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吳修林
[摘要]“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理念為健康體育、主體性教育以及體育的終身性,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從而改善其健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發展終身體育。文章對“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舞蹈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從運動技能和心理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舞蹈;教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20
1 獨立學院舞蹈選項課教學中應用“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運動機能的影響
1.1 程序學習操作對于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來說有很大幫助
學生之間是具有差異的,所以個體素質和基礎方面也不盡相同,而使用程序教學的方式來傳授給學生舞蹈技術,不會因為這種個體差異對整體學習進程造成影響,學生可以自己選擇適合的學習速度,然后按照教學程序的要求進行學習,學得快的學生通過程序的時間也會比較早,掌握了一個程序的學習內容以后就可以開始下一個程序了。學得慢的學生在遇到動作不能掌握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暫停,然后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反復的研究和練習,如果還不能達到程序標準的話則要倒回更前的程序。程序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教學程序有了概念,對于動作標準也有一定了解,可以對自己的技術動作隨時進行檢查,判斷是否真正掌握了。學習過程中程序自身就是對學習結果的反映,學生經常獲得這種信息反饋,可以對他們的學習方向不斷進行校正,保持方向的正確性,并及時改進錯誤的動作。學生通過這些信息反饋也認識了自己的努力帶來的進步,在學習運動技術的時候具有了更高的積極性以及自信心。
舞蹈教學具有比較強的技術要求,而程序教學法具有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優點,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進行更科學并且系統化的教學;同時信息反饋非常及時,可以此為依據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優化從而減少錯誤;程序教學法還可以用來對教材組合進行優化,對學生自學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運動技術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2 小組合作學習對于運動機能的提升有促進作用
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首先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的測試,組成以便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然后合理劃分學生,組成若干小組,盡量保證各小組擁有相似的實力,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小組間會產生競爭,通過勝負之分降低運動能力好的學生的優越感,使運動能力不足的學生有危機感,每個人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鍛煉,從被動變為主動;而組內同學會合作并彼此幫助。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引導,讓小組之間也開展合作學習,通過切磋或者合作學習的方式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習效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自身才能的展示,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
在舞蹈教學中還需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開展教學,輔以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技術動作有了更強的想象記憶,將本體感覺和想象實現了有效的結合,另外練習量也得到了增加。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學流程非常單一,教師進行示范講解后,再由學生進行練習模仿,而合作學習則更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不再占據權威地位,而是負責進行指導。學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主體性,練習會更加積極,運動技能水平自然也就提升了。
2 獨立學院舞蹈選項課教學中應用“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影響
2.1 “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的社交行為能力影響了運動機能的發展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應用“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社交行為能力水平,而這些變化又推動了學生舞蹈技能的學習。角色扮演和分享領導是組內合作策略的一個重要措施,也就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讓每個成員扮演一個角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成員在群體活動中如果沒有明確的責任,對于群體活動的參與興致就會下降很多,也就是逃避工作。所以,互換角色可以將領導責任分擔出去,不僅保證組內合作學習的秩序,還能激勵每個成員去挖掘自身的潛能。
有學者認為發展社會交往技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特征,社會交往能力指的是人類和他人進行交往、信息溝通以及關系處理的能力,所以社會交往能力不僅是構建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開展合作學習的基礎,還是合作學習正常進行的重點所在。也就是說,在不斷提高自身社會交往能力的情況下,人際關系會得到良性的發展,并且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因為人際關系得到改善以后,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幫助,得到他人認可,保證了其自尊心理不受傷害。
相比傳統教學中的自然分組來說,“程序—合作學習”的策略更加科學,異質分組和組內合作的形式營造出的學習氛圍更加輕松、和諧。因為小組之內具有歸屬感,組員相互信任、幫助并彼此尊重;而且小組內還具有認同感,組內成員在面對大事的時候會形成一致思維;同時還有小組支持,一切與小組期望相符合的行為都可以得到鼓勵和表揚。正是這種一致的價值觀念、榮譽感以及強化期待行為的過程,小組每一個成員都覺得氛圍輕松而平等,自發地進行學習并對他人進行幫助。
2.2 “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的學業成就動機影響了運動機能的發展
成就動機是一種內部的力量,對于人有驅動作用,可以幫助其在社會活動中的特定領域中取得成功。從行為上來說其表現形式為,人刻意地去追求自己認為有足夠價值的社會或者生活目標。“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不僅宣傳了人人都能進行學習的這種理念,還將其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的理念結合了起來,不再只重視少數優秀學生,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全體學生身上,全面對其進行培養。同時對傳統學生觀念進行了改變,與素質教育在發展以及全面方面的要求相一致,在此前提下提高了學生學業成就動機。
教育心理學說明教師的學生觀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以及動機等。傳統體育教學中認為總有學生是不能掌握技術動作的,只要這部分學生的人數不超出標準,依然是成功的教學。而在師生相互的作用中這種期望就得到了或明或暗的表現,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事實上如果我們信任學生的潛在智力,并對其抱有希望,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這種期望,從而引發內在動力推動主觀行為,最終產生“期望效應”。尤其是對于后進生,其內心學習勇氣和信心的激發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對其每一次進步都進行鼓勵,以便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形象,長久的進行主動學習。
學生擁有越高的學業成就動機,在舞蹈運動技術方面就會有更高的追求,這種愿望的強烈程度決定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學生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參考文獻:
[1]石紅.“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選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以吉首大學為例[J].搏擊:體育論壇,2012(10):48-49,61.
[2]馬鵬濤.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校舞蹈選項課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0):121-122.
[3]周振乾.獨立學院舞蹈課程實施分類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