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穎
[摘要]東北秧歌在全國各地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主要特點是幽默風趣和火辣熱情,隨著時代的發展,東北秧歌還在不斷吸收新的元素,具有更高的舞蹈藝術特色及價值。文章主要對東北秧歌的特色進行分析,并探討隨著時代發展東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創新。
[關鍵詞]東北秧歌;舞蹈表演;風格與特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79
東北秧歌是在我國東北地區流行的,極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發展到今天已有超過300年的歷史。東北秧歌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藝術,萌生于鄉土之間,至今仍保留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結合東北秧歌的來源,其吸收了東北二人轉、地秧歌以及高蹺秧歌等多種藝術的特色。東北秧歌等里里外外都能夠表現出東北人對于生活的熱忱以及對于幸福的渴望,是一種自發參與投入的農民藝術。從藝術形式上來看,東北秧歌追求“逗”和“哏”,其體態與步伐也能夠透露出這一特征,本文就其表演風格進行論述。
1 東北秧歌的舞蹈風格研究
東北秧歌是東北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相傳在康熙三十年,現今黑龍江省寧安縣中記載的“上元夜,好事者輒扮秧歌”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婦女,又三四人扮參軍,各持尺許兩圓木,戛擊相對舞,而扮一持繖鐙(傘燈)賣膏者為前導,傍以鑼鼓和之,舞畢乃歌,歌畢乃舞,達旦乃已”,說的就是當時當地人民扭秧歌的情景。
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樸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詼諧、柔美、穩重于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樸、剛柔并濟的性格特征揮灑得淋漓盡致。穩中浪、浪中梗、梗中翹,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東北秧歌的最大特點。同時,絢麗的手絹花融合秧歌本身帶有的節奏使舞蹈更加有味道,并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東北秧歌哏、俏、幽、穩等特點。在原生心態的制約下,對于體態、韻律、節奏與步法進行調整,積極地表達內心情感是東北秧歌的主要特征。
1.1 東北秧歌的體態特征
東北秧歌在表演過程中對體態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身體必須保持微微前傾的狀態,下顎向里收,進而保證每一個動作都干凈利落,以此展現出女性身體上的三道彎,更好地表達出情緒的變化,每一個動作都應當蘊含充沛的情感。因此,東北秧歌的表演應當準確把握東北女性的心理活動特點;而東北男人則應當強調“逗哏”,也就是灑脫和情趣性,釋放男性的陽剛之氣。東北秧歌在很多情況也被稱之為“扭秧歌”,根據這一詞匯可知,在秧歌表演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腰部的扭動,通過“扭”這一體態充分展現出東北人民奔放、歡樂、熱情和幽默的性格特征。
1.2 東北秧歌的節奏特征
通過分析發現,東北秧歌的傳統節奏以2/4拍尾數,混合有少量的1/4拍以及4/4拍。且節拍的重音并不是一定存在于每一節的第一拍,偶爾會在小節的中間或是最后部分出現。這就意味著東北秧歌的節奏變化較大,尤其是大量運用附點音符,使表演中的節奏韻律非常豐富。在慢速或者中速的樂曲中應用較多。受到這種節奏特征的影響,東北秧歌的舞蹈動作特征表現出“落腳穩、出腳快”的特點,旋律和韻味協調,具有非常獨特的味道。
1.3 東北秧歌的步法特征
東北秧歌的基本步法有前后踢步、頓步、側踢步、顫不、跳踢步等,并且在做踢步動作的過程中,表演者膝蓋部分的全身動作必須要有彈性,這一過程非常短促,要求踢腿的動作小、速度快,兩腿的交換力度集中、身體穩健,在踢步過程中保持體態不變,也就是上身要微微前傾,將腰胯適當上提,真顯出“重心慢移”,但是落腳穩和出較快的反差,從而體現出東北秧歌的“穩中浪”以及“浪中哏”。這一系列特征都與東北踩高蹺活動具有密切的聯系,強烈的收放、動靜和強弱的對比也能夠展現出東北人民心理活動的起伏特點。
1.4 東北秧歌的動律特點
東北秧歌的動律通常分為前后動率、上下動律以及劃圓動律,這三種動律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每兩個動律的連接都應當通過腰部下弧線的緩慢移動而完成,進而形成快速、穩健的舞姿。有人總結,東北秧歌最為基本的動律是走相、穩相以及鼓相。首先是“走相”,指的是流暢的步伐,在走動的過程中保持膝蓋松弛,后位的腳腕微微向上勾起。在落地的時候對力度進行控制,產生有勁的感覺,而步伐的大小不受到拘束;二是“穩相”,具體指的是靜態動作,但是強調靜而不止,意思是穩相并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連接前后動作的相對狀態,強調延續和開端;三是“鼓相”,主要構成部分有連鼓、叫鼓、鼓相和翻身,需要對每一個層次進行精細的處理,保持利落、一氣呵成、層層遞進。
2 東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東北秧歌進行了較大的創新和改造,前后最大的不同就是現代秧歌的動作幅度較大。動作幅度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舞蹈的表現能力,尤其是展現在舞臺上的時候,新鮮元素的融入促使東北秧歌能夠更好地展現出舞者的內心,整體上增強了觀賞性與藝術性。例如在重心轉移的過程中,增加原有步伐的動作幅度,表演者在保持穩健的基礎上,還要盡可能最大化動作幅度,進一步體現出人們對于自由的追求以及東北人的熱情與奔放。
3 結 論
根本秧歌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東北人民的審美心態及藝術情趣,是情感、信仰和文化的綜合體。通過本文分析,東北秧歌的主要特征有“逗”和“哏”,舞者在表演之前應當充分了解這些特征,感受東北人們的生活氣息,才能夠表達出東北秧歌蘊含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婁桂梅,宋欣.馬力秧歌舞蹈的表演風格特色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2):66-67.
[2]薛蓮莉.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及發展變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5(1):122-125.
[3]婁桂梅,宋欣.馬力秧歌舞蹈的表演風格特色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2):66-67.
[4]李玉嬌.論東北秧歌的舞蹈風格特點與課堂教學[J].北方文學旬刊,2014(1):186.
[5]孫海英.我國漢族民間舞的地域性分析——以安徽花鼓燈和東北秧歌為例,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