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亞
[摘要]近年來,體育界名人姓名被企業作為商標搶注使用在相關體育產品上的案例屢見不鮮,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法律問題。文章通過從民法意義分析體育名人享有的姓名權的屬性,結合我國現階段體育名人商標注冊狀況進行探討,并根據商標法相關制度,提出體育名人解決類似問題的維權對策,并對我國生產體育產品的企業的長遠發展指明方向。
[關鍵詞]體育名人;姓名權;商標搶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80
近年來,我國體育界名人官司不斷,姚明狀告“姚明一代”、美國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狀告“中國喬丹體育”,越來越多的中國體育相關企業以體育名人的姓名作為商標使用在其生產的體育產品上,通過借助名人效應達到吸引眼球提高銷量的目的。本文試從商標法相關制度出發,對這一現象進行法律分析。
1 體育名人姓名權與注冊商標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格權利。姓名權保護的客體是權利人的姓名。《民法通則》第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我國體育名人姓名作為商標始于“李寧”牌,被稱為“體操王子”的著名運動員李寧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退役后,進入商業界,1989年正式注冊“李寧”相關商標,開始了“李寧”品牌運動服裝、運動鞋的生產經營。不少運動員退役后選擇以自己的姓名申請注冊商標,在體育產業上延伸其姓名具有的光環。如“乒乓女皇”鄧亞萍1998年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讀書時即取得在“乒乓球臺、體育活動器械等”類別上使用的“鄧亞萍”的注冊商標,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出名之后即成立了易建聯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2005年在“運動鞋”類別上取得了“易建聯(yi jian lian)”的注冊商標。
2 體育名人姓名商標被搶注之對策
2.1 在商標被核準注冊前提出異議
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作為體育名人對自己的姓名享有在先權利,如果同屬于生產體育用品的企業未經體育名人的許可擅自使用其姓名申請注冊商標,對于體育名人本人而言,應該關注商標局的公告,如果發現自己姓名被他人申請注冊商標,可以在該商標被商標局初步審定后的三個月的公告期向商標局提出異議,如果商標局認為異議成立的,將駁回申請人的商標注冊,這樣體育名人會把損失降到最低。
2001年10月18日被指定在第25類運動衫和運動鞋的“姚明一代”商標被核準注冊。2003年11月11日,“姚之隊”發現了這一注冊,并向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2008年1月9日異議完成,判“姚之隊”一方獲勝,“姚明一代”的商標未被批準。半個月后,“姚明一代”又提起異議復審,又過了兩年,即2010年3月3日復審完畢,結果依然是支持“姚之隊”的異議。
2.2 在商標被核準注冊后提出爭議
2.2.1 以在先權利人的身份提出撤銷
對于他人未經許可使用自己姓名已經核準注冊的商標,體育名人可以自商標注冊之日起五年內,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多數體育名人沒有時間關注商標公告,致使包含自己姓名商標的商品在市場上出現時,才知道自己的姓名權被侵犯,此時可以即刻查詢中國商標網網站,查詢自己姓名是否已經被其他企業注冊為商標。之后即可按照《商標法》的規定,對已經被核準注冊商標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申請撤銷該商標。
2003年未經易建聯授權使用商號的易建聯體育用品公司在鞋、服裝上申請注冊“易建聯YIJIANLIAN”商標,并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準。2006年3月易建聯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撤銷此商標申請。商評委認為易建聯是我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商標申請注冊之前已經具有了一定知名度,體育用品公司未經易建聯授權,將與易建聯姓名相同的文字申請注冊商標,侵害了其在先權利,裁定撤銷此商標。
2.2.2 以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為理由提出撤銷
根據我國《商標法》對于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的注冊商標,任何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如果體育名人發現自己的姓名已經被他人申請注冊商標并已核準,除了可以以在先權利人的名義申請撤銷以外,還可以查詢對方是否有連續三年停止使用其注冊商標的情形,并以此為理由向商標局提出撤銷注冊商標的申請。
2011年8月無錫日升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第25大類和第28大類申請注冊的“林書豪”商標取得商標局核準,如果這家公司并沒有使用“林書豪”商標的打算,林可以在三年后以該商標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為由向中國商標局提出撤銷的申請。
2.3 起訴對方商標侵權
以上兩種方案針對體育名人追討自己的姓名商標而言,如果因為他人搶注商標給其帶來損失,可以同時向法院提出商標侵權的訴訟。
2011年5月,姚明狀告武漢云鶴大鯊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使用“姚明一代”商標侵權,姚明訴稱被告在沒有任何合法授權及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在其經營活動中擅自將“姚明”“姚明一代”作為商標使用,嚴重影響了姚明的形象,侵犯了姚明的名譽權、姓名權和肖像權,提出1000萬數額的賠償損失請求。12月武漢中院一審判決被告侵權成立。
3 企業商標發展戰略
以喬丹中國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作為民營企業,在選擇商標時應盡量避免侵犯他人在先權利,除了選擇與體育名人相關的商標以外,仍有許多選擇,如運動鞋中的“361°”“安踏”等品牌,均以其獨到的見解和簡單的設計取得了消費者的好感,因此,體育產業在商標的選擇上應選取具有顯著性、新鮮感、一目了然的設計圖案或文字。即使非要以體育名人的姓名為商標,也應事先取得其授權才能申請注冊并使用。參考文獻:
[1]姚明訴“姚明一代”一審勝訴,侵權廠家被判賠30萬[N].長江日報,2011-12-27.
[2]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3]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4]李順德.知識產權公共教程[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