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蓉 張寧宇 王興善
?
噻托溴銨聯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穩定期D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于 蓉 張寧宇 王興善
【摘要】目的 探討噻托溴銨聯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穩定期D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1例穩定期D組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Ⅰ組(34例)、Ⅱ組(34例)及Ⅲ組(33例)。Ⅰ組患者采用噻托溴銨粉吸入劑進行治療,Ⅱ組患者給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Ⅲ組患者采用噻托溴銨聯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離(6 MWT)及呼吸困難情況。結果 治療后,Ⅲ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及6MWT均明顯高于Ⅰ組、Ⅱ組,呼吸困難評分明顯低于Ⅰ組、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噻托溴銨聯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穩定期D組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單用噻托溴銨或丙酸氟替卡松,可明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難癥狀。
【關鍵詞】噻托溴銨;丙酸氟替卡松;穩定期D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臨床療效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遼寧大連 116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氣道炎癥引起,其炎癥可導致氣道壁損傷和修復過程反復循環發生。主要特征為持續性氣流受限,病情發展緩慢但較難治愈,可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以及健康。如果治療控制得當,可以有效延緩病情發展[1]。藥物是治療COPD的主要手段。噻托溴銨作為一種新型抗膽堿類藥物,可以明顯改善氣道痙攣情況,緩解氣道炎癥。近年來,兩種藥物已逐漸聯合應用于臨床。本研究就噻托溴銨聯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穩定期D組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穩定期D組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Ⅰ組(34例)、Ⅱ組(34例)及Ⅲ組(33例)。Ⅰ組患者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56~69歲,平均(57.5±1.7)歲;合并癥:高血壓3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9例。Ⅱ組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55~69歲,平均(56.9± 1.1)歲;合并癥:高血壓2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8例。Ⅲ組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齡56~67歲,平均(55.5±1.0)歲;合并癥:高血壓4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3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COPD綜合評估為D組,即風險高、癥狀多、肺功能分級為Ⅲ-Ⅳ、急性加重每年≥2次、呼吸困難分級≥2級、COPD評估測試(CAT)≥2[2]。排除標準:①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變應性鼻炎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②入組前2周有呼吸系統感染;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④對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所用患者均給予COPD穩定期常規處理措施,囑其禁煙酒,預防呼吸道感染,行呼吸肌鍛煉等。同時,Ⅰ組患者采用噻托溴銨粉吸入劑(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908)進行治療,18 μg/次,1次/d;Ⅱ組患者給予丙酸氟替卡松[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有限公司,批號:20130708],500 μg/次,2次/d;Ⅲ組患者給予噻托溴銨粉吸入劑18 μg/次,1次/d,丙酸氟替卡松500 μg/次,2次/d。3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離(6 MWT)及呼吸困難情況。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終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采用borg量表對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呼吸困難越嚴重[3]。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的肺功能、6 MWT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3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Ⅲ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均明顯高于Ⅰ組、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Ⅰ組、Ⅱ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6 MWT比較(±s)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6 MWT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FVC(L) FEV1(L)Ⅰ組 34 2.16±0.14 2.25±0.13 1.07±0.19 1.28±0.17Ⅱ組 34 2.16±0.17 2.25±0.11 1.07±0.15 1.27±0.10Ⅲ組 33 2.16±0.13 2.45±0.19 1.07±0.16 1.38±0.13 F值 0.95 3.23 0.69 2.98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FEV1%(%) 6MWT(m)Ⅰ組 34 46±10 57±10 98±25 234±23Ⅱ組 34 46±10 57±10 99±24 235±33Ⅲ組 33 45±11 65±10 94±26 285±17 F值 0.84 3.06 0.87 3.1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療前后呼吸困難情況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的呼吸困難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患者的呼吸困難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Ⅲ組患者的呼吸困難評分明顯低于Ⅰ組、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困難情況比較(分,±s)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困難情況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Ⅰ組 34 2.6±0.9 1.2±0.7Ⅱ組 34 2.7±0.8 1.2±0.8Ⅲ組 33 2.7±0.6 1.0±0.6 F值 0.98 3.90 P值 >0.05 <0.05
COPD是一種肺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礎為氣道狹窄、肺功能障礙以及肺彈性回縮力下降。臨床治療原則為改善氣道痙攣情況、提高肺功能、預防并發癥發生等。噻托溴銨可通過作用于神經末梢減少乙酰膽堿釋放來緩解支氣管痙攣[4]。氣道中的膽堿能受體包括M1、M2、M3,當M1、M3受體與乙酰膽堿結合后可導致腺體分泌以及支氣管平滑肌收縮[4],M2受體與乙酞膽堿之間是負反饋作用,乙酞膽堿分泌減少,氣道阻塞可得以緩解[5]。當噻托溴銨作用于機體時,可加速M2受體分離,進而減少乙酞膽堿分泌[6]。噻托溴銨可通過阻斷氣道上的M2受體,發揮強大的支氣管保護作用[7]。噻托溴銨在緩解支氣管收縮的同時,還具有抗炎作用[8]。研究顯示,噻托溴銨可以作用于上皮細胞,抑制炎性細胞釋放[9]。同時,噻托溴銨還可以減少氣道分泌物釋放,在改善患者氣道炎癥的同時緩解其咳嗽、咳痰癥狀,對COPD患者幫助甚大[10]。丙酸氟替卡松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有多個靶點作用于上皮細胞,阻斷氣道炎性細胞的活化以及生成,減少炎性介質釋放,且可增加β2-受體敏感性,不良反應較少[11]。研究顯示,兩組藥物聯合治療穩定期D 組COPD患者臨床效果明顯[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Ⅲ組患者的FVC、FEV1、FEV1%及6MWT均明顯高于Ⅰ組、Ⅱ組,呼吸困難評分明顯低于Ⅰ組、Ⅱ組。提示噻托溴銨聯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穩定期D組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單用噻托溴銨或丙酸氟替卡松,可明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難癥狀。
參考文獻
[1] 吳健衛,徐方林,馮立婭,等.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聯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學, 2011,12(8):31-32.
[2] 何慧潔,張冬,王慧敏,等.噻托溴銨聯合大劑量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療效觀察[J].2012, 19(3):73-85.
[3] 戴沛軍,冀雪娟,王恒輝,等.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穩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1):68-69.
[4]柴晶晶,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中文版臨床應用意義的評價[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34(4):256-258.
[5] 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1(1): 1-12.
[6] Jones PW,Harding G,Berry P,et al.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Eur Respir J,2009,34(3):648-654.
[7] 湯彥,王虹,鐘淑卿,等.噻托溴銨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依從性及療效評價[J].實用醫學雜志,2010,3(6):1034-1036.
[8] Gilifanov EA,Nevzorova VA.The functional state of the upper respiratore trait and oars in tha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cy disease[J].Vestn Otorinolaringol,2013,16(6): 9-12.
[9] Rassler B.lmpaired function of upper limb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lndian J Med Res,2013,138(4):443-445.
[10] 沈慧,費曉,云沈策,等.噻托溴銨與沙美特羅替卡松及二者聯合吸入治療中重度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23):2004-2006.
[11] 岳莉莉.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7):695-698.
[12] Li LS,Caughey GE,Johnston KN.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or-biditie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v disease:A svsfemafio,review[J].Chron Respir Dis,2014,11(1):3-13.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21