有關的材料采購、設備購置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予以抵扣。舉例來說,高校取得技術開發收入500000元,則其應繳納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為500000 /(1+6%)× 6%=28301.88元。如果其進項稅額8700元,則實際應繳納增值稅額為28301.88-8700=19601.88元,實際稅負為19601.88/480398.11×100%=4.01%,低于原來營業稅5%的稅率,實際稅收負擔降低。
(2)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如果高校被認定小規模納稅人,那么按照簡易征稅辦法,3%的征稅率繳納增值稅,同時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舉例來說,某高校取得技術開發收入30000元,應納增值稅稅額:30000/(1+3%)×3%=873元,實際稅負3%。如果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則應繳營業稅稅額為30000×5%=1500元,整體稅負下降(1500-873)/1500=41.8%,由比較可以看出,由于營改增,小規模納稅人稅率由5% 降低到3%,整體稅負下降41.8%。根據計算,營改增之后小規模納稅人高校的實際稅負低于征稅率,營改增之后小規模納稅人的實際稅負要比營改增之前稅收負擔下降。
2.4 發票管理的變化
營改增后,發票的管理相比營業稅更加嚴格。如果高校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高校可以按照稅務部門要求使用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對于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稅務部門對發票管理要求嚴格,高校必須適應發票管理要求。如果高校選擇被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則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得抵扣;如果對方要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高校只能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專用發票。
3 高校“營改增”后稅務管理的應對方法
3.1 合理選擇納稅人身份,適當降低稅負
不同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對高校的稅務管理要求也不同,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營改增后,如果高校選擇一般納稅人身份,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自己承擔項目期間取得的專用發票可以抵扣進項稅額,這樣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自身稅負。另外,高校的合作企業可以根據高校開具的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稅額,也更愿意接受,這樣選擇后更有利于高校開展現代服務。高校如果需要抵扣進項,承擔項目期間就需要取得專用發票,如果無法取得,高校就需要自身承擔較大稅負,自身收益就會降低。如果高校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采取簡易征收辦法計算應繳稅額。對合作企業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對方不能抵扣,如果對方是增值稅納稅人則稅收負擔會加重,這樣對高校對外合作產生影響。
3.2 加強發票管理,正確使用發票
營改增后,高校應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高校制訂專門的發票管理辦法,建立專門的發票管理制度,對增值稅發票的領用、開具、保管和核銷嚴格管理。由于稅務部門對增值稅管理嚴格,高校應嚴格審核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保證增值稅抵扣信息的準確完整,規范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
3.3 加強會計核算和人員培訓
營改增后,高校的會計核算比以前更復雜,高校為更好地適應稅制改革,必須對稅務管理及時加強。比如按照要求設置新的會計科目,設置“應交增值稅”科目,并設置“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等明細科目。因為高校采用收付實現制,并不能適應增值稅的核算要求。為了適應改革,高校對于增值稅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這樣可以按照真實經濟業務及時確認收入和確認增值稅額。最后,高校還應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隨著高校對外提供服務越來越多,高校的涉稅業務逐漸增多,因此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改革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O2Vnbjp91PlZSDnEDgbbhBIXK1fs0CFB_ZfIIk8-RRLKT9S0B0jAHvmT6VqupkwiqhVo92Ol6TBcyuNhQzZTfAULF_s-mI7km0_ZVAin3GmhtIaecny2bVfUVj1_THIrPrDR7PziH9y3bP0VphWPnFkSbQiOSXS_ilZcI61y2JpI-JS184de9mZCPZGFIN5mMpp3-9UGd_EMgZ5YrokKR7PY4iNaUmruGPHw34xVusw2-PwTQY1S46jtK7mr8ay3Ux515DNPHdEaSPckroBchfteFUZt_evq2ObgOMn2W7KZvv1xLLLW5Qo-ERBc4VLu2zE1yZ30ko_7huLcqtMa.
[2]姜良松.“營改增”對高校稅負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3(32):176-177.
[3]劉悅.“營改增”稅制改革下高校財務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4(21):250-251.
[4]原文娟.“ 營改增”對高校橫向課題研究的影響分析[J].中原市場,2015(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